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仅是学生,老师在生活中也会迟到,有的是有意为之,有的是客观情况无法避免。面对经常迟到的孩子,我们可否把他们的这种行为别太当回事呢?不久前,我在"人教论坛"上看到一篇叫《"糊涂"艺术》的帖子,意思是说:有一个平时不曾迟到的学生迟到了,老师没"按惯例"批评他,而是让学生主动向老师认错。就这种教育方法来说,这位老师能因材施教,说明比较讲究教育艺术。但一个"按惯例"却让我有一股想为迟到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笔者从教十多年来,一路摸索、一路学习,从刚毕业时的严厉高压政策,到现在的爱心教育,深深体会到: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比一直板着脸批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一、一个"Morning Call",唤醒"迟到大王"说起迟到,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大大咧咧的男同学,每星期至少要迟到3次,他就是迟到大王——周愉博。每次迟到两三分钟,见到老师他会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尴尬地笑笑,并保证下次不犯,但永远都有下次。作为班主任,我觉得我有责任去改变他。在了解他的  相似文献   

3.
班上有一位女生,早晨到校经常迟到,每次老师批评、教育她.她都承认迟到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绝不再迟到.似乎“心悦诚服”了。但我知道,她对自己迟到这一不良行为早已习以为常了.老师对她的教育批评她也习惯了。果然.第二天这位女生又迟到了。这一次我意识到用老办法是不会奏效的。我决定暂时不去找她,更不批评她,静观其变。我从窗外看到她坐在位子上东张西望.神情慌张(尽管她对迟到和批评早已习惯了,但还是担惊受  相似文献   

4.
德育的主体是人,现代德育就更应注重以人为本,它不是强加的、人为的东西,而是符合学生发展规律、贴近个性的教育。实际上,生活中有很多案例都是学生每天都遇到、关心、困惑的: ◆两个同学迟到了,他们知道肯定要受到批评。于是一个谎称有病,一个毫无理由地走进教室。结果撒谎的受到老师“带病上学”的表扬,诚实的却因迟到而被批评,真的是老实人吃亏吗?  相似文献   

5.
莫淑文 《广西教育》2014,(41):65-65
正教育植根于爱。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好孩子。因此,教师要做到"爱生如子"。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需要亲近学生、体贴学生、关心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留心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掌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如学生的能力、性格、爱好等,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学生曾凡成(化名)的学习成绩不太好,并且经常违反班级纪律。一天上课,曾凡成足足迟到了20多分钟,当他气喘吁吁地站在教室门口说"老师,我迟到了"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8.
等待——教育的智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委员王芳同学时间观念很强,每天总是很早到校。可是有一天早晨,她上课却迟到了。按常规,迟到的学生要受到批评。可是,这一次老师却没有这样去做,好像忘记了王芳迟到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王芳主动来到教师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说:“姜老师,昨天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你从不迟到。”我似有醒悟又胸有成竹地应答着,同时感到很欣慰。这种清醒一时的等待是我精心设计的一招,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润物细无声。不错,教育需要等待。  相似文献   

9.
于寒梅 《教师博览》2023,(29):11-13
<正>早读时间,我照例来到教室转转,看到小杰站在位子上,气鼓鼓的,像只小海豚。课代表告诉我,小杰今天又有两科作业没完成,让他站着,他还一肚子意见。虽然刚接班不久,我已经了解到,小杰之前经常不完成作业,迟到、早退更是家常便饭。老师没少批评教育他,可收效甚微。说轻了,他当耳旁风;  相似文献   

10.
告别迟到     
三(1)班的班主任张老师办了退休手续,刚从师大毕业的李老师接替他的工作。交接时,张老师向李老师介绍班上情况,谈到王强同学时摇头叹气:“从一年级入学他就经常迟到,无论老师怎么批评教育,均不见效,每每迟到30分钟以上……”李老师听后,陷入了沉思。  李老师走马上任,第一天进教室上课,王强的座位“虚席以待”,他果然又迟到了。不知过了多久,随着一声“报告”,王强出现在教室门口,全班同学的目光立刻在李老师和王强之间扫来扫去,教室里异常寂静。李老师看了看手表,和蔼地说:“王强同学,张老师已经退休了,以后由我担任…  相似文献   

11.
面对差生,慨叹不可救药,甚至采取完全放弃的态度,是我们教育教学成功的大敌。其实,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妙法种种,归结起来,只有一点,就是鼓励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我曾经碰到过这样一个学生,他从不把学习当一回事,每次考试成绩在班里总是倒数几名。班主任老师批评、引导,声色俱厉,以至他父亲施以棍棒,这一切对他都毫无效果。大家很奇怪:为什么老师对他的批评越严厉,他却越显得坦然?他的回答是:“每次考试前,我就已经做好接受批评的思想准备了。”我接班以后,对他首先是接近、关心、信任,不随意批评,并且有一点进步就及时表扬、鼓励。一次期中考  相似文献   

12.
正开篇短章:有一个学习很差的学生,总爱举手回答问题,但当老师问他时他又答不上来。老师好奇地问他原由,他哭着说"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于是老师私下里告诉他,以后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当看到他举左手,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这个学生由此变得开朗起来,成绩也大有进步。上面的故事摘自《《人民日人报》时评《师者魅力是学子的心  相似文献   

13.
02届俞姓同学开学第一个月就迟到14次,班主任找他谈话,他总是检讨说:"老师,对不起,我又迟到了,又给班级拖后腿了,明天我保证不迟到."果然,第二天没有迟到,而且早到了1个小时,还主动把所有同学的值日工作都完成.可第三天,他又迟到了.老师去家访才发现,他家离学校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途中要换三次车,其中有一班次要间隔半小时.  相似文献   

14.
学习委员王芳有一天意外地迟到了。按常规,我对迟到的学生要进行批评,可是这一次我却没有这样去做,好像忘记了王芳迟到这件事情。第二天早晨,王芳主动来到办公室,很不好意思地说:“姜老师,昨天您忘了点名批评我了。”我微笑着说:“这事我忘记了,因为在我的印象中,你从不迟到。”  相似文献   

15.
宝宝又迟到了,老师批评了他。宝宝心里非常委屈。宝宝:老师,迟到不能怨我!老师:不怨你怨谁?宝宝:是妈妈把我叫迟了,你应该批评我妈妈。应该批评妈妈  相似文献   

16.
批评艺术例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犯这样那样的错误,需要我们老师的批评教育,但每个学生都有强烈的自尊心,这就给我们老师批评学生带来了困难,可有时又非批评不可。怎样批评才能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能使他接受批评呢?在我的教育实践中,总结出以下三种有效的方法。一、现身说法去年我接手四年级一个班,全班同学的卫生习惯非常不好(由于我们是农村小学,校门口有两间商店,学生经常买些零食带进教室吃),座位底下经常有果皮纸屑,尽管我经常提醒同学们,但总也改不了随地扔果皮纸屑的习惯。后来,我改变了方法,看见谁的座位下有果皮纸屑,就帮他捡…  相似文献   

17.
一堂语文课正在进行。一个瘦削的身影出现在教室的门口。他头低垂着,眼睛却又努力向上胆怯地看着我,原来是一向因迟到而小有名气的小洋。他虽头略低,但脸上是一副等着狂风暴雨来临的表情。对这个我刚接任该班就给我出难题的小洋,我略一沉思,拉开了教室的门,说:“这位同学,请到前边来,好吗?”也许是从没有一位老师对他如此客气,他的脸顿时羞红了,连忙说:“对不起老师,我因为……”正在聚精会神听讲的学生纷纷将视线投到了他的身上。我温和地说:“我知道,每个人迟到都会有理由的,可是你毕竟迟到了,就罚你表演一个节目吧。”…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的班级工作艺术是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幽默就是其中一种,其作用往往是意想不到的。一、幽默是师生心理沟通的润滑剂幽默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消除学生的恐惧感和抵触情绪,减轻学生的。动理压力,减少教育阻力。那些经常受到批评的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对老师的教育自然就会具有排斥力。教师如能运用幽默的语言与学生沟通,便可使学生把不敢说或不想说的话说出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采取恰当的教育措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某学生经常迟到,屡遭老师批评,而且越批评越迟到。一次,第一节课上…  相似文献   

19.
"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德勒认为:我们对结果的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利用他的观点,转换一下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就能给我们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常规管理带来一些新思路。在具体操作中,有哪些要点心法呢?我以迟到为例进行说明。学生迟到是让很多老师感到头疼的事情。按照我们传统的认知方式,行为导致结果,所以碰到学生迟到,老师一般会问:"你为什么迟到?"学生的回答也是老三样:"昨天睡晚了、闹钟没有响、路上堵车……",这时候,老师往往会苦口婆心的跟他说你要早点睡啊,前天晚上检查好闹钟,早点出门,错开高峰期……学生频频点头,然后继续迟到,老师苦口婆心继续唠叨……换一个角度,是因为对结果的某种预期,决定了我们的行为:学生对迟到结果的预期是:嗯,迟到老师会唠叨我几句。而这个结果对于学生来说无关痛痒,所以往往会继续迟到。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管理呢?  相似文献   

20.
有一次,我进教室看到地面不干净,就问今天是哪组值日.得知后,批评了那组一个平时常违反校规的学生.事后我又了解到,一星期前英语老师给他换了座位,那天不是他值日.是我冤枉了他.于是,我几次想找他了解事情的真相,他都不愿谈.他抵触地说:"老师都是对的,我总是错的."我又从其他任课教师处了解到,这个学生个性强,调皮.有学生也反映,低年级时他曾被老师错误批评过,也曾向老师辩解,但老师不置可否,长此以往,他对老师有对立情绪,上进心、自尊心都受到了挫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