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級中学課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以下簡称課本),是解放以来編写的中国近代史課本中最好的一本。但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設大跃进中,以“厚今薄古”的精神来檢查这本課本,它存在着“厚古薄今”“脱离政治”“脫离生产”的傾向,某些地方甚至是严重的。整个中国近代史是外国資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势力跟中国封建势力相結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鮮血淋淋的痛苦的历史,在中国近代史的教学过程中,最能生动形象地揭露外国殖民主义者和国内封建  相似文献   

2.
中学乡土历史教学的策略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新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部分,指出要“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充分依托和利用历史乡土课程资源,积极推进乡土历史教学,已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诸多课程新理念的集中体现,甚至关系到历史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标还提出了乡土历史教学的实施建议,如:中国近代史第四学习领域“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部分,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察抗日战争的历史遗址、遗迹,或访问参加过抗战的老战士,采访日军侵华罪行的受…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中,中国近代史部分的命题约占历史总命题的六分之一左右。复习好中国近代史,对完成中学历史教学任务,搞好高考历史总复习,十分重要。下面谈一点如何进行中国近代史总复习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中国现代史部分,试用几年来,一般反映较好,但是,有些问题需研究改进,现提出以下几点进行探讨。 一、中国现代史分期上的两种意见,中学历史教材应采取哪一种意见? 关于中国现代史的分期,史学界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是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近、现代史的分期,即1840年到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为中国近代史,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为中国现代史。第二种意见是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即自1840年至1949年10月前为中国近代史,1949年10月为中国现代史的开端。现行的中学历史教材是以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分期的。作为中学历史教材采取哪一种意见较为合适,是值得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租界,人称“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产物.上海的租界,前后延续了九十八年.现将它的来龙去脉概述如下: 英租界的开辟与扩展英帝国主义是在上海掠夺租界的急先锋.1842年8月,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被迫派钦差大臣耆英、伊里布与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订立《南京条约》.  相似文献   

6.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国近代史有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内容,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但是要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却要讲究一下方法。本文谈谈我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运用对比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些做法。 一、对比清朝统治者和人民群众对待帝国主义侵略的态度,帮助学生认识清政府投降卖国的罪行,激励学生继承和发扬爱国者反侵略的革命精神。 中国近代史是“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也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过程”。回顾我国近代八十年的历史,资本帝国主义对我国发动了五次大的侵略战争,把中华民族推向苦难的深渊。面对  相似文献   

7.
租界     
租界,资本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侵略基地.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开始在中国建立侵略基地——“租界”.租界首先出现在上海,英国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租界的国家.1843年,根据《南京条约》,上海作为通商口岸正式开放,这年,英驻上海第一任领事巴富尔到上海.他在县城内租屋,成立临时领事馆.当时在  相似文献   

8.
依照1986年12月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原初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的内容,即中国近代史部分,安排在新教材第二册的后半部。本文拟就中国近代史部分的修订情况作一说明。  相似文献   

9.
乡土教材,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结合运用的乡土实物材料、文献材料和口头材料等,或者是根据这些材料编写成的文字教学材料,即乡土历史教学材料,简称为乡土教材。 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都为祖国作出了贡献,每个地方、每个民族的历史都有着丰富的内容。可是,中学的历史课本是全国统编教材,它的内容只能着眼于概括研究全国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规律,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都详尽囊括在内。因此,教育部颁发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同时又明确规定:“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即是说明,乡土教材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是一种重要补充,必须加以重视。近几年来,各地编写出版的乡土教材有:《广东历史(乡土教材)》、《河南历史知识》、《河北乡土历史》、《上海乡土历史》、《南京近代乡土历史》、《四川历史》、《广西乡土历史》等,在培养学生爱乡土、爱民族、爱国家的感情上起了一定的作用,受到广大教师的欢迎。  相似文献   

10.
新课改形势下的乡土历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早在1903年实施的新学制中,有关的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堂章程就把乡土历史教学作为一项改革要求。解放后各个时期的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中,都明确规定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乡土教材,以补充教学,使乡土历史教学也日益规范化。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新课改中,乡土历史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中提出:“鼓励和提倡不同地区和学校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在内容标准的“…  相似文献   

11.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指出:“中国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补充教学。”根据《大纲》这一要求,我在历史教学中增加了乡土历史的教学内容。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在乡土历史教学中得到一些体会,总结出来,以便和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2.
会审公廨谳员是清政府在上海租界最重要的常设官僚,兼具司法和行政职能,既与外国陪审会同审理民刑诉讼,又参与租界华人治理。谳员周旋于上海道台、知县、外国陪审和租界当局之间,其事功与起落折射出华洋权力格局的变化。鉴于他们的职衔低微权限不足,加之会审章程并不完备,谳员既要成为华洋当局之间的缓冲带,又要维护清政府在租界的法权,绝非易事。总之,谳员缺乏固定的品秩和行政资源,无力从制度层面制衡西人的擅权,进退失据之中难以维护国权,此乃租界沦为国中之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是中国所有租界中数量最多,变迁最为复杂的。而这些建立在租界内的审判机关大多与领事裁判权息息相关。无论是租界当局还是中国政府对于设立在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机关都非常关注,因为这不仅仅是国家独立主权的一种体现,更是在独立法权与治权之上的“掠夺”与“对抗”。从在租界内设立的各国领事法庭,到以工部局为主要对象的领事公堂。从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到上海公共租界特区地方法院,从租界初期清政府在租界内拥有的完全的审判权到一步步被租界洋人所蚕食掠夺.再到中国官民不懈的对抗,一点点收回审判权,上海公共租界内的审判权力变化纷繁复杂,租界内中外势力通过对审判权力的争夺,以扩展出各势力当局的行政权在租界中的博弈。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一节是属经济史范畴的课,理论性强,内容又比较枯燥,教师不容易教,学生也不愿听,历来是近代史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上学期,南汇县中学黄建初同志上了这个内容的研究课,反映较好,现将课后的评议整理如下: 一、设计严密,条理清楚《洋务运动》是修订本教材第二编第一章第一节。讲授一开始,黄老师联系前面已学过的知识,从提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外国侵略者签订了哪几个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造成什么危害?”着手,导入新课。接着指出,正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清政府为适应外国侵略者的需要,设置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而使学生明了总理衙门的性质以及它的设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并由此联系到清政府内部顽固派与洋务派的斗争,引出这一目。在讲解前因后果,交代来龙去脉,点明结果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以后,统治中国二百余年的清政府日趋没落。带有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色彩的太平天国革命以及北方捻军起义,西南苗民和西北回民起义如蜂火燎原,极大地震撼了封建统治的根基,使之惶惶不可终日。为了镇压农民革命,维护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以奕诉,李鸿章,曾国藩为首的洋务派不惜出卖中华民族的利益与外国侵略势力紧密勾结起来,操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这其实是一次地主阶级进行垂死挣扎的自救运动,也是一次勾结外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变中国为半殖民地的卖国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相似文献   

16.
乡土历史教学,是中学中国历史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由于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因而学生学习时倍感亲切,兴味盎然,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乡土历史教学。五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指出:“教材要有地方性,应当增加一些地方乡土教材。”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曾经颁行的三个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均对各省、市、自治区的乡土历史教学作出了明确的原则性规定。我省在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方面,做了不少的工作,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上看,乡土历史教学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它是历史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17.
乡土史资源开发运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创造性的自主探索、自主学习过程,它是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近代史教学中,笔者以福州为例开展乡土史资源的教学应用,主要有: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乡土史教学内容;开展研究性的乡土史专题学习;利用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实践活动加深认知;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丰富乡土历史知识。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中学历史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可以自编地方乡土教材,用于补充教学。”《青海历史》就是根据国家教委和《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编写的,适用于我省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的乡土教材。本人在使用这套教材的过程中认识到恰当运用乡土教材能充实和丰富中学历史课教学。现行的中学历史教科书限于体例或篇章无法吸收各地的典型史实资料。只有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进行恰当的“选择”与“补充”。例如:在讲解“北京人的发现”时,可以选用《青海历史》中讲到的在长江源…  相似文献   

19.
孙寅生 《历史学习》2005,(12):23-23
在笔者接触到的中国近代史专著和高校、中学中国近代史教材中,对清末成立的“皇族内阁”中的皇族所占人数说法不一,有5人说和7人说。如中华书局版(第四版)李侃等著的高校教材《中国近代史》:“1911年5月,载沣颁布新内阁官制,撤军机处、旧内阁和会议政务处,由内阁总理、协理大臣和各部大臣充任国务大臣,总揽政务,组成所谓‘责任内阁’。国务大臣共13人……(皇族)占了5人。这届内阁于是被称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人教版高中统一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对“皇族内阁”(阅读课)形成表述如下:“1911年,清政府在立宪派一再要求下…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期间,攻打紫竹林,是义和团在天津同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的一次很有名的战斗。因此,不少近代史著述中经常提到它,有的辞典中也收入了这个词目。但一些著述中对紫竹林这个地方在地理概念或历史了解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模糊。最普遍的,认为义和团攻打紫竹就是攻打了天津所有的帝国主义租界。也有的提法不准确,如说“与天津城接壤的紫竹林”等,甚至还有“在张德成‘天下第一团’猛攻租界的同时,曹福田率领义和团联合部分爱国官兵,不断攻击老龙头火车站和法租界”这样明显的错误。因此,在历史研究和教学上就有必要弄清紫竹林的历史和地理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