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去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都因未敢用力而未能成功。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  相似文献   

2.
教育无痕     
陈就芬 《师道》2006,(4):41-41
一位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的青年学生在第一次乘坐火车上大学的途中,因口渴难耐破例买了一罐健力宝,但他却不知如何打开,在手中颠来倒去看了又看,捏了又捏,甚至拿出了水果刀希望能把拉环撬开,但试了几次因未敢用力而终未打开。这时他听见坐在对面的一位妇女说“:童童,快把健力宝给妈拿来。”小男孩说:妈妈,你刚喝过水,怎么又渴了?“”快,听话。”小男孩便站在车座上把手伸进了车窗旁边挂着的塑料袋。妇女把健力宝拿在手中,眼睛盯在拉环上,余光看着男青年,只听砰的一声,健力宝打开了。随之,车厢里又传出砰的一声响,男青年的易拉罐也打开了。妇女…  相似文献   

3.
未来的飞机     
在以往的泥工课中,我总是要求幼儿要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在一次泥工课捏飞机时,我又一次讲了先捏长方形的机身,再捏……做完作业,我让他们将自己的“飞机”开到机场上(风琴)来。有的小朋友捏的还真像模像样,有几个男孩捏的却让我哭笑不得:有的把飞机的身上安了四个翅膀;有的把机身做得很小,翅膀和尾翼做得很大;有的却没有翅膀…… 看着这些奇形怪状的飞机,我忍着火气问将飞机捏成两对翅膀的余华:“你这是什么飞机?”我认为他该无话可说了,  相似文献   

4.
捏泥玩艺是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一次作文课上,我事先请孩子们准备好了橡皮泥,并现场开展创作,请孩子们捏泥自赏,展开想像的翅膀,上台来各抒己见。在这次作文课上,我采取了以下的方式,指导孩子作文教学。  相似文献   

5.
有一次,奶奶拿出了一个生鸡蛋,叫我用力捏,我使了好大劲,试了好几遍,怎么也捏不碎。我着急地问奶奶:“为什么我捏不碎它?”奶奶认真地说:“因为鸡蛋是圆形的,你捏它时,它表面各部分所受的力量相等,所以捏不碎。要记住:圆形物体不易被损坏。”还有一次奶奶做饭,刚把油倒在大勺里,我过去问一道数学题,这时勺里的油呼地一下起火了,我赶忙去接水熄火,奶奶却立刻拦住我,急忙用锅盖盖住大勺,过了一会儿,火熄灭了。奶奶对我说:“因为水轻油重,往着了火的油上浇水是没有用的,只能用锅盖、沙子、土等盖上,让火与空气隔绝,火才会熄灭。”奶奶语重心长…  相似文献   

6.
无尽的高三     
高三的岁月,一次次地吹破了理想的船帆,吹折了我理想的船桨,吹走了我无尽的梦想,却又一次次重新拉起新的帆,捡起滑落的船桨,把梦想一点一点捏在手里。  相似文献   

7.
徐燕 《老年教育》2010,(4):59-59
推两手对搓发热之后,重叠放于腰椎正中,由上向下推搓30~50次,至局部产生热感。 捏两脚前伸而坐,或弯曲膝盖,或正坐姿势均可。两手分别捏拿、提放腰部肌肉15~20次。  相似文献   

8.
我经常乘公交车送孙子上学。一次我在给卖票员掏钱时不慎将一毛钱硬币掉在了座位下的一个缝隙里。我试着弯腰捏了一下,没有捏到,因而就放弃。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孙子一头钻到了座位的下边,费了半天功夫才将那一毛钱拿回来放到我的手上,还稚声稚气地说:  相似文献   

9.
手儿举起来     
苏靖雅 《小火炬》2010,(5):18-18
“你的回答非常精彩!”听着老师不遗余力地表扬着小雨,我心里羡慕又懊恼,不禁埋怨起自己来:明明想好答案了,怎么就是不敢举手。我重重地捏了捏手臂,对自己下达了死命令,无论如何也要举手,哪怕一次也好。  相似文献   

10.
一、从一次“失败”的预设引起的思考 在一次COP教学研讨活动中,小何老师设计了一段生动的教学情境—清一名学生将一只鸡蛋放在手心用力捏,试试看能否把鸡蛋捏碎,由此引入压强的教学。毫无疑问,这段设计是非常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兴趣的。然而,课堂上难以置信的一幕发生了:学生用的是双手,而不是单手,鸡蛋当然被捏得粉碎。  相似文献   

11.
看谁说得快     
《红领巾》2010,(7):112-112
橡皮泥 丽丽有盒橡皮泥,揉好泥儿捏个梨,捏好梨儿捏狐狸,捏了狐狸还是泥。  相似文献   

12.
妈妈的蛋糕     
我躺在宿舍的床上,双腿靠着白色的炉渣砖墙,心里渴望着我母亲会打电话来。但我想起了上一次,就在开往普罗维登斯的火车缓缓驶出车站之前,她对我说的话:"你知道打电话有多贵!"她说完后紧紧地捏了捏我的手,说了再见。今天是我离开家后的第一个生日,我想念妈妈,想念妹妹,当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个酷爱泥塑的姐姐,她喜爱泥塑到了痴迷的状态。 有一次,姐姐邀请我去她家玩。吃饭前,姐姐还要再捏一个作品。只见姐姐走到小小的泥塑桌前,轻轻地掀开搭在上面的湿布,露出一块很小的泥巴来,不用说,这一定是做其他作品时剩下的。姐姐要用这块小泥巴做什么呢?我正思量着,姐姐已经开始捏了起来,  相似文献   

14.
捏泥蛇     
这些天,我仿佛对捏橡皮泥着了迷,每天都要捏上一会儿。这不,星期天的早晨,我又坐在床上,手里捏着橡皮泥想:“今天捏什么好呢?是捏猴子还是小狗……对了,试一试捏蛇吧。”我找来捏橡皮泥的手工书,一看,哇!竟然有那么多蛇的样子,干脆把它们都捏出来好啦。说干就干,我找来材料就捏了起来。刚开始倒还顺利,但捏到最后一条的时候,我犯难了。只见那条蛇红红的身体上面嵌着黑蓝相间的花纹,嘴张开着,火红的舌头从嘴里伸出来,还分着叉,好像在警告别人:“我是毒蛇,别靠近我,否则我就不客气!”它的模样虽然看起来很凶,但我十分喜欢,便决定将它捏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介绍了德化传统捏塑技法,德化传统捏塑技法的基本材料为高岭土,分为瓷土加工,造型,和最后烧成三个过程,捏塑方法多种多样,距今已有俩千余年历史,在现代陶瓷产品造型中有广泛应用,德化传统捏塑技法在现代陶瓷产品造型中具有传承历史、美化外观和发扬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泥球与皮球     
有一个男孩捏了一个泥球,又拿来一个小皮球。泥球看到了皮球,因他听男孩说过皮球肚里装的是空气,就阴阳怪气地唱道:  相似文献   

17.
染泥猴     
《家教世界》2010,(11):13-13
清朝末年,天津有个捏泥塑玩具的民间艺术家,叫张明山。他技艺高超,远近闻名,人们都叫他"泥人张"。张明山出生在一个城市贫民的家里,小时候随父亲从南方流落天津,靠父亲捏点泥猴、泥狗之类的小玩具卖钱维持生活。后来,他开始跟着父亲学泥塑。由于他心灵手巧,又了解小孩子的心理,所以捏的泥玩具很受欢迎。有一次,张明山和父亲去庙会上卖泥塑玩具,只见好多小孩都在入迷地看耍猴。张明山也挤进人群,饶有兴味地观看起来。这些训练有素  相似文献   

18.
捏面团     
面娃会捏面团,捏什么像什么,有个仙人知道了,就给他一团面说:“你可以用这面团捏一只你最喜欢的动物,捏好五分钟后,它就会变成真的动物。”面娃很高兴,想:“我捏什么呢?对,我来捏一只小兔吧!”小兔捏好了,他看着看着,不高兴了:“呀,小兔耳朵太长,眼睛太红,尾巴太短,不好看。还是捏一只小鸭吧!小鸭会游泳,会捕鱼,还会呷呷叫,很好玩的。”他想着想着就将小兔捏成一团,不一会儿,他就捏好了小鸭,可是他看着看着又  相似文献   

19.
自从听到破译了人的“基因密码”之后 ,我就开始操心这脆弱得如一个西瓜的星球 :已经有 5 0亿人口的人类社会 ,最怕的问题莫过于资源的供应少于人口的享用 ,我一方面为人类科学的进步而自豪 ,可我又深怕人类因破译了“基因密码”而遭受毁灭。依照人的基因密码 ,人对自身生命规律的控制那可就像“泥人张”玩泥人一样随意了。捏个美、捏个丑 ,捏成葫芦捏成瓢 ,捏棵千古参天大树 ,捏个春生秋灭的小草 ,都是随心所欲之事。这世上若真有那么一些人能活到千岁 ,那岂不是人类制造了一批“活妖精”。他们的存在 ,可比人们用幻想造出几个“神仙”可怕…  相似文献   

20.
捏泥人     
刘佳利 《初中生》2013,(17):62-63
不知道玩过多少次捏泥人。你简直无法想象,我最后一次玩泥人,是已经六年级的时候。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班上一个男同学从我家门前经过,无意间看到了我。当时我们怔怔地对望了足足十几秒。他肯定不敢相信这么大一号姑娘了,还在玩泥巴。我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