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阐述了电子民主的内涵,从造成网络贵族民主、给现实民主政治带来挑战等角度分析了我国电子民主发展中的隐患,并从缩小数字鸿沟、培养参与意识、重视“情绪性民主”等3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电子民主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均是网络时代发展的产物。着重探讨网络民主与电子政务之间的关系、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如何有机结合,力求论证电子政务与网络民主应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缺一不可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网络民主在中国的特定发生逻辑和特殊意涵。通过大量实例列举,指出网络民主既可以促进代议制度,也可以削弱代议制度;二者之间既可能相互竞争、相互取代,又可能相互补充、相互融合。论述了网络民主推动代议民主的路径,中国代议民主改革的优选之路是让网络民主与现实代议制度相对接,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激活现行代议制度框架内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信息网络所具有的一系列基本特征构成了一种全新的网络民主;网络民主从根基上改变了支撑工业时代建立起来的国家集权和世界霸权的信息技术前提,使其成了集权和霸权的挑战者、消解器和掘墓者;网络民主还会引发多元文化之间、网络自由与网络规范之间的价值冲突。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网民和人民的定义及两者之间的结构关系,认为网民是使用网络的人民,网络空间是人民活动的新空间;分别阐述了电子民主与人民民主、网络监督与人民监督之间的关系,即电子民主本质上是人民民主,网络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监督;提出了积极推动电子民主建设的意义和方法,认为这是丰富民主形式的应有之举。  相似文献   

6.
2010年中国网民数量持续增长,网民结构趋近于现实中公民的社会结构,电子民主基础进一步充实。网民以多种途径参与政治,微博的兴起值得关注,制度化的途径初露端倪。网民热议一些重大政治事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民生、政风和民权问题上。中国政府采取一些与网民互动的措施,各级领导表示重视网络民意,并且尝试多种吸纳网络民意的渠道。一些网民关注的事件得到处置。政府也强化了对网络的监管。中国电子民主的发展还在博弈中艰难前进。  相似文献   

7.
民主的传统思路是公民结成组织进行自治和自理的一种政治形式,它意味着民众的认同是权力合法性的来源。而在现实的发展中,现代民主治理形式与传统思路出现了妥协与偏离,而网络问政的出现有助于激发民众的参与热情,延伸民众的话语权,促进官民之间的有效沟通,从而使得民意的表达更积极更畅通,更易被公权力所吸纳,使民主回归传统思路、回归大众化的权力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何晓柯 《未来与发展》2010,33(12):30-33
社区建设的核心是民主自治。在当前我国社区建设的实践中,居民参与不足已成为影响城市社区自治深入发展的一个瓶颈,而网络时代诞生的"网络民主"则为居民参与提供了新的途径。杭州市德加社区以社区网站为载体,把信息化网络与为民服务巧妙加以结合,搭建以居民自我教育为特征的道德调控平台,探索出一条借助"网络民主"推进社区自治发展的新路。这为我们今后构建"网络民主"平台,保障社区自治权的实现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网络治理”概念、塑造民主和治理政府的革命性意义和作用,以及电子政府到电子民主的国家网络治理发展过程;通过对英美两国网络治理实践的考察和分析,论述了英美两国政府的网络治理框架、制度及其现实政治对网络治理的影响,以及对中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全媒体时代出现与网络问政兴起的缘由、背景、意义和作用,以及相关的概念和要素;论述了网络问政的发展历程、阶段及其特点;分析了全媒体时代网络问政的现状和面临的诸多困境;以广东省的网络问政模式为典型案例,总结了网络民主发展的新鲜经验,并探究了网络问政的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1.
电子民主代表了未来民主发展的新方向,国内外学术界尤其是西方学者对此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学术界围绕着电子民主与直接民主、公民政治参与、公共领域、社会资本等问题进行了较多的阐述与探索。发展电子政府、电子政党,开展网络选举与电子投票,以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民意表达和政治动员则是电子民主的主要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作为基层民主领域一大创新的城市社区网络论坛获得蓬勃发展。基于杭州市大浒东苑社区的实证调查显示,社区网络论坛与城市社区治理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联和内在作用机理。社区网络论坛为民意表达创建互动平台、为密切社群关系架设了沟通桥梁,推动了社区治理自治。高度重视社区网络论坛的发展并抓好社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多元治理增强社区回应力、创新议题并建立利益表达机制等一系列建议与措施,有助于推进社区网络论坛有序发展,以最小的治理成本实现最大的社区治理效益。  相似文献   

13.
网络技术以其强大的社会服务功能,开启了人类生命活动的一个崭新的空间,它使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不仅生活在一个真实的世界中,而且也不可避免地被卷入到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来了,网络作为一种独特的媒介技术,它具有天然的反专制、促民主的属性。它以不断地扩大广大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的方式,在推动着民主政治的不断进步,它是民主政治进步的推力器。  相似文献   

14.
黄思学 《科教文汇》2013,(23):203-204
互联网这一传播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各种形式的民主都产生了影响,以其自身力量塑造了一个属于互联网数字时代的政治民主环境。本文通过解释互联网中的社会民主参与,结合案例分析互联网这一新型传播媒介对政治民主参与与控制的影响,并试图通过讨论探究原因,得到对"传播新技术对政治参与的影响"这一议题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日益普及,它已经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政治参与的新形式——网络问政,在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然而互联网的两面性,在给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回顾、检视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亮 《情报杂志》2013,(2):25-29,11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是当前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国外相关研究起步较早且进展迅速,其立足宪政民主服务宗旨、凸现科学技术理性且注重多学科板块知识的交流与互动。国内研究集中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形成及传播、监测与处置、具体部门网络舆情以及网络舆论暴力四个方面。深化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应注重舆情技术研究与基础理论研究、治理对策研究的支持与互动,推动研究方法的整合与创新以及范式学习、引鉴与创新的结合。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互联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在把人类带八网络化社会.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网络在全球媒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互联网络的迅速扩张引发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转型.也对人类的民主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应运而生网络政治中.电子民主(E-democracy)倍受关注.成为未来世界各国电子政府建设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8.
叙述了随着信息技术对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中国的高层越来越关注互联网发展、利用和管理的视野和进程。阐述了关于互联网的政策方略:①重视网络民意,并注意甄别和引导民意;②维护主流意识,关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网络文化建设;③探索网络管理,谨慎对待网络实名制,在兼顾平衡中有限尝试。  相似文献   

19.
廖芳 《科教文汇》2011,(20):207-208
卡罗尔·帕特曼通过《参与和民主理论》论述了“参与民主”理论.以评判自由主义民主为逻辑起点推断出参与民主。她强调参与是民主的核心,同时指出参与民主的最重要的功能在于教育。虽然参与民主推动了民族理论的发展,但它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网络黑社会”本质上是一种以谋取不正当或非法利益为主要目的的网络“毒瘤”,有着相对明确的特征、自身特殊的运作过程和利益链条,会从多个方面危害到网络社会的良性有序发展,其产生有主观、技术和制度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驱动。要对网络黑社会进行有效的治理,不应该简单采用“打黑除恶”的运动式治理方式,而应该从中国网络社会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采取一整套行之有效、标本兼治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