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作为传播力、教育力、监督力极强的媒体语言更是呈现出许多新的变化。从当代俄罗斯几大主流网站选取例证,分析现代俄语媒体语言的词汇变化及特点。现代俄语媒体语言的词汇越来越贴近生活,呈现出更大的包容性。对翻译等工作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民族个性复杂,其鲜明的性格特点和世界观在俄语词汇领域中有着不同程度的体现,其中"真理—事实"等词偶这些与哲学概念相关的词汇单位是最典型的词汇领域之一。本文通过对该词偶在词源、词汇、句法和格言等不同语言层面的分析,揭示"俄罗斯心灵"在语言中的体现以及俄罗斯民族心智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吴妍 《黑河教育》2005,(2):45-46
语言是思维的表达方式,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正常的历史进程中,语言的变化是渐进式的。然而,每当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时,语言这一社会的伴随物,便也会发生急剧的波动(如积极词汇和消极词汇的转化、语义修辞色彩的变幻及新旧词汇的更替等)。苏联解体后俄语就经历了这种变化。目前俄语界对俄语语言中出现的新词已开始了分类研究,其中行话现象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拟对俄罗斯街头摊点中流行的行话做点滴透视,希望对了解俄罗斯国情及俄语词汇的变化有所帮助。语言…  相似文献   

4.
作为新闻的一个次语体,网络体育新闻兼有体育语言、新闻语言及网络传播的特征,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本文以现代文体学理论为基础,引用大量西方主流新闻网站上的体育新闻报道,从词汇、句法、修辞三个方面分析其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俄语报刊语言在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深入研究现代俄语报刊政论语体的词汇特征,修辞手段,题材栏目,语言风格的变化特点,可以揭示出现代俄语报刊政论语体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6.
社会政治、经济变化对现代俄语口语及书面语的使用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中所发生的变化进程是积极的,涵盖各个语言层面。现代俄语语言政治化,某些词汇具有鲜明的评价态度,很多词汇变成属于某一社会政治派别的人的象征的词汇,大众使用的及地位显赫的社会活动家的言语标准变得宽泛,不同社会团体间相互言语交流障碍增多。社会变革导致言语文化水平的急剧下降,导致对语言的破坏。但语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语言本身会择其精华,去其糟粕。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并且都在不断变化发展着,现代俄语词汇中也存在着对立统一这一语言现象,即对立词义。它是一种复杂且有意思的语言派生现象,目前对俄语对立词义已经有一定的研究。基于此,归纳对立词义研究视角,以期从中找出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8.
以《俄语联想词典》为依据,对俄罗斯人语言意识核心词中的时间语义词汇的联想场进行分析,揭示其民族文化特点,探究民族认知心理.语言意识的民族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俄语时间词的民族文化特点对俄语专业教学和语言间的接触、理解及融合都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俄语教学与词语文化——俄汉颜色词语及象征意义之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贯穿于整个俄语教学过程中,而词语文化教学更应设为俄语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在俄汉词语文化领域中,颜色的词汇意义、象征意义是这一领域中的鲜明代表。通过中俄词语文化中颜色词汇意义、象征意义的对比,我们不仅可以得到中俄两国语言文化的异同,还可以得到有关民族文化特征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俄语,与俄罗斯人民无障碍地交流。  相似文献   

10.
本文意在阐述俄罗斯文化在俄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培养学生的俄语水平及学生对俄罗斯文化国情的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使俄罗斯文化贯穿于俄语教学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掌握、理解俄语。对其今后从事俄语相关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从而使学生的语言能力转换成实际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民网"两会动态"栏目是两会期间开辟的一个临时专栏,撷取各大报纸、摘要、期刊、网络相关新闻,综合反映两会盛况及影响,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权威性、规范性。选取从2010年03月09日04:28到2010年03月18日10:56"两会动态"的全部共317个标题,并对比该网站其他专栏标题以及《人民日报》关于"两会"的新闻标题,主要以主标题为考察对象,对人民网"两会动态"的新闻标题在用词、语法、修辞上的特点进行考察,从而对规范的会议新闻网络报道的标题做一个初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12.
以Halliday的隐喻理论为基础,采取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对中美报纸政治新闻语篇中情态隐喻使用的频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中关报纸政治新闻中情态隐喻使用的频率均不高,在对国内政治新闻的报道中。中美报纸使用显性主观和显性客观的情态隐喻频率基本相同,但是在对国外政治新闻的报道中。情态隐喻使用频率出现一定差异。针对这一现象,从情态隐喻的语用功能和政治新闻语言的特点及其写作策略等方面分析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前苏联解体后,随着报章本身由训导向对话功能的转变,俄语报章政论语体相应发生了一些变化,口语成分在报章中的出现是报章语言变化的一个典型特点,其在报章中修辞功能也使报章语言具有了新特色。  相似文献   

14.
体育是人类社会文化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体育活动和体育比赛已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们关心的主要话题之一。作为大众了解体育的重要信息来源,体育新闻在新闻报道中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体育新闻除具有一般新闻的特点外,自身还有着鲜明的语言特色,如大量使用专业术语、缩略词、结构简洁、幽默夸张等。本文围绕体育报道的用词特点,借助实例加以分析、总结,以期帮助读者了解西方英语体育新闻的写作特点,并感受其背后的文化精神与魅力。  相似文献   

15.
在媒介化社会,城市形象的感知和评价表现出较强的媒介依赖性。通过对域外(广州区域以外)四家报纸的872篇有关广州报道的内容分析,发现域外媒体对广州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社会等关键议题上,四家报纸呈现的广州,经济活跃、展会发达,政治具有改革探索精神,体育表现突出,但科教、治安以及广州制造形象欠佳。同时,还发现不同性质的报纸对广州的选择和建构方式不同,以《新民晚报》《楚天都市报》为代表的市民类报纸,新闻选择看中趣味性、接近性,报道多用批判视角;以《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为代表的全国发行的官方权威报纸,新闻选择看中重要性、显著性,以正面宣传为主,报道视角更为亲善。  相似文献   

16.
本文紧密联系报刊新闻语言和社会语言的实际,从新词语的涌现、术语的跨度移用、港台词语进入共同语、缩略词语的不断产生,在语法上发生的变化,以及俚俗闲适语言风格的形成、引用或仿拟式标题的流行、板块语汇的横向互动等8个方面,论述了世纪之交报刊语言在词汇、语法和修辞语用上的变化趋向.对报刊语言变化的成因,以及这些变化对社会语用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对报刊语言某些发展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网络体育新闻具有即时和快捷的特点,很受广大读者的青睐。网络体育英语新闻标题在词汇、语法及修辞等3个方面都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对其逐一进行举例分析、探讨,以期对网络体育新闻的撰写者和读者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英文体育报刊标题是新闻内容的凝缩。通过巧妙地运用词汇,新闻记者和编辑们赋予体育报刊新闻标题准确、具体,简洁而生动的鲜明特点。本文结合《时代周刊》对伦敦奥运会报道的大量实例,分析了英文体育报刊标题的词汇特色:广泛使用名词,多运用小词和缩略语、借用词,大量使用新造词和外来词。  相似文献   

19.
在媒介领域中,报纸等新闻媒体由于自身内容的限制以及它所具有的真实性和严肃性特征,已成为当今社会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成为某种权威的象征.对《人民日报》、《新民晚报》和《纽约时报》三家主流报纸的体育新闻中的女性形象采用量化、内容分析和质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两国主导报纸中有关女性体育人物报道的现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下新闻报道的共性与差异,考察其对性别议题的报道广度和深度,发现报道优势与盲点,并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与女性有关的体育新闻报道与传统性别文化、社会发展、相关机制和政策以及大众传媒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原苏联著名学者维诺格拉多夫在文学修辞学中创立的核心概念——“作者形象”,是作者对所写艺术世界的评价态度和对全民语的取舍态度.这一理论的提出使文学作品中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实现了有机的统一.借用维氏的文艺学理论,可以从语层结构分析出莱蒙托夫小说《当代英雄》的“作者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