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黑人文学是当代美国文学中的一簇奇葩,这其中最为别致的一只百合就是玛雅.安吉罗。作为当代美国最为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不仅才华横溢、作品频频获奖,并高居畅销书榜经久不衰,而且她的传奇经历更使她成为反抗种族歧视和男权压迫下的黑人女性的代言人,她的自传体小说也被美国文学界所广泛认可,成为颂扬黑人女性柔韧、坚定、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体现。  相似文献   

2.
莫里森的第五部小说《宠儿》为她赢得了1988年的普利策奖,被公认为是她最好的作品。小说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改编,讲述了一个黑人母亲为了不让孩子遭受苦难而亲手杀死自己女儿的故事。《宠儿》充满了女性主义色彩,它不仅揭露了奴隶制下黑人女性所遭受的压迫,更体现了在艰苦条件下黑人女性的不屈奋斗和自我成长过程。本文试图从黑人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人女性苦难的生活经历和不屈的斗争,进而阐述她们的悲剧原因和成长过程。  相似文献   

3.
《紫色》是美国当代杰出的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它超越了以往那些注重揭露和控诉的黑人文学和妇女文学的作品,成为黑人文学和美国文学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部作品给她带来巨大成功的同时,也为沃克招致了巨大的非难与指责。有些评论家指责沃克丑化了黑人男性,瓦解了黑人内部的团结。这种指责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恰当的。在这部小说中,黑人男性形象的塑造是丰富而多元的。沃克并没有排斥黑人男性,更没有丑化黑人男性。相反,作者在描写黑人女性成长历程的同时,也强调了黑人男性共同成长、转变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张宇 《文教资料》2012,(11):14-15
托妮·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黑人女性得主,为二十世纪美国黑人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一名杰出的黑人女性作家,莫里森努力致力于保存和弘扬黑人文化,她的作品始终以表现和探索黑人的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为主题。黑人女性在她的作品中找到了自己的声音,她迄今为止的七部作品都是以黑人女性作为主人公,并通过她们表达出长久以来被忽略的黑人女性的心声。她在作品中把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宠儿》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相似文献   

5.
艾丽丝·沃克在她的短片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形象地刻画了内心充满矛盾的黑人女性形象迪伊。迪伊从小接受了主流白人文化,白人文化在她心里的内化使她厌恶甚至看不起黑人文化。因此,黑人文化和白人文化的碰撞所产生的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她渐渐脱离了传统的黑人家庭。然而,轰轰烈烈的黑人民权运动激励她去重拾象征黑人文化的百衲被,却遭到了母亲的拒绝。白人文化在她心里潜移默化的内化使她走上了精神的不归路,对黑人传统文化的盲目追寻也暗示了她的尴尬处境。  相似文献   

6.
托妮·莫里森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性。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深刻展示了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在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下心灵世界的冲突,探索了美国主流文化价值观与审美观对非裔美国妇女的影响。她的小说从题材到主题都渗透了民族女权主义思想。她塑造了众多生活在美国社会最低层,敢爱敢恨、敢作敢为,有血有肉的新一代黑人女性形象。她呼吁社会改变对黑人女性性别角色的限制,同时希冀黑人妇女除历史与社会强加于黑人的束缚和重负,从新审视自身的内在需要、审美观和价值观,弘扬黑人妇女的传统美德,从而作到自尊、自信、自强,真正实现妇女解放的梦想。  相似文献   

7.
我自己身为西方发达国家的白种人在中国很受礼遇,愿意主动和我交朋友的中国人比比皆是。我有位来自非洲贝宁的黑人朋友,当中国人见到我和这位黑人朋友在一起时,诧异地发问:“你怎么和黑人来往呀?”我真是大吃一惊,我在西方也不曾听过有人这般公开地责问为何与黑人交朋友。中国人对黑人存在恐惧心态。我的一位深圳朋友,她的新邻居是位黑人,每次她与黑人邻居在楼道里碰面时,她立即将脸扭到一旁不敢看那张可怕的黑脸。有时黑人主动与她打招呼,她也吓得不敢回答而仓惶跑掉。我们学校招待所里有位黑人访问学者,那些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服务员,居然谁…  相似文献   

8.
托妮·莫里森在其小说中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表现了美国黑人妇女的勇气和力量;但她并不是为女性摇旗呐喊的女权主义者,相反地,她提倡黑人妇女恪守传统的美德.在传统的妻子、母亲的位置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促进黑人社区的发展。她笔下的女性是黑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黑人心灵的守护者和黑人青年成长的引导者。  相似文献   

9.
王辰玲 《文教资料》2009,(17):32-33
艾利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杰出的黑人女作家。她提出了“女性主义”的理论,重视文学创作中的黑人女性话语。她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黑人女性群体.充分显示了她对黑人妇女命运的关注。她的短篇小说《日常家用》(Everyday Use,1913)中描写了围绕着旧“百衲被”(黑人传统文化遗产的象征)发生的冲突,展现了三个不同的女性形象。本文着重分析了女主人公梅格,从人物的失声到人物意识的凸显,进而到人物性格的凸现.逐步揭示了女主人公自我意识的觉醒,反映了美国黑人文学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10.
身为黑人女性,当代英国女诗人格里斯·尼科尔斯关注黑人女性的解放之路。她选取了女性身体这一独特的视角来表现黑人女性自我意识。在她的诗歌中,黑人女性批判男权思想对女性身体的定义,并对自我肥胖的身体给予肯定。这一过程是黑人女性自我意识产生、成长和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杰出的女作家,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当今历史上获此殊荣的第一位非洲裔作家。黑人女作家的独特身份及其生存体验,使得她对黑人女性的命运投入更深入的思考。论文对莫里森作品中的黑人母亲形象作较为系统的梳理,从整体上解读三种黑人母亲形象,并分析她们生命中呈现迷失、抗争、引导不同风貌的深层根源。  相似文献   

12.
佐拉.尼尔·赫斯顿和艾丽丝·沃克是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被誉为黑人文学的经典之作,为当代黑人女性文学传统奠定了框架,沃克深受赫斯顿的影响,她的代表作《紫颜色》不仅在主题上.而且在叙事策略上也追寻了赫斯顿的女性文学传统,小说在叙事结构、叙述声音、叙事语言和叙事手段上更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3.
佐拉·尼尔·赫斯顿是美国20世纪前期杰出的黑人小说家、民俗学家和人类学家。在《他们眼望上苍》中,赫斯顿通过将黑人民间故事框架、布鲁斯音乐和黑人方言英语融入到叙事策略中,巧妙地形成了作品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学风格,体现了她先进于时代的黑人女性主义意识,表达了她追寻黑人女性身份认同和重构黑人文化身份的政治意识。  相似文献   

14.
音乐是美国黑人民间文化的一种主要艺术形式。莫里森作为新一代黑人女作家的代表,她成功将黑人传统音乐元素移植到文学创作中,在她的多部作品中,布鲁斯的主题、爵士乐的节奏等音乐元素被她以多种方式借用。莫里森旨在通过对传统依附来彰显黑人文化以及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他们眼望上苍》作为赫斯顿一生中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黑人文学中的第一部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通过浅析女主人公珍妮的四个人生阶段:未婚时珍妮与奶奶南妮的相伴以及她的三段婚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不断的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突破传统的黑人女性意识,成长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实现灵与肉的自由,实现真正意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6.
张翼 《考试周刊》2014,(65):15-16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文坛最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之一。她擅长描写农村妇女,偏重于对黑人和黑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分析刻画,歌颂主人公与逆境搏斗的精神。在小说《外婆的日用家当》中刻画了三个黑人女性,充分展示了黑人女性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如何传承及发展自己的独特文化。沃克以被子为象征,反映了在强势文化下,黑人女性以一种隐性力量不断抗争的过程,表明了黑人文化和生活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7.
她喜欢吹牛,说大话,这大家都知道,但我们还是非常喜欢她。卓拉是个黑人小姑娘。从伊顿山来的,到中国不久之后就跟学校里的同学们融洽在一起了。她在哪儿都能引人注意,大家都非常喜欢她,  相似文献   

18.
董春雪 《海外英语》2014,(17):185-186
《他们眼望上苍》作为赫斯顿一生中创作的最重要的一部小说,是黑人文学中的第一部展示黑人女子内心女性意识觉醒的作品。通过浅析女主人公珍妮的四个人生阶段:未婚时珍妮与奶奶南妮的相伴以及她的三段婚姻经历。在这一过程中她的不断的寻找自我,探索自我,突破传统的黑人女性意识,成长为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实现灵与肉的自由,实现真正意义的独立。  相似文献   

19.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用意像的象征刻画了人物的性格,点明了主旨。同时,在这篇小说中她也抨击了在白人文化的影响之下黑人审美观的扭曲以及批判了对黑人女性的种族歧视。  相似文献   

20.
双性同体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理念。艾利斯.沃克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在小说《紫色》中塑造了多个双性同体的人物形象。她以独特的小说创作理念展示了美国黑人女性对自我和独立的追寻,流露出她对两性差异的关注和对两性融合的提倡,表明了黑人女性对异性恋霸权和父权制的抗争和在经受残酷现实的打击后对男权社会所作的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