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亚历克斯·怀特有两个妹妹贝尔和卡斯,亚历克斯·怀特的女友费伊·布莱克有两个弟弟迪安和埃兹拉。他们的职业分别是:亚历克斯·怀特、贝尔、迪安是舞蹈家,卡斯、费伊·布莱克、埃兹拉是歌唱家。他们中有一位担任了一部电影的主角,其余的人中有一位是该片的导演。已知:(1)如果主角和导演是亲属,那么导演是个歌唱家。(2)如果主角和导演不是亲属,那么导演是位男士。(3)如果主角和导演职业相同,那么导演是位女士。  相似文献   

2.
是先有第一只鸡,还是先有第一枚蛋?这是人类长久以来一直想要搞清的一个谜。近日,一位科学家、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家禽养殖协会主席对此给出了同一答案——先有蛋,后有鸡。  相似文献   

3.
奶奶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她、他、它。而在你的生命里有没有一位她曾让你开怀大笑呢;有没有一位她让你感动流泪呢;有没有一位她使你刻骨铭心呢;有没有一位她在你的生命里不可缺少呢;在我的身边就有这么一位对于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人——我的奶奶,  相似文献   

4.
谁是鼓手     
丁晓 《高中生》2012,(6):63
有两位女士阿琳和谢里尔,有两位男士伯顿和唐纳德,他们都是音乐家。其中,一位是钢琴手,一位是小提琴手,第三位是长笛手,第四位是鼓手。有一天,他们围着方桌而坐。已知:  相似文献   

5.
班主任是一位艺术家,是一位设计师,更是一位表演家。班主任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繁重的育人工程,班主任需要有宽广的胸怀、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能,无穷的智慧和策略。  相似文献   

6.
There's Too Much     
有一位俄国人、一位古巴人、一位美国商人和一位美国律师乘火车在欧洲旅行。俄国人拿出一大瓶伏特加酒,给同伴们每人倒一杯,然后把剩余的半瓶扔出了窗外。"你怎么这么干?"美国商人问。  相似文献   

7.
董淑慧 《留学生》2009,(1):52-53
在学生们眼中,他是一位有责任心、热情而又有点严厉的英文教师;在同事们眼中,他是一位容易相处又乐于助人的合作者;在朋友们眼中,他是一位热心且交际能力很强的人;在音乐同行眼中,他是一位颇有天赋又善于观察和体会周围世界的音乐人;在歌迷们眼中,他是一位出色的、激情投入的吉他歌手;在认识他的所有中国人眼中,他是一位不会说汉语却热爱中国、与众不同的美国人。他就是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的犹太裔美国人马克·力文。  相似文献   

8.
牛华 《语文天地》2012,(1):12-14
有一位诗人,在台北厦门街的小巷里,高吟乡愁;有一位散文家,时常举目望星天,作逍遥之游;有一位评论家,拿起锐利的笔,声称要剪掉散文的辫子。这个人就是余光中。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创作,又兼做评论和翻译工作,以此构筑成自身创作的四度空间。  相似文献   

9.
增和桥     
一条小河上有座桥,名叫增和桥。桥头有棵大树,树下有块光滑的石头,是过往行人歇凉的地方。这一天,烈日当空,异常炎热。一位和尚、一位秀才和一位妇女同时路过增和桥,都想在大树下的  相似文献   

10.
整理  程洁 《学前教育》2007,(9):20-21
召玛杰,一位生于甘南、扎根甘南的藏族干部,一位教育一线出身的教育局长,一位性格豪爽的藏族男人,颇有专业眼光和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1.
易卜生和曹禺都以诗情勃发的激情在各自的剧作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寻梦者"形象,来表达对现实的反抗以及对自我与他人拯救的理想情怀。他们梦想的指向旨趣迥异:易卜生坚持不懈地叩问人的生命之终极问题,他的梦想都指向人的最终的精神向往;而曹禺在诗意掩映下的梦想却都指向物质的或者现实的、世俗的归宿。虽然曹禺深受易卜生及其他西方剧作家和西方思潮的影响,而传统文化和宗教的积习却使曹禺在实质上选择了一条与易卜生迥异的审美之路,他们的典型"梦想"意象实际是中西两种精神指向的文化显现的代表。  相似文献   

12.
"父亲"在中国文化中具有强烈的权威性,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父亲形象往往是崇高完美的。而《红楼梦》中的父亲形象却是负面的形象。本文从《红楼梦》中三类具有不同性格缺陷和恶德的父亲形象入手,探讨不同类型的父亲对子女教育失败的原因,以及他们对子女和家族的影响。在曹雪芹笔下这些父亲对子女的影响往往是负面的、消极的,对父亲这一形象的否定性描写,表明曹雪芹对父亲权威性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枕草子》开创了日本文学史上"草子"这一新的文学样式,其文体特征鲜明,体裁上属于随笔散文,可以将驳杂的内容和灵活的形式融为一体;在使用假名作为创作符号时,表现出了个性化的色彩;体裁特色及作者个人的创作个性又赋予了作品自由、高雅的风格特征。作为平安文学的双璧之一,其独特的文体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曹参一生分为两个时期:一是随刘邦起事逐鹿中原,二是为相治国。作为名将,他功评第一,应有可歌可泣的地方,但司马迁忽略不计,把记事重点放在后期,原因首先在于他记事有自己的原则。其次是为韩信鸣冤,认为曹参真正功劳应在"萧规曹随",为汉朝振兴打下基础。再次是有意彰显汉初的无为而治,与《酷吏列传》遥相比照,针砭汉武帝的多欲政治。曹参清静无为并非保身,而是以进为守,在治理好朝廷中求自保。至于说他陷惠帝于无所作为,是无稽之谈,不值一辩。  相似文献   

15.
之所以说嵇康诗作源出于曹丕,主要原因有三:超尘游志的情感主题、对曹丕诗语的化用和"鸟"意象运用。嵇康诗歌固然过于严峻激切,情感抒发缺少中和之美,但嵇诗却能够综合运用比兴手法,兴寄高远,达到了钟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6.
曹操的拟乐府《短歌行.对酒当歌》,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艺术成就,均堪称建安文学的扛鼎之作。此诗当作于建安十三年九月进据襄阳后"置酒汉滨"的月明之夜。"对酒当歌"歌的是《诗经.小雅.鹿鸣》,既是诗人的自警,也是对贤士的劝勉。诗引《子衿》、咏《鹿鸣》等,表明曹操恳诚优礼群臣嘉宾,期望海内贤俊对自己平治天下有所指示,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雄深雅健为其诗品。  相似文献   

17.
姚察以刘邦、曹操比喻陈霸先,魏征以孙权、刘备比喻陈霸先,皆不恰当.生活在民族矛盾尖锐时期的史学家,如王夫之、吕思勉,才能充分认识陈霸先抗击异族、保卫汉族政权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对曹操总体上持贬诋态度,但对其文治武功和诗文风采并非一概斥责。本文试图通过审阅作品对曹操文化活动的零星描绘,结合有关史载的考察,揭示《三国演义》中"奸雄"形象的另一面——文化功臣的风采。  相似文献   

19.
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与曹丕和陆机有很大关系。曹丕继承汉赋丽的特点并对时人的审美观念和创作实践进行总结从而提出了"诗赋欲丽",是对"丽"的肯定,有首倡之功。陆机推崇尚丽文风并大力推行,继承和发展了曹丕的"诗赋欲丽"思想。他们引领了魏晋"尚丽"文风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荀子的政治理论既主张"法后王",又坚持"法先王",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却体现了荀子"先王""后王"一以贯之,既坚持前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辨证道统观。这种辨证道统观是荀子在割断了"天道"对"人道"的神秘制约关系之后,对儒家政治学说以"道统"制约君权做出的一种理论安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