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漂流”,一种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方式.给更多孩子提供了阅读好书的方向和机会。但由于教师的组织方式、学生的阅读热情、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漂流”易流于形式,收效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让图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师生问“漂流”?笔者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儿童阅读真正实现了林语堂倡议的“自动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的探险,一次魂灵的壮游”。  相似文献   

2.
"图书漂流",一种个性化的课外阅读方式,给更多孩子提供了阅读好书的方向和机会.但由于教师的组织方式、学生的阅读热情、家长的关注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漂流"易流于形式,收效难以得到保证.如何让图书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在师生间"漂流"?笔者通过两年的实验研究,获得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儿童阅读真正实现了林语堂倡议的"自动读书,让读书成为一种自由的探险,一次魂灵的壮游".  相似文献   

3.
<正>图书漂流,是一段文明美丽的奇妙旅程,它起源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欧洲——读书人将自己读完的书随意放在公共场所,捡获这本书的人可取走阅读,读完后再将其放回公共场所,将其漂出手,就像放归大海的"漂流瓶"一样,让下一位爱书人阅读,让书不断得到新的阅读生命。这种好书共享方式,通过图书的传递来分享阅读的快乐,让"知识因传播而美丽"。如今,图书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图书漂流作为一项营造阅读氛围,降低阅读成本,整合阅读资源的阅读活动在校园中风靡,随之而来的各种漂流活动亦是精彩纷呈。然而细看这些漂流活动在日常中的实施情况,它能从哪些方面引起家长对阅读活动的重视,通过哪些方式来提高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促进家长阅读指导的水平?让漂流活动不只停留在特别的借阅形式上,而是能够以此作为桥梁,构建起真正双向循环的家园联动系统。为此,  相似文献   

5.
图书漂流与大学生诚信危机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漂流这种新形式,既是对公民道德素养、诚信和共享意识的考验,也是一种鼓励,因为它是建立在人与人的充分信任、相互支持和帮助的心理基础之上的。一本本书籍隐含着一颗颗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热诚之心,尽管大部分情况下,图书捐助者和读者无法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可事实上,一方面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更多人心间,能够感受到温暖情愫的流动和撞击。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图书漂流引入我校,掀起一个大阅读的春天。通过图书漂流活动,不仅仅是碰撞出知识的火花,更是开启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心灵之窗。图书漂流改变传统图书馆服务模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正>一、班会背景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我校也不例外,学生们只需放漂家中闲置的一本图书,就可以阅读到来自其他小伙伴放漂的N本图书。活动的初衷是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一段时间之后,"诚信危机"不断凸显:不少漂流书销声匿迹,不知沉睡何方;不少学生再也寻觅不到自己的漂流书,不愿继续放漂图书;回漂的图书伤痕累累,再也无力负重前  相似文献   

8.
"图书漂流"活动作为一种在公共环境的流动中实现图书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图书价值得到了无限的增值。但即使是在素质较高高校,这种图书流转和阅读方式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漂流书污损严重,甚至不知去向。因此,图书漂流应建立链式管理方式,跟踪漂流书去向;同时,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图书漂流活动中做出表率。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教师指导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对学生知识积累及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重要帮助。而如何让学生喜欢上阅读,就需要教师深入探讨与研究有效教学方法。文章提出了阅读漂流活动这一阅读方式,并提示在阅读漂流活动中渗透学生习作指导对小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简平 《教师博览》2006,(11):37-37
那天,我将我写的一本书悄悄地放在了人民公园的一张长凳上。我在书的封面上贴了个标签,上面写道:“这是一本漂流书,如果你看完了,请你再把它放在公共场所,让下—个人阅读。阅读是一种快乐,希望这本漂流书能给你带去快乐,也希望你将这样的快乐带给他人。”我悄悄地走了,那一刻,我心里涌过莫大的欢喜。漂流书,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人们将自己拥有的书籍贴上特定的标签后,投放在公园、地铁、咖啡馆、车站等公共场所,无偿提供给拾取的人阅读,拾取的人阅读后,再以相同的方式将图书放到公共环境中去,如此不断地进行传阅。这样的漂流,在我看来,…  相似文献   

11.
正江苏省南京市龙江小学建校于1996年。学校作为南京市首批"智慧校园"建设试点学校,通过"书香校园、科技校园、数字化校园"的"三园合一"建设,倾力打造基于每一个儿童参与研究的"智慧校园"。一是书香校园建设:通过图书"出馆"、新书"漂流"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接触书籍的机会,让学生能在教室里、走廊内、草坪上阅读、交流、分享;在校园的公共区域配置电子触摸屏,全面覆盖无线网络,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电子阅读,做到阅读无极限。书香氛围的营造,实现了"处处有图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靠阅读来实现。农村学校由于阅读资源匮乏,加上阅读意识淡薄、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造成学生读书少,见识短,发展缺少后劲。我们可以通过学校发动、师生购买、班内共享、班际"漂流"的方式逐步解决这一难题,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丰富的优质图书资源,享受到阅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份“漂流书俱乐部”在南京成立,组织者精选了100本“漂流书”,在机场、茶社、酒吧等地放“漂”,并在一家网站开辟了“漂流书俱乐部”栏目,力图为爱书人搭起一片“缘分的天空”。“图书漂流”活动最早起源于美国。美国的许多家庭都有藏书,而其中很多在被人读过之后就被尘封于书架上,似乎就算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为此,“图书漂流”活动的发起者、美国人罗恩·霍恩贝克尔主张:与其让这些书尘封于书架,还不如让它们进入社会,使别人也有阅读它们的机会,从而把整个世界变成一个大图书馆。同时,对图书所有者和阅读者都能参与它的“漂流”过…  相似文献   

14.
张春花 《学周刊C版》2020,(18):141-142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意识到学生阅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目前小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点也正是学生阅读兴趣的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学语文教师应尝试通过开展图书漂流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各种形式的趣味漂流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本文以漂流图书活动的开展方法作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5.
“图书漂流”的真正兴起也只是近几年的事,它能使“资源共享”变为现实,让人们分享知识的魅力,但其“瓶颈”在于公民的素质,是否能在信任中自觉地传播.这是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学周刊C版》2017,(12):178-179
阅读教学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如果我们能通过不断的努力让学生每一天都会在一种有思想、有情感的状态中,在被教师信任的喜悦中轻松惬意地徜徉在书的海洋,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改变环境的方式改变学生的阅读心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而幸福阅读。  相似文献   

17.
喜欢和学生在日记本上谈心沟通、交流对话。因为日记,我和学生成了亲密无间、无话不谈的朋友。每次阅读学生日记的时候,我的内心总是充满一种无法言说的快乐,让我沉醉其间的原因不仅仅是体验着那种融入情感、收获信任的美好感觉,更多的是因为我能从学生纯真稚嫩的笔触中更好地阅读我自己。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明确的规定,本人申报了南京市个人课题《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中年级段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顺利立项。南京市教研室在江宁区开展"振兴阅读系列"活动,启发我在班上建立一个"图书漂流中心"!经过尝试,收效显著:一、尝试"漂流",漂出了浓厚的阅读兴趣;二、量化"漂流",漂出了惊人的阅读量;三、潜心"漂流",漂出了阅读交流能力;四、和谐"漂流",漂出文明之花。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明确要求,学生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在145万字以上。因此,在做好课本教学的同时,指导学生充分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一、打造阅读环境大部分读者都喜欢温馨、舒适、有趣的阅读环境。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个“令人流连”的班级图书角,更能从外部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图书的陈列方式,影响着图书是否可以得到更多的关注。陈列完美的图书不仅是图书馆的最佳装饰,更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调动孩子们的阅读欲望。适宜的书籍、精心设计陈列方式,能让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相似文献   

20.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校园图书漂流活动,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的有序开展。同时,教师也应丰富校园图书漂流活动的主题内容,调动学生的阅读自主意识,使学生懂得阅读的重要性,从而自发自觉进行阅读。基于此,教师应积极探究如何利用小学图书漂流活动,推进课外阅读工作的有序开展,以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