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苕溪渔隐丛话》是宋代三大诗话总集之一,《岁寒堂诗话》是宋代三大诗话别集之一。二书的诗学观不无相合之处:论诗崇尚诗骚、汉魏,称道渊明;高度肯定李、杜、韩、白等人之诗;肯定宋四家的转益多师。但其差异性更是显而易见:胡仔论诗兼取唐宋,认为诗歌代有才人,肯定了宋诗的成就及新变精神;张戒论诗宗唐黜宋,认为诗以代降,代不如人。尤其是对苏、黄的批评,前者体大包容,后者精深激切。二人对宋诗的健康发展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鉴于学界对元遗山《论诗三十首》中论宋诗部分的纷纭意见,本文从文学批评角度提出新的阐释,并通过与当今学术界对宋诗较为一致的批评进行比较,认为元遗山的宋诗批评基本上符合北宋诗坛的创作实际,他的批评没有对宋诗贬抑过甚,也没有出现前后矛盾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李希圣是近代著名诗人,其诗集中保存了大量的论诗诗,这些论诗诗集中展现了其诗学观.李希圣在探讨诗歌时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论诗特点,本文主要从论诗眼光、论诗态度以及论诗内容重点三个角度对其论诗特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对于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点,历来褒贬不一。从该特点是否符合诗歌的艺术本质及规律、是否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等方面,阐述了宋诗的议论特色出现及存在的合理性,肯定了“以议论为诗”是宋诗在唐诗基础上的革新与发展,否定了因宋诗中某些粗浅空泛的诗作而对其一笔抹煞的错误观点;并以苏轼、黄庭坚等成功实践者的典范之作为例,论述了“以议论为诗”在宋诗创作中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5.
宋诗派是一个广义的称谓,清代以来凡论诗宗宋者皆被称为宋诗派。任访秋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将主宗宋诗的诗论家分为三派:早期如黄宗羲、吴之振、厉鹗、翁方纲与姚鼐等称为清初宋诗派,他们主张肯定宋诗地位,不独尊唐诗。道咸年间何绍基、祁雋藻、郑珍等被称为中期宋诗派,与桐城派的方东树、梅曾亮等同宗宋诗;后期宋诗派是指以陈衍为代表的同光派。三派中早期宋诗派诗人名为宗宋,论诗实表现客观态度。承清初以宗唐为主的风气。提出对另类诗歌美学规范的关注,严格地说他们并非专宗于宋,当中只翁方纲与姚鼐  相似文献   

6.
浅论谢榛《四溟诗话》"诗的含糊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诗歌中,大量的千古名句具有一种朦胧的意境,诗歌理论中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谢榛论诗,以含糊为美。以“妙在含糊”理论为基点,围绕这一理论,分析诗歌鉴赏如何“以含糊为美”,以及达到这一标准的具体的诗歌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元好问在<论诗>中比较中肯地品评自汉魏迄于宋代的众多诗人流派及其作品.对于江西诗派之宗--黄庭坚,元好问是将他与江西诗派区别对待的,认为他既有功于宋诗的开创,但也开了宋诗以学问为诗,以才学为诗的弊端.对于江西诗派的一味摹拟,元好问给予尖锐的批评,并指出了他们不能面对现实的要害.在向古人学习的问题上,元好问之论较好的解决了借鉴古人与观照现实的关系问题.他的诗学主张,对诗歌创作很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庭坚是宋诗风范的主要体现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苏(舜钦)、欧、王、苏、黄、陈,一代作手相继出现,共同造成宋诗的彬彬之盛,又各自在不同程度上代表宋诗的特色。但宋诗确立面目,以新的风调和姿态自树于诗坛,则是元祐以后的事。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指出:“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在阐释这两句诗时说:“明言欧、梅甫能复古,而元祐苏、黄  相似文献   

9.
史月梅 《唐山学院学报》2010,23(4):44-44,45,46,51
以诗论诗,正式开始于杜甫的《戏为六绝句》,其后逐渐多起来,发展至北宋中后期方兴未艾。苏轼、黄庭坚都有论诗诗,和苏、黄长期唱和的李之仪也不乏论诗之作,且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文章即以李之仪的三首论诗诗为主线,阐释他对诗歌创作的看法及对历代诗歌的评价,借以反映宋诗议论化、哲理化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浅析宋诗特点及创作上的遗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开形象,就没有诗。散化,议论化,“以才学为诗”是宋诗的特点,这一特点给诗歌创作注入了新的血液,同时,这也正是宋诗不及唐诗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论诗宗唐,讲究温柔敦厚之"诗教",力倡"格调"说的沈德潜尝言:"宋诗近腐,元诗近纤"寥寥八字,便将历时四百载,包括本书所列四大家(虞集、杨载、范椁、揭傒斯)等等大家、名家在内的,数以千计的诗人和数以万计的诗篇,统统"一锅煮"地给予贬抑了!不过,认识宋诗的长处而不吝赞赏者,明清两代(特别是清中叶以后),大有人在;而元诗之受到冷落,似乎迄今犹然。笔者不敏,窃以为欲知如何起宋诗末流之衰,救宋诗偏失之弊,不可不读元诗;欲知元人力追唐音但仍具自家面目,而  相似文献   

12.
<辍锻录>是清人方贞观的诗话著作.方贞观在这部诗话里揄扬诗人之诗,论诗重性情,主张从审美意境上来理解诗歌.他在<辍锻录>里明确表达了自己奉唐诗为百代之宗的诗学态度,体现出鲜明的宗唐倾向,实质是对当时宗宋诗论的一种反拨.  相似文献   

13.
张之洞幕府中汇聚了很多当时的诗坛健将,著名的宋诗运动的领袖人物之一陈衍,便是其幕中之宾。陈衍与张之洞诗歌派别不同,论诗旨趣有别,虽不是张之洞赏音所在,但陈衍正是在张之洞幕中提高了自己的诗作、诗论水平,并提出了著名的"同光体"理论。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诗论》体系完整,有总论、有分论、有合论,点面结合,逻辑严密。在论诗时言简意赅,往往用一个字或一句话来概括某一首诗或某一类诗的题旨。其论诗时有几种常见的句式,理解这些句式对于简文考释与编联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5.
在宋诗发展至巅峰阶段,苏黄诗风风靡一时,江西诗派影响日盛之际,为批判诗坛流弊,张戒《岁寒堂诗话》重申"言志为本"的诗学主张,标举杜诗为自己诗学的最高典范,对诗坛流弊进行了有力的批判。本文从诗话对李杜苏黄的评论为着眼点,试对张戒的论诗主旨进行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6.
在道咸年间"宋诗风"的兴起过程中,梅曾亮所起作用不能忽略.梅曾亮的"宋诗"趣尚奠基于幼学,沾溉于姚鼐、陈用光等师友.梅曾亮论诗尚"真",于宋诗人中对苏轼、黄庭坚等尤为看重.他的宋诗趣尚影响了从其学古文的邵懿辰、朱琦、冯志沂、王拯、曾国藩等人,他们异口同声地标举宋诗尤其是黄庭坚,在创作上也身体力行,从而推动了宋诗风的传衍与流布.  相似文献   

17.
胡适提倡新诗运动,反抗旧体诗,是在对晚清宋诗加以批判的同时,对宋诗原型进行再阐释下的一场诗歌革命。他发掘了被宋诗派遮蔽的宋诗白话传统,并将宋诗以文为诗的传统发挥成"作诗如说话",为新诗再造了一个新的宋诗传统。胡适所做的,就是以现代的需要重新阐释和规定宋诗。  相似文献   

18.
张之翰是由宋入元的遗民诗人。他的《西岩集》里保存了一部分宋末诗人的珍贵资料,这些资料可以弥补《宋诗纪事》、《宋诗纪事补遗》、《宋诗纪事续补》、《宋诗纪事补正》直至《全宋诗》之遗佚。而那些对于这部分诗人、诗作的评论,则又可以为《宋代文学批评史》尤其是宋代的诗论史,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徐玑诗略论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相似文献   

20.
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以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渊博的学识积累,加之以文人自觉的创新意识,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诗歌特点,开创了一派诗风。他的诗歌创作既体现了宋诗的特点,又少有宋诗所存在的缺陷和流弊,使得作为不同于唐音的具有时代特色的宋调得以正式确立,可以说,苏轼是宋调形成的集大成者,苏轼诗称得上是宋诗的典范。本文主要从苏轼诗歌所体现的艺术风格对苏轼诗歌进行全面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