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结合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总体规划的创作,对校园规划设计中心广场的塑造,建筑语言对校园空间的塑造,校园环境的生态观确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建筑的设计思想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朱永忠  朱敏 《河北科技图苑》2006,19(6):23-26,11
建筑是营造空间的艺术,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高校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标志、人文精神的载体,应追求强烈浓厚的文化韵味、天人合一的环境观念、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和人性化的空间艺术,贯彻经济、适用、美观的设计理念,搞好以人为本的无障碍设计,充分应用现代化设备与设施,体现出功能与文化的奇妙交融,成为校园景观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3.
服装同建筑一样,都是人类身体、精神和美的意志在材料和空间上的一种外在构成,时装是艺术在人体上运用立体空间来表现的艺术美.本文通过对哥特式时期建筑特点与服装造型特色的对照,揭示了哥特式建筑艺术与同时代服装艺术超乎常理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图书馆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论述了图书馆建筑中的生态精神和图书馆空间环境设计的人本观念。  相似文献   

5.
求是记忆     
吕丰 《浙江档案》2008,(12):32-33
浙江大学110多年的发展历史,是烙进我们灵魂深处的印记。除了几代求是人为教育和科学事业孜孜以求的精神品格外,还有一幅幅记忆影像中的校园建筑。由这些影像串联而成的历史空间。绵延着每一个时代独特的韵昧。它们已不单单是一幢校舍、一栋楼宇,同时也是大学的符号和象征。阅读它们。仿佛以一种特殊的语言在解读学校的岁月变迁。  相似文献   

6.
<正>天津大学新图书馆总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位于校园东西主轴线核心岛中心,总体设计借鉴中国传统建筑中以"庭院"为中心的空间组织模式,力求营造现代校园精神所强调的公共性与开放性的内聚型书院文化精神场所。功能定位集中体现在文献保障中心、自主学习空间、学术文化高地、创新交流园地四个方面。现有藏书  相似文献   

7.
人化的空间,阅读的空间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生琴 《图书馆》1996,(1):42-44
本文列举了国内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图书馆建筑,提出图书馆建筑空间首先应是富有人性、富有人情的空间,然后提出阅读的空间这个命题。论述了图书馆建筑空间应当是读者赖以阅读、学习在其中的那种人文与艺术相交融的环境空间。着意于创造一种既幽静又亲切,既与自然相通又与人情相交,使读者可全身心投入的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8.
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中人文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环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人的生存发展。在图书馆的建筑环境设计中,就要发扬人文主义精神,使各项工作紧紧围绕着图书馆的主体人-读者-馆员展开,从建筑设计的各个层面融入人文化的主题思想,以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的双向需求为支点,设计与打造科技与人文交融的学习工作空间,是现代化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努力的方向。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9.
戴智敏 《大观周刊》2012,(14):27-27
中国古代建筑空间主要是在以庭院结构为主的横向空间上发展,而西方建筑主要是在以向上的高度空间上发展,对于这种中西古代建筑空间的差异,本文主要从当时的建筑材料、社会观念意识、宗教文化、光的利用四个方面进行分析这两种不同的建筑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0.
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是曾经见证历史,如今收藏历史的重要人类文化载体。古代建筑的纪念碑性使此类博物馆从历史、人文、艺术、群体记忆等各个方面介入到与当代的连接中去,与现代建筑中的博物馆间既存在物质共性又拥有其精神特性。成都武侯祠博物馆作为历史建筑遗址类博物馆,其探索实践展现了该类博物馆如何通过多维尺度创新展览体系,对城市、自然、建筑、与展陈的界面关系进行变幻性融合与艺术性再造,形成集合城市功能、人文美学与实验精神的新生历史空间。  相似文献   

11.
建筑中的动     
文章以建筑中的"动"为切入点,从建筑形态、空间、环境、文脉、真正的动的建筑等方面,探析建筑中的动态元素。从人的需求和外部环境的角度,结合相应的实际案例对这一新型建筑设计方向进行研究和思考。解析了动态建筑的基本精神——动态与自然;动态建筑的基本特征——多文化、多维度、复杂动态的功能空间、回归自然的梦想;剖析了动态建筑思想的深层意味,以及在形体、功能、环境等方面的典型设计手法。最后,总结了多元时代下建筑设计的动态倾向,建筑作品中的动态思维,展望了现代建筑设计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与校园景观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与校园景观之间的关系,即阐述了图书馆建筑在高校校园景观中的地位性、标志性、象征性、融合性,并指出了目前在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3.
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在工业化向后工业化发民展的进程中出现了大量废弃的旧工业建筑,与此同时我国对展示空间的需求不断扩大,针对这种情况,本通过对比工业建筑空间与展示空间的相似性,指出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环境和化遗产保护意识,并提出了旧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的再利用方式。[编按]  相似文献   

14.
雷天 《出版参考》2004,(8):8-10
从波士顿到芝加哥,美国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批名师设计的前卫建筑。这些前卫建筑既帮助提升了学校的声誉也吸引更多的捐赠。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别墅建筑风格的流派和现状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建筑风格表达的基本程序,强调空间是建筑的本体,建筑是空间组合的艺术,并重点分析了如何运用空间和环境的变化和创新等手法来体现别墅建筑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图书馆建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图书馆建筑的人文关怀,重要的是关注人在图书馆内活动的生理与心理需求。尊重自然,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图书馆建筑,才能营造有益于人在其中健康愉悦地阅读、工作和交流的空间环境。为此要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图书馆建筑理念,兼顾读者和馆员的需要,为图书馆选定环境优雅的馆址,处理好自然环境与人造景观的关系,建造园林式图书馆,营造宜人的绿色空间,倡导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是现代历史中一种高速演进的空间类型,其社会功能和建筑类型发生了巨大的扩充,图书馆性是反映这一空间类型与所处时代及所处城市空间之间关系的关键指标。文章基于地形学视角,把上海图书馆东馆和移动城市模型的空间拓扑原型联系起来进行解读,认为这座图书馆在近景的自然环境和远景的高密度城市空间之间创造了一座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上海地标,并通过空间的容纳性和开放性,成为上海多元文化生活的隐喻。  相似文献   

18.
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结构、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现代大学图书馆的技术特征和一系列现代理念、管理模式,从而探讨了现代大学图书馆建筑体型,功能空间的组织模式,模数式设计法,图书馆的建筑高度,多功能空间及门厅的规划和设计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图书馆建筑的环境和文化设计观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建筑的创作除了必须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等要求外,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十分重视建筑环境和建筑文化的构思。现代图书馆建筑应强化建筑环境和建筑文化的设计观念,以使建筑物满足人性化的精神需求。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馆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科技馆的建筑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同时,我国科技馆建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也遇到各种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科技馆相关的案例,分析了科技馆建筑的选址、室外空间的功能设置、科技馆建筑的核心价值等问题,提出科技馆建筑选址的本质是城市功能规划问题、科技馆规划用地应考虑室外空间功能的综合利用、科技馆建筑的核心价值是适应公共科学文化服务设施发展的需要等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