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消费主义是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二者的结合,以突出消费的象征符号意义、追求消费至上的物质主义、对消费偶像的盲目崇拜为其显著特征。消费主义滋生蔓延,大学生消费行为表现出异化现象。客观认识和评价消费主义思潮、加强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教育、营造健康消费观形成的环境、警惕和拒斥消费话语控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是消费主义冲击下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西方消费主义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方消费主义在我国城市青年中已呈蔓延之势,大学生首当其冲.西方消费主义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很大,造成了当代大学生的畸型消费与社会倡导的主体理念的不和谐.据此,需要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坚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倡导科学、健康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思潮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校园贷的产生与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影响息息相关。消费主义思潮亦对大学生的消费观、价值观等造成现实冲击和危害。为抵御消费主义思潮侵袭,必须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思政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化媒体责任担当,注重家庭教育引导,营造良好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4.
消费主义思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蔓延,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产生着深刻影响.遏制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是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消费主义思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消费主义思潮试图改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腐蚀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基础,使部分大学生对消费价值观认知模糊,使他们的生存模式出现世俗化倾向。应对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需改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灌输论"的具体方式,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齐心协力,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消费教育价值取向;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以节俭为核心价值理念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抓紧建设高校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初,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迅速蔓延,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遏制消费主义思潮,引导和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科学的消费观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黄妍 《现代企业教育》2014,(20):279-279
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不断的蔓延到我国人民的生活中,同时也日益冲击着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基于大学生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他们极易受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产生一些非理性的消费观念,这不仅加重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增加高校教育管理的难度,还会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因此,如何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在全面分析高校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观教育的目标和原则,提出完善高校大学生消费观教育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消费主义对特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是西方社会思潮的重要内容,它是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和最大幸福的一种消费观和价值观,又以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为基础,并相互交织在一起.消费主义已经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对特区高校部分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尤深.对此,应从全面讲解消费主义等西方社会思潮、加强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教育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带来了异化的消费观,盲目追求奢侈性消费、攀比性消费、愚昧性消费、陋俗性消费等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现实生活,对社会造成了不当的消费引导和价值认同。大学生作为重要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也在日益变化,对其消费观的引导和教育也成为凸显的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消费观和价值观不断经受着消费主义思潮的冲击。高职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学生出现了高消费现象。对从辅导员工作一线获得的材料进行分析,了解了大学生消费行为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的科学消费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健康的消费理念,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全球化意识形态战略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以自我社会价值为表征的消费主义思潮,其深入传播对当今大学生产生多元化的负面冲击,催生了精神领域的信仰困惑,导致了行为模式的审美盲目,滋生了意识形态的非主流。构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机制以应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必须继承崇俭传统,倡导绿色消费新理念;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构建良好的理论环境;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为指导,构建富有高职特色的内化模式。  相似文献   

12.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占有和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产生于西方,改革开放以后开始在我国泛滥,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本文分析了西方消费主义冲击下我国大学生消费观念的突出特点,主要表现为消费的时尚性、超前性和炫耀性。指出了消费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最后提出了构建大学生理性消费观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消费主义不可取。消费主义作为一种负面的社会思潮,推崇的消费至上、符号价值消费、身份建构消费和盲目推崇的意义匮乏消费等消费特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性和必要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心理动机和消费行为是否具有理性,不仅关系着其自身的健康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效,也关系着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的成效。客观认识和批判消费主义思潮、营造理性消费氛围、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消费观和廉洁文化教育,是消费主义思潮冲击下提高大学生廉洁文化教育质量的重要途经。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群体是推进我国低碳经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根据低碳经济社会建设的要求,需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消费教育。通过以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以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平台的大学生消费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新型节约观、绿色消费观、发展消费观和法制消费观。  相似文献   

15.
起源于西方的消费主义思潮已经在世界各地滋生蔓延。以高消费和符号价值消费为主要特征的消费主义思潮歪曲了消费原有的意义,与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相悖而驰。消费主义思潮在全球蔓延可以从经济、政策、哲学等方面探究其原因。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蔓延,对我国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有较大的危害性。遏止消费主义的不良影响,引导和教育消费者形成科学的消费观可从多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范围内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西方消费主义思潮对我国大学生的消费文化观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传统的节俭主义消费观到当代消费主义文化盛行,其实质是全球化经济发展方式的结果之一。当代消费文化立足于经济学视域下的价值哲学、社会符码系统和工具理性视域下的组织原则,冲击着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与消费观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亟待从大学生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及消费行为等方面着手,培育他们健康的消费心态,形成理性的日常消费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类消费平台逐渐涌现大量文化“周边”诱发观众对精神文化的向往,人们开始在精神文化领域加大消费力度,文化消费主义作为消费主义文化向作为消费主义转向文化领域生成的一种社会思潮,文化消费主义便应运而生。受文化消费主义误导,部分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陷入困境,表现为价值追求逐渐扭曲、自我认知产生偏差等现象。为保护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文化消费观,应通过引导和满足青年精神文化需要、培植青年科学的文化消费念和行为、重塑青年的精神家园,推动青年精神文化生活有序、高质、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消费主义在我国的广泛传播,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消费观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在对消费主义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上,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对当前我国青少年消费观带来的的负面影响,并从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有针对性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9.
消费主义思潮的泛滥不仅使大学生消费观念扭曲,价值取向功利化,而且阻碍了大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是大学生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市场经济为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土壤,大众传媒为消费主义思潮的传播提供了有效途径,大学生自身的阶段性特点使其易受消费主义的影响,学校教育对消费主义思潮传播的应对性不足等。因此,高校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加强媒体的正面导向,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以抵制消费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主义对我国高校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产生了重大消极影响,给我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客观认识和评价消费主义思潮,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队伍建设,构建良好的社会舆论和文化环境有助于克服消费主义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