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第124 ̄125页。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本金、利息、利率、税后利息等术语的含义,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计算方法。2.培养调查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在存款、调查、搜集处理信息、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思考课前教师布置学生到银行去存款,去搜集、了解有关“利息”的相关信息,并探究、思考利息的计算方法。[评析:让“学”先行一步,在课前引导学生在课堂之外的业余学习…  相似文献   

2.
将生活中的存款计息问题与中职数学中函数的教学有机结合,以存款利息最优化问题为聚焦点,鼓励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引导学生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帮助他们逐步掌握计算存款利息的技巧,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生活的本领,不断培养学生的数学工具意识和数学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3.
活动年级六年级活动目标1.巩固深化有关利息的知识。2.通过收集生活中的有关数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培养实践能力和爱国精神。活动准备1.学生4人一组,到银行或储蓄所调查存款利率和国债利率。2.教师准备投影片、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活动过程一、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师:(回顾)什么叫利息?怎样计算利息?月利率与年利率有何异同?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利息=本金×利率×时间。师:上节课老师曾布置大家分组到附近的银行或储蓄所实地调查有关利息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课程目标知识技能目标:懂得如何使用不等式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相关问题,尤其要培养学生列不等式的能力.过程方法目标:透过实例让学生掌握用不等式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尤其是根据具体的条件列举不等式的能力.情感态度目标:认识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学好数学知识将能够有效地帮助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同时,也要注重对于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有更好的知识应用能力.重难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刘正斌 《考试周刊》2010,(54):79-80
数列知识是刻画离散现象的数学模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如存款利息、购房贷款、资产评析等一些计算问题,数列问题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情分析  学生已有解决百分数应用题的相关知识,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存款方面的知识,这是本节课教学的基础。但是,学生对存款中的有关概念却不是很清楚的,如利息、本金、利率、利息=本金×利率×时间不甚了解,不会填写存款凭条等,需要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有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含义。  教材中介绍的存款利率是多年前的,而现在利率已发生了变化,并且还要征收20%的利息税,存款实行实名制,因此,教师应向学生介绍这方面的知识。  “利息”这是一节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学生学习兴趣很浓,教师要抓住…  相似文献   

7.
《百分数》这一单元内容包括: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纳税和利息;复习。本单元是在学生学完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及分数的应用的基础上开始认识和学习的。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也将为学生学习比、比例、统计等知识奠定基础。通过本单元的教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一、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和具体目标1.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知道百分数的产生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知识目标:(1)知道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要用到百…  相似文献   

8.
一、活动内容活用“利息”解决实际问题。二、活动目标1.复习巩固深化所学的有关“利息”的知识。2.针对实际生活中计算利息的复杂情况,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利息”方面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意识和应用意识。3.提高学生参加储蓄的积极性及树立纳税光荣的思想,有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三、活动过程(一)组织实地调查,发现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已学过“利息”,请先回顾一下应怎样计算“利息”。  相似文献   

9.
构建教学目标体系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就是要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成为既有丰富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一代新人。l掌握知识。在任何情况下,地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不能动摇。这是因为:能力的发展和品德的培养,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而离开知识,能力和品德的培养就成了空中楼阁。因此,应该把地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放在首位。2.发展能力。发展能力就是指通过地理教学,让学生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能运用地理知识去解决工作、生活中所遇到的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理解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能灵活地运用公式进行相关的计算,解决生活中与圆有关的数学问题。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交流探索,对圆的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并形成知识系统,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情感与态度:通过交流合作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教学重点:通过对圆的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系统化。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1.
储蓄与数学     
<正> 储蓄的利息计算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学会计算利息,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国银行计算利息的公式是:  相似文献   

12.
《新物理课程标准》中就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在知识与技能目标方面提出的要求是"能尝试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与技能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在过程与方法目标方面提出的要求是"具有一定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可见,解决物理问题仍然是高中物理教学的重中之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些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1页例4以及练习七相应的习题。教材分析: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应用题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的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用实验的方法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动手操作、概括推理和创新能力,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情感目标:学生能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与创造,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一、说教材本课是在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和圆锥的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5.
现以《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为例,谈谈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些做法。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创设情境要有利于学习的真实性和复杂性,有利于引出整体性的任务,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有关的问题。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还要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pH—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的课题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有关pH的知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推断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6.
数学思考题旨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归类整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知道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一定要学好数学;2.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习就是为了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用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估算是指在计算或测量过程中遇到没有办法或没必要算出精确值时推测出来的数值,在估算教学中能提高学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型:研究课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利息按复利计算的概念;掌握每期等额分期付款与到期一次性付款间的关系,应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2)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3)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形式反映研究性学习成果,学会交流.重点、难点:本课题教学的重点是利用数列的知识解决分期付款中的有关问题;难点是建立分期付款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目标指出,知识技能的发展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发展的最要内涵,也是其他方面的发展的载体,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具有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能力就是能够计算得正确、迅速、简便、灵活。那么小学生计算教学如何落实这四个方面的要求,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