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拜媒体流行文化传播之赐,以及韩国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推动成果的刺激,台湾出版从文化商业角度逐渐转型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流行文化与文化商业所不同的是,流行文化比文化商业更与社会消费族群接近,只是在今日台湾出版市场高退货率的考虑下,出版业者会更专注于流行的持续长度。而现在的作者也不再是专一在文字或平面上的创作者,  相似文献   

2.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五十多年的出版实践和思想认识的几次反复,我国出版界逐步形成共识:出版具有两重性,即文化属性和商业属性,或者说是意识形态属性和商业属性。我们要从这种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和开展出版活动,改革出版体  相似文献   

3.
明清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是其文化自觉的表现.明中叶后徽州出版的兴盛助推了徽商好儒之风,也加强了徽商的文化自觉,尤其是徽州商业书出版有助于商业文化的传承,助推了徽商的持续发展.以史为鉴,时今,促进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培育从业者富有创新意识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4.
拜媒体流行文化传播之赐,以及韩国出版产业在国际市场推动成果的刺激,台湾出版从文化商业角度逐渐转型成为一种流行文化形式.流行文化与文化商业所不同的是,流行文化比文化商业更与社会消费族群接近,只是在今日台湾出版市场高退货率的考虑下,出版业者会更专注于流行的持续长度.  相似文献   

5.
徽商"贾而好儒",热衷书籍出版,为明清书籍出版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儒"的追求,培育了文化自觉,他们不仅热衷书籍收藏与出版,还资助官府和士人的书籍出版。此外,他们编印出版商业书,极大地推动了明清商业文化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河源 《出版广角》2015,(12):120-121
《从精英文化到大众传播:明代商业出版研究》的作者认为"明代商业出版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精英文化独断的局面,实现了传统的主流文化、启蒙思潮和大众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格局".这一结论是否成立?读者见仁见智.对笔者而言,该书介绍明代商业出版的类型:通俗文学、日常类书及生活实用图书、蒙学读物、科举考试用书,很有意思.尤其是科举考试用书和大明王朝的关系,也许能矫正一些人对八股文的成见.  相似文献   

7.
杨军 《出版科学》2009,17(4):44-48
出版文化产生于人类的出版实践活动之中,是一种集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静态与动态、观念与制度在内的整体性文化,是文化理论运用于出版研究的成果。出版文化研究拓展了出版学的研究领域,有助于我们对出版活动内在机理的揭示,是一个宏观的出版研究新思维。当前国内出版文化研究存在的问题非常突出,需要运用新的研究范式予以弥补、加强。  相似文献   

8.
杨皓 《中国出版》2023,(6):67-70
中国共产党领导左翼文化出版工作,通过设置专门机构、团结文化界精英、联合商业书局、灵活出版方式等措施推动左翼文化出版事业的发展。党领导的左翼文化出版实践繁荣了出版业书刊内容,提升了党的社会影响力,锻造了党的文化事业队伍,赓续了时代精神,变革了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9.
徽州刻书历史悠久,经宋元时期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徽州刻书闻名全国,不断发展壮大而成为全国刻书业的领军,涌现出大批优秀成果。秦宗财博士所著《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互动研究:以徽州出版与徽商为中心》,在传播学视角下考证了明清徽州出版的特点与影响,揭示了明清文化传播与商业经济互动的内在机制,既是一部研究价值高的徽学著述,又是一部优秀的研究文化传播之著作。  相似文献   

10.
杨军 《现代出版》2013,(3):61-63
传统出版文化和现代出版文化不能单纯地以时间来划分,而应该从出版物质文化、出版制度文化及出版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结合起来作整体分析,它们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交错共生、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11.
出版的品质     
贺圣遂  姜华 《编辑之友》2012,(7):27-29,37
出版人的品格与追求,决定了出版的品质与成就.优秀出版人有着良好的修养,对文化和出版充满热爱、憧憬之情,有自觉承担启迪时代精神的社会责任感,有将文化圣火通过自身的出版活动播撒到更广大的民众中去的雄心与抱负;能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灵光一现的创意洞见,催生出有价值的思想并使其广为传播,为社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具备非凡的商业才华,使文化的价值发挥出最大的效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文化、商业、技术三重视角,围绕新发展阶段国际出版文化生态、市场生态和互联网生态的重构,将跨文化交流、对外出版贸易、科技创新进行结合,探讨中国出版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以引领和推动国际传播实践,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成长在多元文化互相激荡的背景下,转型期的社会和多元文化的冲撞造就了当代大学生的文化焦虑。大学生的文化焦虑体现在对西方商业文化的盲从和对快餐文化的追随。大学生文化焦虑又对网络出版产生了逆向影响,使得网络出版出现了包装的视觉化和内容的去深度化。让出版回归深度模式、重视网络出版文化资源的整合、走与新媒介融合之路是克服其不良影响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华文出版创新是文化传承与积累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升我国文化影响力与文化软实力,推动华文出版"走出去"步伐。随着世界范围内文化融合趋势的加强,新的时代不断赋予华文出版新的创新要求。在文化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文化创新与出版创新有效结合,推动华文出版的新突破,是值得出版人思考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华文出版要通过本土文化创新、引进出版物的本土化改造以及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等策略实现华文出版创新,以推动华文出版的发展,增强中外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少儿出版在市场化运作中出现了不少不好的现象,如少儿出版的"跟风现象"、"引进版一边倒现象"、"少儿出版娱乐化现象"等等.这些"无序"和"失范"的现象与问题的出现反映了转型时期少儿出版在如何应对新形势、新体制和新读者方面还缺乏主体意识,也就是说在文化定位方面还非常模糊,可以说,当下少儿出版注重的是商业目标的实现,还缺乏自己明确的文化目标和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17.
对出版文化与出版文化遗产的内涵进行探析,出版文化遗产是出版文化的珍贵遗存,对出版文化遗产问题进行基本理论探讨,有助于我国出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8.
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是指华文出版中贯穿并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力量,大致应包括出版理念、出版思想、出版理想、出版文化、出版理性、出版管理之道、出版品质、出版形象、出版价值观、出版哲学等。本文通过对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要义分析,指出出版质量是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基石,并为华文出版"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出了借鉴策略。  相似文献   

19.
蔡学俭 《出版科学》2011,(4):101-102
出版文化观是以文化的视野观照出版工作、出版发展和出版研究的一种学术见解和观点。它阐明出版与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出版的文化本质,以及出版与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关系。它立足广阔的文  相似文献   

20.
文化强国建设中,出版融合成为新闻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传统新闻出版业要通过出版传媒融合、与数字出版融合、与文化娱乐业融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国际话语权,提升网络传播领域的文化品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