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英斌 《世界文化》2012,(11):21-21
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英国人视休假期间为最佳的阅览书籍时间,将近四分之一的英国人只在旅行中读书。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到到网(TripAdvisor)近日发表的对英国游客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3%的受访者表示只在旅行中读书。约有8500名英国游客通过因特网接受了该项调查。游客最喜欢电子书此前在英国进行的另外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休假中游客最喜欢阅读的为《点燃》(Kindle)等电子书。英国旅  相似文献   

2.
望鹰 《世界文化》2009,(1):14-14
日本的一项有关“报纸”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8.8%的受访者表示平常了解新闻的渠道为“电视”,居各类媒体之首;82.7%的受访者回答为“网络”,居媒体第2位;69.5%的受访者回答为“报纸”。在了解新闻的渠道方面,报纸已让位于电视和网络。  相似文献   

3.
尼尔森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印度人智能手机拥有者平均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为两个半小时。 作为使用时间最长的通讯工具,72%的受访者表示上网为玩游戏、从事其他娱乐和社交网络等活动,28名的受访者回答为收发邮件和进行通话。按年龄段统计,15~24岁年龄段青年组的日均使用时间为3小时,31岁以上年龄段日均使用时间为两小时。青年组回答每天上网冲浪两小时,收发邮件31分钟。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耕读文化”邹德秀中国古代一部分知识分子以半耕半读为合理的生活方式,以”耕读传家”、耕读结合为价值取向,形成了一种”耕读文化”,过耕读生活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三类:一类是读过书的农庄主、较富裕的自耕农。他们经济条件好,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又参加在业...  相似文献   

5.
正美国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每10个美国网民中,就有4人表示曾在社交媒体上遇到过在线骚扰。路透社在报道这一调查结果时称,在4248名受访者中,曾有在网上遭遇被诽谤和侮辱等骚扰经历的高达41%,这一比率大大高于往年的调查结果。此外,有20%的网民表示,还遇到过恐吓威胁、尾随跟踪以及性骚扰等更为严重的骚扰经历。按性别统计,遭遇过骚扰的男性(44%)多于女性(37%),但遭遇性骚扰的则多为女性,  相似文献   

6.
韩国职业能力开发院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中小学生最向往的职业是将来能够当一名教师。 这项调查是在全国近1.6万名在校中小学生中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有15.7%的小学生、19.8%的初中生和13.4%的高中生表示,将来最希望的职业是“教师”。  相似文献   

7.
韩国广播广告公司对全国6000人进行的“2006年消费者现状调查”结果表明,70.4%的报纸订阅者表示为了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而订阅报纸,回答“有读报习惯”的为16.9%,回答“有兴趣和为了娱乐”的仅为7.4%。从1999年开始进行这项调查以来。回答为了学习和获取知识及信息而订阅报纸的受访者比例。每年都在70%以上,占压倒性多数,表明作为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媒体。报纸得到读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颖文 《世界文化》2009,(9):34-34
日本网络亚洲有限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有关网络应用和休闲方式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10岁至30多岁的手机用户上网时间在增加,而用于玩电视游戏和看电视、阅读杂志的时间却在减少。特别是近一年来手机上网时间增加的受访者达46.1%,减少的仅为7.3%。  相似文献   

9.
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韩3国高中学生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表示将来“想变得伟大”的日本高中生为8%,其比例仅为中国和韩国有同样想法高中生的三分之一。而表示将来“想生活的悠闲自在”的日本高中生为数却不少。调查表明,当代日本高中生的进取心相当消极.逃避社会重任的心理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10.
王斌 《世界文化》2009,(11):10-10
泰国四八达大学近日公布的一项有关市民信息来源的调查结果显示,67.97%的受访者回答获取信息的渠道来自电视。其次分别为报纸(13.57%)、互联网(12.07%)、收音机(3.23%)、手机(2.33%)。  相似文献   

11.
<正>据巴西媒体报道,巴西联邦政府社会通信局公布的一项有关巴西民众媒体使用习惯的调查结果显示,巴西约九成民众仍把电视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作为两大信息渠道之一,电视排在第一或第二位的比例为89%,互联网排在第一或第二位的比例为49%。此外,广播为30%,报纸为12%,杂志为1%。1.505万名16岁以上的巴西民众接受了该项调查。其中77%的受访者表示有每天看电视的习惯,日均看电视3—4小时,且认为电视报道的内容具有较高可信度。在通过互联网获得信息的受访者中,91%表示通过手  相似文献   

12.
第10届上海读书节从7月3日~12月10日为期5个月。本届读书节主题是“读书,让生活更美好”。读书节设有“阅读世博,畅想未来”上海职工学双语系列活动、“知识照亮人生,读书铸就辉煌——30年来对我影响最深的一本书”征文活动、“世博网上行,书香飘e坊”上海青工网上读书活动巡礼、“交流好书,节约资源”上海市民换书周活动、“同享知识,共建和谐”创建职工书屋活动、上海社区读书活动特色成果展示、“读书&#183;谋生&#183;创业”上海外来建设者读书论坛等18项大型活动。本次读书节向全社会发出《伸出援手,情系灾区——为都江堰市民捐书》的倡议。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调查机构盖洛普公司最近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居民走夜路感到最危险的欧洲国家为俄罗斯。该结论是该公司对全球13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相关调查后得出的。盖洛普公司从2005年开始,每年都对各国15岁以上的约1000人为对象进行一个人走夜路的安全感现状调查。2012年的调查结果表明,俄罗斯受访者回答走夜路"安全"的比例仅占受访者总数的39%,比例之低在134个国家和地区中排第8位,而回答"不安全"的受访者比例则高达50%,两者差距悬殊。  相似文献   

14.
6月16日是纪念《尤利西斯》和詹姆斯&#183;乔依斯的节日,是一部小说创造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现在,詹姆斯&#183;乔依斯是那样有名,连那些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至少是没有认真读过更没有从原文读过詹姆斯&#183;乔依斯的著作的人如我者,也为詹姆斯&#183;乔依斯的大名而激动不已。杜甫有两句形容李白命运的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现在詹姆斯&#183;乔依斯也是千秋万岁名了,而詹的生前与丧事都是相当寂寞的,这也是作家的命运吧。杜甫在同一首诗里还写过:“文章憎命达”,用李商隐的说法则是“从来才命两相妨”。古今中外同理。所以詹姆斯&#183;乔依斯的《尤利西斯》在问世的时候得到的只有恶评。创造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任何称得上是天才的创意都构成了对于平庸和惯性的挑战,至少是对于人云亦云的多数是一种不敬。后来呢,后来詹姆斯&#183;乔依斯就火起来了,甚至在中国,他的书同时出了两种中文译本,销量达20万册以上,即使有一半人买了书却没有读完也罢,至少它表达了中国读者对于世界文学瑰宝的兴趣和敬意,表达了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人对爱尔兰文学的巨大敬意,它也表示,真正的大师属于本民族,属于那个特定的语言领域,也属于全人类。我很惭愧在这里讲话,因为中国作家协会负责外事的朋友要我一定要讲一点...  相似文献   

15.
读书三题     
读书人 家乡人称我为"读书人",我以为他们在叫法上有错误,就试图纠正说,现在哪个没读过书呢,凡读过书的就叫"读书人",不能吧?他们说,哈,读书人就爱咬文嚼字.他们一笑,反而把"读书人"这三个字盯紧了.母亲是个天才,她说,说你是个读书人,就是说你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懂道理,所谓知书达理咧.这我就懂了.书里面有理,知书便是知了理,也实在是家乡人的天才见识."开卷有益"的古训大约是益在理上吧?  相似文献   

16.
《上海文化年鉴》2012,(1):138-138
“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上海市新闻出版局向广大市民推荐百种优秀图书。4月23日,“2011年世界读书日上海百种图书展销”活动在全市启动,全市各大书店以专架、专柜形式集中陈列、展销入选的百种网书。  相似文献   

17.
书女之路     
沈睿 《中国文化》2013,(1):190-196
回望开垦花园的母亲们 “书女”在我的理解里有两层意义:读书的女人和写书的女人。  相似文献   

18.
6月16日是纪念《尤利西斯》和詹姆斯·乔依斯的节日,是一部小说创造的一个不平凡的日子。现在,詹姆斯·乔依斯是那样有名,连那些根本不知道文学为何物,至少是没有认真读过更没有从原文读过詹姆斯·乔依斯的著作的人如我者,也为詹姆斯·乔依斯的大名而激动不已。杜甫有两句形容李白命运的诗:“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现在詹姆斯·乔依斯也是千秋万岁名了,而詹的生前与丧事都是相当寂寞的,这也是作家的命运吧。杜甫在同一首诗里还写过:“文章憎命达”,用李商隐的说法则是“从来才命两相妨”。古今中外同理。所以詹姆斯·乔依斯…  相似文献   

19.
韩国媒体援弓l韩国女性家族部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韩国有三分之一的父亲缺乏与子女的沟通与交流。 韩国女性家族部于去年秋季,以690名15岁到24岁的青少年和1050名家有12岁到24岁子女的家长为对象,进行了有关父母与子女沟通情况的调查。 在调查中,表示“与子女缺乏沟通和交流”的家长的比例,父亲为34.470,母亲为19.8%。与母亲相比,父亲更缺乏与子女的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旧书的情怀     
法国的&;lt;欧洲时报&;gt;在列举“人生十乐“时,读书之乐为其中之一.因为读书可以获取知识,知识是人的精神食粮,活到老学到老,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精神动力,也是生命最快乐的追求.我爱读书,常以读书为乐.所以,平素最爱去逛的地方是书店,最爱买的东西就是书.因为读的书杂,买的书种类也是各式各样.多年下来,所拥有的书虽谈不上汗牛充栋,也算是书香满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