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强聚硒酵母发酵罐扩大培养条件的优化,最终确定发酵罐中最适发酵条件:麦芽汁1%,初始硒浓度为15μg/mL,在其发酵进入到对数生长期后再添加亚硒酸钠使之硒浓度达到25μg/mL,种子培养时间12 h,接种量为10%,培养温度28℃,通气量6 L/h,搅拌速度150 r/min,培养时间29 h。在此最优化条件下,酵母生物量达到8.05 g/L,硒含量达到1 003.19μg/g。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硒来研究硒对杏鲍菇菌丝生长和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显示,硒浓度在50μg/mL时四个品种杏鲍菇菌丝的生长值和维生素C含量、蛋白质含量、多糖的含量均达到最大且高于对照组.硒浓度在50μg/mL时能提高杏鲍菇菌丝的产量和营养物质的产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亚硒酸氢钠浓度、起始pH值、培养温度和培养时间对保加利亚乳杆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为主要影响因素,培养基中亚硒酸氢钠浓度、培养时间和pH值为次要影响因素。在3个次要因素中,亚硒酸氢钠浓度的影响是主要的。最佳富集条件为培养温度37℃、亚硒酸氢钠浓度40μg/mL、培养时间48h和pH值6.2。  相似文献   

4.
以钝顶螺旋藻为载体,以硒浓度、锌浓度和添加方法为因素,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富锌、富硒钝顶螺旋藻的最佳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钝顶螺旋藻培养液中加入硒浓度为8 ug/mL、锌浓度为7 ug/mL,加入方法为低水平培养4天(加入浓度的一半)、高水平培养4天(加入剩余一半),为富锌、富硒钝顶螺旋藻的最佳添加浓度和添加方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有关催化极谱法测硒的报告较多,笔者参考了文献[1]、[2]、[3],对SeSO_3~(2-)——KIO_3催化体系示波导数法测定微量硒的实验条件进行了探讨,拟定出水中微量硒的测定方法,实验结果表明,选取适宜的测定条件,硒浓度在0.004~0.08μg/25ml范围内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最低检测量为0.004μg硒,取10.00ml水样,最低检测浓度为0.4μg/l。  相似文献   

6.
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分析茶叶中微量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对茶叶中硒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在硝酸介质中,硒(Ⅳ)催化溴酸钾氧化亚甲蓝产生褪色,以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分析微量硒的方法.探讨了动力学反应条件,并对茶叶样品分析的前处理过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硒的浓度在0~8μg/L范围内,lg(A0/A)与浓度C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回收率为93%~106%,相对标准偏差小于0.302 2%,方法的准确度与精密度较好,适用于茶叶中微量硒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验对尖孢镰刀菌NC03摇床发酵产脂肪酶的培养基组成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最佳产酶培养基组成配方为:蛋白胨5 g/L,酵母膏6 g/L,NaH2PO43 g/L;橄榄油250 mL/L,吐温80 25 mL/L。最优发酵条件为250 mL的摇瓶装液量50 mL,培养温度30℃,发酵时间84 h。经过优化后发酵液脂肪酶酶活力最高可达到11.32 U/mL,较优化前提高了3.0倍。  相似文献   

8.
为了优化24孔板培养毕赤酵母GYW-1合成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发酵条件,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24孔板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毕赤酵母GYW-1 24孔板发酵产GSH的最优发酵条件为:酵母粉44 g/L、柠檬酸铵15 g/L、接种量12%.通过对发酵条件的优化,可以明显提高毕赤酵母GYW-124孔板发酵产GSH的产量(43.815 mg/L),较初始条件的产量增加了55%.  相似文献   

9.
从酵母浸粉中分离筛选出一株高产乙醇的菌株DL5168,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酵母属的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通过优化实验,确定菌株DL5168发酵的最适条件为:初始葡萄糖浓度180 g/L;发酵温度30℃。在此条件下,菌株发酵的最终乙醇浓度为113.9 g/L,比对照菌株的乙醇浓度提高36%;乙醇转化率为0.64 g/g,比对照提高39%。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麦秆转化为乙醇的效率,通过正交试验对麦秆在乙醇/水中的盐酸预处理条件和乙醇/水中盐酸预处理的麦秆同步糖化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乙醇/水中麦秆盐酸预处理影响的主次顺序为盐酸质量分数、时间、温度、乙醇体积分数和底物质量浓度.乙醇/水中麦秆的最佳盐酸预处理条件为温度120℃、盐酸质量分数8%、时间60 min、底物质量浓度2.5 g/L和乙醇体积分数40%,此时总还原糖浓度为469.18 mg/g.乙醇/水中盐酸对麦秆的预处理效果比水中的要好.乙醇/水中盐酸预处理的麦秆同步糖化发酵影响的主次顺序为酵母接种量、酶浓度、时间和温度.乙醇/水中盐酸预处理的麦秆最佳同步糖化发酵条件为温度33℃、酵母接种量0.3%、酶质量浓度0.8 g/L和发酵时间4 d,此时乙醇的质量浓度为22.38 g/L.乙醇/水中盐酸预处理的麦秆同步糖化发酵制乙醇的效果比水中的要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