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中考应用题是一道既让人羡慕而又让人敬畏的彩虹。因为它中考必考。所以广大师生为之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因为它难度较大,所以它是学生中考成绩的一只重要砝码;因为它倍受人们的关注,所以命题者坚持不懈地为之而尽善尽美。中考应用题的实用性、综合性、思维性及难度值是衡量其质量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2.
"以前他从我们面前走过,每个人都熟视无睹;现在,每个人都热切盼望他能从我们面前走过。"周杰伦,一个曾经被人说成"智力迟钝"和"愚笨"的男孩,因为音乐,让全世界认识了他,因为他,让人们更加认识了音乐。  相似文献   

3.
故事,人们大都喜欢,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职业.故事可以提供前车之鉴,避免让人重蹈覆辙,也可以让人打发时间、提供娱乐,我想这就是人们喜欢故事的原因吧!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其实就是一个"听"故事、"讲"故事的过程.小孩子喜欢故事,因为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老师喜欢故事,因为故事寓教于乐,能使教学工作事半功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融入故事教学会起到什么作用呢?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学生不当行为的制止者和错误行为的纠正者,这是教师理应履行的"教育"和"师范"天责。但有时教师也可能成为学生犯错的诱导者,学生发展的阻碍者。因为,教师制定的貌似正常的规则背后,可能存在着"缺陷";教师使用的貌似正确的教学方式背后,可能存在着"黑洞"。让人担忧的是,这种"缺陷"与"黑洞"之隐蔽性常常不被教师所察觉,其危害性也常常不被教师所警醒。  相似文献   

5.
尘衣  何霞光 《初中生》2013,(1):8-13
策划语:"你在我眼中是最美,每一个微笑都让我沉醉……"被人们归于"最美"之列的人,何止是微笑动人。一系列被冠以"最美"称号的人,虽然都是平凡的"草根",但有着最美的容颜、最美的生命、最美的品格和最美的爱——因为,他们以善良、无私和博大等我们内心所渴望的正能量,带给我们感动和力量。他们用自己灵魂深处的那盏灯,点亮一个又一个绝美的瞬间,成为人们心中最璀璨的  相似文献   

6.
珍惜痛感     
近日,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表达如下观点:"《焦点访谈》不是一个让人舒服的栏目,我们这一行就是为了让人保持痛感,保持对社会肌体是不是健康的警觉。"读了这段话,我顿时眼前一亮,心头收紧,大有久违之感。在当下物欲横流的社会背景之下,在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社会氛围之中,人们似乎没有了"痛感",或者说是有点麻木不仁了。人们似乎认为人世间再也没有比金钱更为重要的东西,一切向钱看者大有人在。而这里的主  相似文献   

7.
角色激励角色激励又称责任激励。同样是人,因为对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角色的认识不同,所以各人为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就有所不同,因此,其行为和思考方式也就各不相同。角色激励是让被激励者换一种"应有"的想法。学校一切工  相似文献   

8.
“黑色七月”曾经令很多人刻骨铭心,如今这个词永久封存在经历过它的人们的记忆里了。现在大家转而对六月"过敏",是高考让这个月变得不寻常。然而有一群本该是让六月在生命里留下深深印迹,本该是在这个月份埋头苦干、加速冲刺的"准考生"们,这个六月在他们眼里已平淡无奇,因为他们选择了放弃高考,甚至是以"抱团儿"的方式完成。很多人惊诧,这群孩子怎么了?  相似文献   

9.
在使用电脑时,每一次"刷新界面"以后,电脑都会让人有崭新的发现和异样的感受。其实,"刷新界面"对于教育往往也会产生一些神奇的力量:有时候学校因为不得已的原因而让某个班级进行了"教师刷新",没想到的却让一个家庭、学校都头痛的"浪子"回头;有时候因为机缘巧合班级里进行了"活动刷新",小小的改变却让原本"默默无闻"的学生改头换面,甚者脱颖而出;甚至有时候老师一句不经意的"评价刷新",就可以唤醒"笨石头"久睡的"聪明神经"……教育工作其实更需要"刷新界面",让育人者可以发现更多崭新的施教条件、方法和技巧,受教育者也可以更多地展示真实、潜在、复杂的自我。  相似文献   

10.
可怕的二战总算结束了,人们都希望和平可以一直继续下去。很快,有一个人变得越来越著名,因为他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愿——用"和平、不流血的方式解决问题"。这个人叫甘地。许多印度人尊称他为"圣雄",就是品格高尚、富有智慧而受人尊敬的人。不过,我还想知道他的更多故事,比如,他是怎么让印度取得独立的,一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律师是怎么变成政治家的呢?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大学是教授治校吗?回答是"肯定的".有的人看到使用引号作出这样的断语既感不适也会感到疑惑,人们不禁要问:这是什么意思? 喜欢这些文字的人不可沾沾自喜;反对这种"观点"的人也不要横眉冷对.因为,中国大学的现状既会使人难以自喜,又会让人血流减缓,心渐于静.  相似文献   

12.
人们讨厌冬季,因为它总是板着一副冷酷的面孑L,让人望而生畏;人们讨厌冬季,因为它没有火热的心,让人感觉不到温暖……一到冬季,动物们都冬眠去了,而人们就开始祈祷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快点到来。  相似文献   

13.
朗读是一种传统的语文学习方法,也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因为讲解只能让人知道,而朗读能让人感受。可见,与其在课堂上挖空心思地搭花架子,不如用心抓好学生的朗读,因为意文兼顾的朗读同样能成为语文教学的"亮点"、"热点",亦能让一堂课因朗读而出彩。一、转换人称,换位体验  相似文献   

14.
阅读可以丰富人们的知识,开阔人们的眼界,使人睿智,使人得到精神的愉悦和思想的升华。从古至今几乎所有有所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书籍中的知识让他们受益匪浅,甚至终身受益。"善读者可以治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等都说明阅读是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把阅读教学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是很有必要的,因为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最主要途径,阅读对于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会阅读、乐于阅读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社会,阅读的方式也起了一定的变化。因此,阅读教学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与社会融合,与自然接触,让阅读展现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5.
说到"陷阱",人们常常会"谈虎色变".因为"陷阱"在人们的思想中,已不仅仅指的是为捉野兽或敌人而挖的坑,更多的是指让人上当受骗的圈套.如果设置陷阱的人换了,设置的目的也变了,它还可怕吗?其实,课堂中就有这样的"陷阱",它已不是害人的圈套,而是育人的计策和手段,凝聚着老师们的智慧和关爱.这样的"陷阱",是美丽的.  相似文献   

16.
善待生命     
煤球是白的,你信吗?   可有人却坚信不疑。因为,说这话的人是李洪志,坚信不疑的是他的弟子。相信任何一位有良知和正确判断的人,对李洪志的所谓"大法"都会置疑。可是,却有那么多的人,那么多"法轮功"的痴迷者和练习者,毫无觉悟的拥护着她们的"师父"。   在李洪志"放下生死"、"升天"、"圆满"的妖言蛊惑下,几名"法轮功"痴迷者,在天安门广场制造的那起骇人听闻的自焚事件以后。人们看到的不是她们的"圆满",也不是到达"天国",而是遭受了严重的身心伤害。但说是这样,躺在医院病床上的痴迷者,还是坚信着"师父"。造成这种后果的原…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古代的驿道,每隔一段距离,便有一个亭子。这些亭子是做什么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停"这个字,即"人"和"亭"靠在一起,便成了"停"。所以,"亭"是供人们停顿、歇脚和休息的地方。驿道,是用来让人们赶路的,而亭子却是供人们停下来歇脚的地方。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这不是有碍于人们赶路吗?古人在驿道旁建造亭子,让人们暂时停下疲累的脚步,正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赶路,让人们在"停"中补充体力,增添力量,让人们把后面的路走  相似文献   

18.
笔仙招灵、未卜先知;银针验毒、防患未然;刺猬拜月、位列仙班……这些在人们印象里很难用常理解释的玄机,正是因为它的难以解释,让很多人深信不疑,甚至是走火入魔。笔仙流传于年轻人之间;刺猬被很多老辈人奉为仙界之物,敬而远之;而银器能验砒霜之毒,似乎更有点科学依据,从古流传至今,信奉者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一个对书卷还算"情有独钟"的人,我面对琳琅满目的出版物,反而经常迷茫。因为那种"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的作品很是罕见。也正因为此,我对浙江大学副教授赵宏琴的作品也没敢抱太大的希望。但是,翻阅完《没有故事的佼佼者》,一个教育学者的良知与情怀尽显其中。尤其是带着"社会担当的使命"去阅读这本书时,一定会"大有  相似文献   

20.
李富德 《甘肃教育》2014,(24):32-32
正笔者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几十年中体会到了爱心、细心和耐心对于做好班主任工作大有益处。因为爱心,让我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因为细心,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因为耐心,让原本劳碌乏味的教学显得多姿多彩,进而让我的教学充满活力。本文就谈谈笔者对"三心"教学法的体会。一、爱心开路教育是人对人的工作,是心换心的事业,一个教育者只有把自己的学生当作儿女一样地呵护训导,才会赢得学生的普遍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