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据教育专家统计,今年全国报名参加高考的人数为912万,放弃参加高考的高中毕业生约为100万。不少高中毕业生选择出国留学,不再挤高考这座"独木桥",另有数量更多的高中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教育专家分析,就业形势严峻、高考对改变命运不再具有决定性影响,是不少学生选择弃考的主要原因。现状:五年来弃考率稳定在10%  相似文献   

2.
杜鹃 《海外求学》2004,(20):48-49
目前,去北美名牌大学留学成为一些高中生追求的目标。以前很多打算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高中生大都要参加GRE考试,以此来增加得到奖学金的砝码。但GRE对高中毕业生而言,难度实在是太大了,许多高中毕业生只能望洋兴叹。2004年以来,已经有几百名上海考生参加美国“高考”,向自己的出国留学梦迈进。若拥有较高的SAT成绩,不仅可以申请到美国较好的本科大学,而且还有希望获得奖学金。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中毕业生数远远超过高等学校招生数,使高考自然而然地成为高中毕业生竞争上大学的焦点。人们习惯于用“千军万马挤独木桥”来形容这种竞争的激烈程度,但这种描述是定性的、笼统的,不是定量的、具体的。为了准确地描述某一年度高考竞争的激烈程度,并从数量上了解某所高校、高校中的某个专业的冷、热门情况,我们引进了“高考竞争指数”的概念,把参与竞争一个招生计划指标的考生平均数称为高考竞争指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作业少,还没有高考?有些人认为,出国留学就能逃避国内堆积如山的试卷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还能在美国随随便便上个世界顶尖大学,惬意!1998年出生的李瑞清在15岁时赴美国读高中,他说:"我不是第一个谣言受害者,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在出国前,很多同学羡慕地对李瑞清说:"你可好了,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考的激烈竞争和留学热潮的高涨,越来越多的高中毕业生们把目光投向海外的大学,而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获得留学背景,拥有国外教育生活的经历,毕业后有一个美好的前途,为此不惜花费重金送子女出国留学。本篇就简单介绍一下高中毕业生赴澳读本科的三种途径,供学生和家长参考。  相似文献   

6.
曹刚 《海外求学》2003,(16):26-27
高中生出国留学在目前的留学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与在国内紧张地参加高考的学生相比,他们显得“悠闲”了许多,不用一起挤“独木桥”了。但是,与国内的很多学生相似的是,他们在选择国家、学校以及专业时,也显得非常盲目。往往先选国家和学校,再选专业,而且盯着那些名气大、听上去好听的学校。  相似文献   

7.
我们郑铁六中从一个普通中学发展成为具有鲜明美术特色的学校,是我们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大胆探索的结果。 16年来我们走出了一条“因材施教,发展特长”的成功之路。 更新观念,办出特色   我校创建于 1972年,原是一所教学质量较差的普通完中。 1985年,初中毕业生合格率只有 11. 5%。高中沿着高考“独木桥”也曾苦苦摸索了七八年,但能升入高校的学生真可谓是凤毛麟角,有一年还“剃了光头”。想在“独木桥”上与重点中学一争高低,结果总是年年败北,这不仅极大地挫伤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而且使很多学生感到升学无望,失去了…  相似文献   

8.
[事件] 去年,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8所大学面向内地17个省市招生,一度引起一阵“香港求学热”。2006年,离高考还有三个月,香港的大学已经纷纷向大陆学生伸出了橄榄枝。据悉,香港科技大学3月初就要来沪举办招生说明会。近年来,香港与内地高校招生的开放程度与日俱增,大量内地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前往香港求学,同时,很多高中应届毕业生也把去香港念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让去香港求学迅速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呢?  相似文献   

9.
<正> 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学习劲头锐减,可以说是一般规律。抽样调查表明:入大学后学习劲头不如高中时大的,竟占百分之六十四。大抵在高考竞争中,奋力拼搏,“千军万马竞过独木桥”,优胜劣败。优胜者在社会、家庭、亲朋一片喝彩和祝贺声中,犹如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走向领状台,自然有几分的神气。十年寒窗苦攻读,一旦取胜,自然感到“征战”的疲劳,想歇一歇,怡享欢乐,亦在情理之中。但仔细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临考寄语     
高考是一种选拔优秀高中毕业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而由国家统一组织的考试制度。纵观这几年的高考试题的命题立意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从“基础 能力”“解题技巧 解题速度”的竞争到“基础 能力 素质”“细心 规范 思维深度”的高正确率竞争。从“化学学科的四项能力”到“理解能力 推理能力 设计和完成实验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 文字表达能力”。每一位高中毕业生都想在这高考的人生竞技舞台上展露自己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对绝大多数的高中生来说,大学就像是一个暗恋了很久的“恋人”,每年的高考,便是一次集体表白。高考过后,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兴奋,对很多经历了高中痛苦生活的同学来说,都绝对不会亚于自己真正的“初恋表白”,得到了最想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2.
选择“国内大学”就读,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再次成为无数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其实是否选择出国留学还要根据学生个人情况、家庭情况多方衡量。放弃高考出国并不明智放弃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并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众所周知,中国的基础教育,无论在教学水平还是在师资配置上绝不落后于国外。我们认为最佳的留学时期应该是在完成高等教育的学习之后。低龄化留学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极大重视。同时不少国家在接受留学生时把高考成绩作为选拔的一个参考依据,如法国、爱尔兰、德国、新加坡等国。所以,无论是你有可能进入高等学…  相似文献   

13.
<正>每年10%的高中毕业生放弃高、接近百万的弃考大军……事实,弃考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导致弃的原因也各异。值得关注的是,越越多的高中毕业生放弃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深造,一批优秀学在本科教育阶段,甚至在高中阶段已流失国外,这一新现象的出现正考验着中国教育吸引力。校长看法:高校要适应优秀学生走  相似文献   

14.
高考结束后,留学市场又活跃起来,许多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的考生纷纷到留学中介机构咨询,希望选择合适的国外大学和专业就读,为自己在今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增加一些砝码。那么前几年高中毕业后出国留学的学生现在回国就业的状况如何?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不少“小留学生”在出国前没有明确的目标,学成归来后在就业市  相似文献   

15.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13):44-45
随着高考分数的公布,一年一度的高考终于尘埃落定。大多数考生都暂时选择了自己的归宿。这其中自然有些人出于种种考虑,选择出国留学。但是,有部分学生和家长还不能做到及时调整自身心态。特别是一些在高考中发挥失利的考生和家长,把出国留学看成是一件极其简单之事——留学心切,为尽早出国而走“捷径”。家长更是望子成龙,为送孩子留洋不惜重金。结果,欲速则不达。因留学而再次遭受失败者不乏其人。其实,办理留学是一个相对较为复杂、周期较长的过程。包括申请者心理的准备、留学国家、地域及专业选择等事宜。一般均须在提前至少半年时间便开始着手做准备。  相似文献   

16.
陈小牧 《海外求学》2004,(11):54-55
随着一年一度高考的临近,选择“国内大学”就读,还是选择“出国留学”,再次成为无数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学生和家长在做出选择时把握以下几个因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考,这一年一度的宏大事项,至今仍被绝大多数中国学生视为改变人生命运的一场重要竞赛,12年寒窗苦读,只为毕其功于一役,成败之别,或许有如天壤。“千军万马抢过独木桥”的壮景之后,一个现象也愈演愈烈:众多应届高中毕业生挥别父母和祖国,蜂拥而出国门,踏上了“负箧海外”的留学之路。我们不禁要问:在国内社会经济高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狂飙突进的今天,大批学子不惜放弃这一时代机遇,以“出国”为毕业后的第一选择,舍近求远,背井离乡,究竟为了什么?他们,又有着哪些异于常人的人生诉求?  相似文献   

18.
进入本世纪以来,出国留学热始终不减,高中阶段出国留学更是热上加热.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41.39万,比2012年增长了3.58%;报告还显示,本科及以下学历就读人数增长仍然迅猛,且低龄化趋势明显,硕士留学在出国留学总人数中占的比例则明显下降.另据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赴海外读高中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两到三成,高中毕业参加“洋高考”赴海外上大学的学生比往年增加一成多.  相似文献   

19.
高三,正是很多同学面瓶压力和选择最多的一年,是通过参加高考采就读国内大学,还是借助出国留学通道,尽早地接触国际化教育?  相似文献   

20.
王存善 《中国培训》2003,(10):58-58
据报道,近日,在四川绵阳市一个大型超市举行的招聘会上,包括营业员、销售人员、文员在内的近400来个仅要高中(职中)学历的岗位,有上千名大学毕业生参加了激烈的竞争。大学以上学历的人才竞争只需低学历的劳动岗位的事情从全国看,绵阳市并不是首例,本刊就曾经对这样的事情进行过报道。这类现象让人联想起党政干部使用上有一种方法叫“高职低配”。就是由于种种原因,把干部安排在比其实际职务低的职位上使用。这样的安排一般不是根据干部的意愿而是组织根据需要来确定的。但是,持有大学文凭的人竞争只需要高中或以下学历的劳动岗位,这样的“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