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静 《生活教育》2011,(11):64-66
一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嗯,不服不行。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看这本书,就像歌德说的"在最近这两个破烂的世纪里,生活本身已经变得多么孱弱呀,我们哪里还能碰到一个纯真的,有独创性的人呢?哪里还有足够的力量能做一个诚实人,本来是什么样就显出什么样呢?"  相似文献   

2.
给傻瓜让路     
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这个人走到歌德面前时,很不客气地说道:"我是从来不给傻瓜让路的!"原来,这个人是个批评家,他很不喜欢歌德的诗,于是趁机羞辱歌德。歌德听了,一点儿也不生  相似文献   

3.
德国著名诗人歌德(1749-1832)发现儿子在纪念册上摘引了别人的一首诗:人生在这里有两分半钟的时间,一分钟微笑,一分钟叹息,半分钟的爱,因为在爱的这半分钟中间,他死去了。歌德看了很不满意,他认为这首诗太消  相似文献   

4.
给傻瓜让路     
有一次,德国著名的诗人歌德在一条小路上散步。这条小路很窄,一次只能走一个人。歌德走到一半,抬头一看,发现对面有个人正向他走来。  相似文献   

5.
<正>前两天看《歌德谈话录》,看到十多页,忍不住回头看译者是谁,朱光潜。译文没有一字不直白,但像饱熟不坠的果子,重得很。常有人把艺术说得云山雾罩的,但是歌德说:"我只是有勇气把我心里感到的诚实地写出来……迫使我创作《维特》的,只是我生活过、恋爱过、苦痛过,关键就在这里。"说的人,译的人,都平实而深永。昨天在齐邦媛的《巨流河》里又碰到朱光潜:朱光潜当时是武大  相似文献   

6.
29.门缝里牛顿玩弄三棱镜小旅店歌德细看美少女——颜色本质的第一次突破前面说过,牛顿在剑桥大学有一位恩师叫巴罗,他们生尊师爱,情同鱼水,结下了忘年之交。这巴罗几日不见牛顿出来走动,一天便到房里来找牛顿。他见门虚掩着,屋里静悄悄的不像有人,便推门而进。不想一头正撞在一个人身上。巴罗刚从阳光下走进这间暗屋里,他一时看  相似文献   

7.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一次,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来了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昂首挺胸,从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莫言说:在年轻的时候,我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像话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尊重世俗,对着国王的仪仗恭恭敬敬地行  相似文献   

8.
歌德(J.W.Goethe,1749—1832)是一位闻名世界的伟大诗人,这大约是尽人皆知的;但有多少人知道他曾以一个物理学家的身分,指名道姓批评乃至辱骂牛顿和牛顿的光学理论,试图在科学界挑起一场大论战,可能知者就廖廖了。尽管歌德摆出了大论战的架式,而且还有黑格尔(G.F.Hegel,1770—1831)助阵,但这场论战在科学界并未真正形成。这倒不是歌德不想恋战,而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歌德想战,无奈物理学家觉得歌德的物理思想太原始、粗糙,而且他那付骂阵的架式令人恶心,因而几乎  相似文献   

9.
勇气     
几年前,在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我讲过这么一个故事:歌德和贝多芬在路上并肩行走。突然,对面来了国王的仪仗队。贝多芬昂首挺胸,从仪仗队面前挺身而过。歌德退到路边,摘下帽子,在仪仗队面前恭敬肃立。年轻的时候我也认为贝多芬了不起,歌德太不像话了。随着年龄增长,我慢慢意识到,在某种意义上,像贝多芬那样做也许并不困难,但像歌德那样,退到路边,摘下  相似文献   

10.
有点像     
小老虎在画画。唰唰。他画了一辆小汽车。爸爸,看我画的汽车,像不?小老虎喊。老虎爸爸探头过来看了看,说:有点像。但是汽车轮子应该是圆的,你画成方的了,这点不像。小老虎听了,把画着小汽车的那张纸往边上一丢。重新画。唰唰。他画了一架大飞机。爸爸,看我画的飞机,像不?小老虎嚷。老虎爸爸探头过来看了看,说:有点像。但是飞机翅膀应该是光溜溜的,你画的长着羽毛了,这点不像。小老虎听了,把画着大飞机的那张纸往边上一丢。重新画。小老虎每画好一张画,都叫爸爸来看像不像。爸爸总是先说,有点像,然后又指出哪儿不像。小老虎画了一张又一张,画…  相似文献   

11.
读书与从师     
“人非生而知之者 ,孰能无惑 ,惑而不从师 ,其为惑也 ,终不解矣”。这是唐代韩愈《师说》中的名句 ,说明要想把书读好 ,必须从师。究竟应该怎样从师 ,中外古今流传下来的许多从师佳话 ,可以给我们以启示。现在的中学生 ,不知道歌德的人已经不多了 ,但不知道爱克曼的人一定不少 ,但爱克曼这个名字是不应该忘记的 ,因为他是《歌德谈话录》这本书的作者。《歌德谈话录》同歌德的作品一样 ,在全世界拥有众多的读者。歌德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 ,一八七一年德国统一之后 ,歌德成为德国文化界的“圣人” ,被尊崇为“奥林匹斯神”。当时 ,爱克曼…  相似文献   

12.
歌德不仅影响了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而且这种影响业已形成一种焦虑,以至于卡夫卡得奋力摆脱这种焦虑,时刻提防着歌德过于强大的影响。歌德和卡夫卡看上去是那样不同的作家,但他们的内在联系却是如此紧密而不可分割。歌德对卡夫卡的影响最为集中地体现在卡夫卡的长篇小说《美国》和《城堡》上,歌德笔下那个“茁壮成长”的威廉?麦斯特在卡夫卡那里变成了“被迫成长”的卡尔?罗斯曼,而无所不能的浮士德则变成了始终在城堡外面徘徊的K。歌德对中国文化的推崇和赞扬也影响到了卡夫卡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3.
有多种才能的人,由于种种原故,其中一种才能得以施展,其它才能闲置不用,渐渐萎缩;即使偶有显露,往往也不被关注。就像右手压制了左手的发展。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遮挡,一种偏废和扼杀。如果那种“左手的才能”也施展出来呢?是不是会更神奇?这次我从歌德与雨果的故居,竟然分别得知他俩都是相当不错的画家!歌德的故居在德国那个小而精的古城魏玛。它给我强烈的印象是这位德国文化巨人对意大利的狂热。凡是心灵中有“美术基因”的人,只要一踏人意大利,即刻会被煽动起来。歌德从1786年9月开始去意大利旅行,他的足迹从北部的威尼斯一直到南端西…  相似文献   

14.
《新梅露西娜》是歌德《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中的一则故事,是歌德对民间童话"水妖"故事的改写。在梳理已有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文章结合歌德的自身经历和文学创作思想,在小说的总体框架和主题思想中来解读这一"真实的童话故事"之"真实"所在及"童话"的意义,尝试得出如下的结论:《新梅露西娜》在《漫游时代》中的意义及歌德的意图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定论。歌德将虚构的故事置于客观世界中,这则兼具虚构和真实的故事非简单的模仿现实、解释人生,而是承载了歌德的哲学思想,是他述思之载体。歌德以自己特有的想象力、以童话为媒介回应社会转型中复杂、多元的现实,以此完成对现实的把握,并提供一种新的对人、对世界的具有批判性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过,不提到歌德。就写不成一部世界文学史.同样,不读《浮士德》,也难以理解歌德之所以是歌德。近60年的笔耕不辍,上万行的诗句,承载了歌德一生对生命意义的追求与探索,更承载了后世千千万万读者的迷惑、思索与感悟。  相似文献   

16.
10月10日 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高尔基说的。“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位高尚的人谈话。”这是歌德说的。莎士比亚也说过,“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而我却要说,“书是我快乐的源泉。”  相似文献   

17.
正歌德(1749年—1832年),德国诗人、小说家、戏剧家,又是思想家,科学研究者。他的诗剧《浮士德》是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长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早在百年前就翻译到中国,无数的少男少女为之倾倒。歌德十岁左右就接触并爱上了绘画。他说:"我从童年起就生活在画家中间,我习惯于像他们那样,把景物与艺术联系在一起看。"(《诗与真》)  相似文献   

18.
歌德与席勒的友情,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一部令人惊叹的传奇。歌德生于特权家族,父亲是皇家参议,母亲是法兰克福市议会会长的女儿。25岁时他便写出了轰动欧洲的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并曾担任魏玛公国要职主持大政,可谓声名显赫才华横溢。而比歌德小10岁的席勒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  相似文献   

19.
我曾经和一位大师有过一次谈话(读一本好书,就像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歌德),我向他请教"育人之道和教学之法"。他的一句话"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浮士德》是歌德倾毕生心血所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它取材于16世纪德国有关江湖术士约翰·乔治·浮士德的民间传说。歌德上大学时,就萌生了创作《浮士德》的想法,历经辗转,直到1831年,即歌德逝世的前一年,终告完成。《浮士德》的创作历时六十年之久,其间,世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歌德自己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这一切,都反映在这部跨时代的巨著之中。对于时代和歌德本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具有总结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