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学习》2002年第3期刊登了李文老师的《五四运动中血书“还我青岛”者谁》一文,对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中血书“还我青岛”的描述所指是夏秀峰还是谢绍敏提出了疑问。本人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出以下结论:夏秀峰和谢绍敏都曾啮指血书,但时间和地点不一,教材中描述的血书者是北大法科学生代表谢绍敏。现将当时情况简介如下:一、夏秀峰血书是在1919年5月2日(星期五)  相似文献   

2.
贵刊在2006年第7期刊登了王敏勤教授的一篇文章《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其中一个小标题为:"低水平的教师教知识,高水平的教师教方法."另外在文章中还写了这样一句:"真正高水平的教师上课不是教知识,而是教方法."对此,我们有不同的看法,提出来与王敏勤教授商榷.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7年第11期安敏老师的<为什么他们都喜欢铁罐>一文,写的是她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出现的"学生大多数喜欢铁罐"这个意料之外的结果以及后续的"纠偏".安老师"一定要让学生说真话"的观点让人钦佩,其教学风格也是独特的.但我觉得安老师的困惑在实践中还没有得到完美的解决,因为"大多数学生喜欢铁罐"的教学效果说明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一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大学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教学知之甚少.近来读了一些文章,包括贵刊2009年第7-8期中几篇谈"分数意义"的教案,觉得从数学上看,有一些问题不大对头,需要澄清.现借贵刊一角,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在计算教学中是算理重要还是算法重要?我暂且不去讨论,不妨先来看一个惬意的笑话.我还在读书的时候就听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师范生到小学去教课,他教的内容是"5以内的加法".课上有一位学生举手问他:"老师,1+1为什么等于27"他当时真不知道怎样跟学生解释,再说就算解释了学生也不一定听得懂,再加上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也不好跟学生过多纠缠,就回了一句"国家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韩康宁 《贵州教育》2007,(23):42-43
谈到地理教学,不少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难"--课堂气氛难活跃,空间思维难拓展,地理活动难开展,地理成绩难提高.究其原因,除客观因素外,我们教师的主观努力也还做得不够.我认为,只要方法得当,地理教学同样能够"活"起来.  相似文献   

7.
在贵刊2008年第9期,我看到特级教师王永撰写的<解读"圆的周长">一文,颇有感触.由于实验客观存在误差,圆的周长和直径的结果都是近似值.因此,很难通过不同圆的各种对应数据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来感悟圆周率是一个常数.而教师简单直白的告知并不能促进学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武进市的张英健问: 我在贵刊今年的1、2月合刊上看到"加里宁格勒这块俄罗斯飞地"这样的文字,请问什么叫"飞地"?世界上有哪些飞地?  相似文献   

9.
读过贵刊1999年第10期的<瓶"吞"蛋后又"吐"蛋>文章后,我反复几次演示了这个实验.结果,这个实验操作起来比较困难.原因有以下两点:第一,烧瓶的瓶颈长而小,燃烧着的酒精棉花团放入瓶中,还未到底就熄灭了,在瓶口放上鹌鹑蛋,一点反应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春天,温暖的阳光大把大把地洒下来。我捧着一叠报纸倚在窗前,安静地翻阅着。无意间,"我曾写血书要求到西藏去"几个黑体大字兀然映入我的眼帘。我不觉纳闷,是谁要写血书?为什么要写血书?一连串问题从  相似文献   

11.
一、在反反复复的诵读中感悟语文味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如果离开一个"读"字,就什么都没有了.反过来说,抓住了一个"读"字,什么语文能力、思想教育、情操的陶冶等等,便都在其中.在教学<金色的草地>时,初读第二自然段以后,我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吹吹这美丽的蒲公英啊?"学生用诚恳的眼神望着我,我相机播放蒲公英随风飞舞的画面,并把文中兄弟俩一同玩耍的情景作为解说词,引导学生和文本进行对话,当说到蒲公英的绒毛吹到了我的脸上时,我又问道:"你有什么感觉?"由于前面的动画、音乐以及我的语言描述,孩子们都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12.
一 一位青年教师在教学"乘法分配律"的时候.为了给学生加深印象.写下了这样一个式子:(姐姐 我)×妈妈=姐姐×妈妈 我×妈妈.并解释道:瞧,"妈妈"既然是"我"和"姐姐"公有的.那么"我"和"姐姐"都有资格和妈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堂上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讲台上教师费尽心思去讲,讲台下学生却沉闷不语,甚至恹恹欲睡.学生的困惑是:不知该学什么、怎么学,考试跟着感觉走,分数完全凭运气.怎样才能改变语文教学的这种"疲软"状态呢?我认为语文教师应改变教学观念,把学习的自主权交到学生手里.当下各类教辅资料可谓铺天盖地,什么"教材全解""课文诠释"等,这些教辅资料对课文的涵盖可谓全面,此时的语文教师如果还按老套路走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调动不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习."由此可见,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因此,根据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情况,我设计了教学"三步法".  相似文献   

14.
刚接一年级时,一次,我问孩子们:"你认为上小学和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吗?"一个学生回答:"小学没有幼儿园好玩."一言既出,我心中一震.我私下沉思,回想这些年的教学习惯,的确课堂上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用于讲解,学生动手动脑少,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使师生的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于是,我决定给课堂来个"整容手术",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好玩"的课堂.  相似文献   

15.
过去曾有过这样一种说法: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家长负责管.课堂教学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简单的单向"培养"活动,学生成了教师捏来捏去的"胶泥"和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学过程忽视了师生间情感的交往和平等互动.直到我聆听了华东师范大学熊川武教授对教育的"理解"后,我对教学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教学应该是一个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与体验,最终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顺泰县第一中学高三(2)班的胡家海同学问: 时博士您好!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我非常关心国际事件,想向您咨询一些问题: "欧安组织"是什么组织。有什么影响,总部在哪里? "欧盟"是个什么样的组织?土耳其加入欧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阻力?希望得到您的答复。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老师:我是一名专职小学英语教师。2001年我们县刚开设小学英语这门课时,我们心里有太多的迷惘,我们不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相关理论,不清楚小学英语教学涉及哪些教学方法……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贵刊刊登的教学案例,受益匪浅,从此便喜欢上了它。从贵刊中,我学习了中外教育理论,吸纳了教育思想精华,并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我在教学中力争让学生发挥个性,并和学生心灵互动,发掘欢乐,缔造成功,同时注重运用评价法辅助教学,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贵刊在办刊过程中追求不断超越自己,这种贵刊办刊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同时,贵刊…  相似文献   

18.
古诗赏析是高考中的亮点,占六分(4%),而且是学生比较头痛的一道题.这就给教师平时的古诗教学提出了一个要求:怎样让古诗教学更有效果.我这里以唐诗为例,粗浅地谈谈"启发式"教学在古诗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时,学生顺利地学完了爬天都峰之前的内容后,调皮鬼李冰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为什么要爬天都峰?"我的第一感觉是放弃这个问题,不用作答,因为这是"无效"问题.可还没等我将这个想法说出来,却发现已经有不少学生举手了.  相似文献   

20.
我曾记得一位有多年作文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这样说过:"没有写不好作文的学生,只有指导不得法的老师."我觉得这话不无道理.小学生作文字数少.速度慢,文面不整洁,水平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何优化作文教学,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去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