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著名图书馆事业家、世纪老人顾廷龙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8年8月22日离开我们,走了。得悉顾老在北京人民医院抢救时,我曾于7月7日与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全林同志赶赴医院看望,顾老睡在护理病房的病床上,我在顾老耳畔轻声说“顾老,我们来看您了。”顾老睁开了眼睛,左于动了一下,我赶紧握上去,顾老的嘴唇也动了动,但因喉部插管没能讲出声来。顾老,你想说什么呢?记得去年10月顾老曾在上海生活一段日子。10月下旬,顾老与我都收到了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与江阴市政府在江阴召开全国缪荃孙学术研讨会的邀  相似文献   

2.
顾廷龙同志溘然去世,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古籍版本目录事业的一大损失,全国人士都为之伤痛。他学问深湛,涉及面广,在图书馆工作、版本目录工作之外,书法是举世闻名的。他又精研古文字学,对金文、匋文、石鼓文皆有探索,匋文更是举世无二。他编写年谱,著过《吴大徵(字清卿,号愙斋)年谱》,是他在燕京大学研究所的毕业论文。顾老对于《古文尚书》也是唯一的研究专家。他的太老师姚志梁在清末任驻日公使时在日本得到《古文尚书》,是失传已久的中国古籍,带回后藏在南翔家中,顾老于访  相似文献   

3.
三顾老是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前辈,德高望重,他一生辛勤从事图书馆事业。他是怎么会和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的呢?顾老在《纪念袁同礼先生百龄冥诞》一文中曾说:"一九二九年北平图书馆新馆落成,其址与北海相邻,美轮美奂,藏书丰富,编目和管理等均采用新法,与世界先进国家相应接,为我国第一所新型的图书馆。经过两年筹备,文津街新馆于一九三一年九月开幕,举办展览会。时余负笈燕京,前往参观,洋洋大观,美不胜收,对  相似文献   

4.
顾老走了,永远地走了。这是所有认识他和了解他的人十分遗憾的。顾老是1998年8月22日晚上9时6分病逝于北京人民医院的。24日晨9时(美国东部时间为23日晚9时)上海图书馆办公室即时将这个消息用电话通知了我,次日我即向哈佛燕京图书馆馆长请假,并向旅行社订购飞往北京的机票,赶在追悼仪式的前一天下午抵达北京。在顾老悼念仪式上,顾老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慈祥地躺在鲜花、松柏丛中。悼念的人很多,约在400人左右。人们鱼贯而入,三个一排地依次向顾老鞠  相似文献   

5.
从1996年12月至1997年10月,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顾老曾3次到上海。而最后一次到上海,他去的地方最多,也特别高兴,他风趣地逢人便说,我到上海秋游去了。1997年10月14日,顾老乘火车由北京抵达上海。在历史文献开发与利用学术研讨会的开幕式上,顾老为新成立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研究所揭牌,并高兴地担任了历史文献研究所名誉所长。在开幕式上,顾老就其一生中的收书、编书和印书作了一个讲话。在上海的3个多星期中,顾老去了不少地方。而给人印象最深的地方是苏州。去苏州看墓  相似文献   

6.
翻开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历史画卷,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这样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是他第一个远涉重洋,赴美攻读图书馆学;是他走南闯北,第一个拉开了中国近代新图书馆运动的序幕;是他披肝沥血、含辛茹苦,第一个创办和发展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他就是中国图书馆学教育之父、卓越的图书馆学家沈祖荣先生。然而,有  相似文献   

7.
近访谢灼华     
近访谢灼华本刊特约记者宋和平李荣建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博士生导师谢灼华教授(1935—),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图书馆学家。他投身图书馆学界四十年,深入钻研,辛勤耕耘,在图书馆学、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诸学科领域均有所建树。谢先生是怎样走上治学道路的?他...  相似文献   

8.
丁有惠同志是我市市属图书馆的一位老同志,多年来,他为我市基层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辛勤劳动,默默耕耘,他的许多事迹,感人至深。1980年,我们决定动员、组织各乡镇文化站建立乡镇图书馆,以满足广大农村群众的读书需求。为此,市图书馆建立了农村辅导组负责这一工作。建设乡镇馆的工作难度大。一是文化站经济普遍困难,书源缺乏,图书损耗又大。二是文化站的同志对图书馆工作不理解。图书馆建立起来以后,有可  相似文献   

9.
编后     
在本期稿件即将编辑完成之时,却传来了不幸的消息——曾经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欣毅主编,因罹患疾病,骤然辞世.欣毅才华横溢,睿智豪爽,却英年早逝;音容笑貌,犹在眼前,令我们悲痛不已. 欣毅在宁夏乃至全国图书馆界享有盛名.他一生热爱图书馆事业,毕生致力于图书馆学研究,潜心钻研,锲而不舍,公务繁忙亦笔耕不辍,研究范围涉及图书馆学、文献学、信息管理、宁夏地方文献等诸多方面,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百篇,出版多部专著,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并屡获殊荣,可谓辛勤耕耘,著作等身.他治学勤勉、工作认真、敬业爱业的精神,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0.
怀念王兄鸿选同志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王鸿选老师去世了,十分怀念.跟随他在建筑工地上带领学生进行实习教学,获得了许多为学做人的启示.在"史无前例"的年代,他仍不忘培育桃李,更为当时学校乃至社会的安定团结作出了贡献.他在图书馆扮演着助手的重要角色,而且对工作认真和负责.像他这样默默耕耘、奋力开拓、淡泊名利的黄牛,在我们教育界、图书情报界何止他一人?牛的最大特点是能干活,牛的可敬品格是奉献.是黄牛,就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1.
袁同礼是中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推动者之一,他早年留学美国学习图书馆学,学成归国后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努力拼搏了二十余年。  相似文献   

12.
裴成发 《图书馆》1993,(3):9-15
在我国图书馆事业及其图书馆学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的前辈曾呕心沥血,精心耕耘,为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和图书馆学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在不断探索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并不断引进,探索,吸取国外图书馆学的成就与先进经验。笔者于1991年在《图书馆》第三、四期上刊登了《建国以来我国对国外图书馆学研究综述上、  相似文献   

13.
综观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自鸦片战争的炮火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代表着世界图书馆文明的先进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就已经开始流入中国,自清末新政时期公共图书馆运动在中国兴起以来,中国的近现代图书馆事业也已经迈过了百年坎坷与辉煌的历史,但是,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始终无法在本质上真正地实现图书馆事业的近现代化,始终无法摆脱图书馆事业"整体非理性"的羁绊,因为我们始终未能在本质上理解世界近现代图书馆的本质特性,更不用说打造货真价实的近现代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杂志》2004,23(7):73-73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图书馆杂志》筹备期间,已故老馆长顾廷龙先生就指出,这本刊物应该是为不同学术、文化层面的图书馆工作者编辑的,不要办成单一的“学刊”,《杂志》应该姓“杂”。在顾老的提示和大批关爱、支持刊物的读者、作者们支持下,  相似文献   

15.
孙述万是我国知名的图书馆专家,一生服务于国内多所图书馆,以其丰富的业务经验和扎实的专业学识耕耘于图书馆界。他任职国立北平图书馆,抗战时期驻留北平图书馆香港办事处,保护国家典籍,参与战时文献收集,功不可没。建国后,他担任西南师范学院图书馆馆长,致力于图书馆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为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张元济是我国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他创建了涵芬楼,重点收藏善本古籍。后来他又不遗余力创建了东方图书馆和合众图书馆,为我国近现代文化、出版及藏书事业作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请扩充图书馆案》是中国近代史上河南第一份公共图书馆事务的议会提案。提案人张嘉谋不但设计了省、道、县三级图书馆的架构,而且示范着图书馆事业的耕耘。  相似文献   

18.
我在《中国图书馆学史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论》两文中均已写明:所谓中国图书馆学史,顾名思义,就是中国图书馆学发生、发展的历史。我们把中国图书馆学史按照中国历史的分期,划分为中国古代图书馆学史(1840年以前)、中国近代图书馆学史(1840~1919年)、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史(1919~1949年)、中国当代图书馆学史(1949年以后)4个时期。由于中国的近代与现代时间不长,为方便叙述,我们将其合为一节,称为中国近现代图书馆学史。本文所探讨的,便是这一时期图书馆学的历史。一中国在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之后,终于被(?)所需资金,原则上由事业单位自筹解决。自筹有困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传教士与中国近现代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长期封闭的国门大开,西方传教士尾随列强军队也大量涌入中国,他们也纷纷效仿以前利玛窦等人的做法,通过宣传西方科学知识逐渐渗透传播基督教义.传教士本来的使命是传播基督教,但他们在传教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扮演了介绍或传播中西文化使者的角色,以至于当我们历史地考察中国近现代文化史时,不得不考虑到这些传教士的作用.所以,我们在研究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时,不能忽视西方传教士的作用.他们在华创立教会大学图书馆、藏书楼,引入西方教育模式、技术方法,传播西方图书馆管理理念.他们从事的图书活动是中国近现代图书事业的一部分,对促进中国古代藏书楼向近现代图书馆的转变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近现代文化史和图书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郭秉文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之一,与图书馆有着不解之缘。他提出"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并身体力行,筹资建馆、延揽人才、倡导和促进图书馆服务社会、国际交流,为东南大学图书馆建设和我国近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给创建双一流大学背景下的图书馆建设留下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