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飞 《阅读》2010,(9):6-8
看到书名《亲爱的汉修先生》,你也许会以为这本书主要讲述了汉修先生的故事。其实,汉修先生在整本书中从未现身,真正的主人公是一个叫鲍雷伊的小学生。他的爸爸是成年累月在外奔波的大卡车司机,妈妈在一家餐饮服务中心打工,家庭经济比较困窘。  相似文献   

2.
把书读厚些     
瞧,一本薄薄的语文书,想把它读好还真不容易呢!如果能把它和课外阅读联系起来,把书读厚些,效果就更好了。在学习第25课古诗两首时,同学们发现李白的《赠汪伦》和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都是描写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而且《过故人庄》还是描写春天的景色的。课后同学们又分别搜集了李白和孟浩然写的诗、描写春景的诗、表达朋友间深情厚谊的诗。第二天上课交流时,教室里热闹非凡。金晨雯:我找到了李白写的《静夜思》、《夜宿山寺》、《古朗月行》、《长干行》和《望庐山瀑布》。万方正:孟浩然的诗我也找到了!有《春晓》、《宿建德江》、《留别王维…  相似文献   

3.
张洪涛 《阅读》2011,(3):24-25
胖老师最近读了一篇非常好玩的作文,题目是《爸爸的大肚子》,摘录一段与你分享: 爸爸的肚子大得出奇,足以装得下一个水桶。爸爸是由一个瘦子突然之间变成胖子的,变得肚子特别大。以前的裤子啊,即使费九牛二虎之力也穿不进去。爸爸为他有这样一个大肚子而感到自豪,每天吃饭,总要轻轻地来回摸自己的那个大肚子,百摸不厌。可我听说,肚子大并没有什么好处,不光走路、做事不方便,更主要是会引发许多疾病。唉!我真希望爸爸的肚子能尽快小下来。  相似文献   

4.
五十多年前,一位病友大哥哥因为凑不够医院的伙食费,把他新买的一本《普希金文集》卖给了我。那是我第一次买这么厚重的书,也是我第一次读普希金的诗。我很小的时候,妈妈曾给我读过童谣,我一直记在心里。这时读普希金的诗,它在我面前展开了更加辽阔的视野。我读普希金的《我的墓志铭》,那是他十六岁时写的带有调侃意味的短诗,很幽默,让我感受到诗人开朗的性格。那时我正生病休学,读了这样的诗很开心。读过《致大海》以后,我模仿着写了一大本子关于海的诗。还有许多抒请诗,如《一朵小花》,我读后久久不能平静,对于这朵“遗忘在书本里的小花”…  相似文献   

5.
《阅读》2006,(10):45-45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推荐★http://www.hongniba.com.cn■塔克的郊外(美)乔治·塞尔登/著新蕾出版社2006年出版经典长篇童话《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姊妹篇,在这一集里,蟋蟀柴斯特邀请在大城市里见过大世面的塔克老鼠和亨利猫来到郊外,请他们出谋划策,拯救草原。塔克在这部小说中成为了主人公,他想出一条妙计,整个草原的小动物行动起来,投入到让人兴奋的妙计实施中……主人公赵安迪是一个十岁的男孩,他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妈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黄蓓佳的小说新作,以十岁男孩和妈妈之间的情感融合为主线,讲述了母爱、亲情与成长的…  相似文献   

6.
我的爸爸     
黄佳宁 《阅读》2011,(12):24-24
我的爸爸又白又胖,乌黑的头发剪成了小平头,看上去很精神。大大的眼睛周围经常黑黑的,真像一对熊猫眼。他的耳朵大大的,耳垂厚厚的,像如来佛的耳朵一般,惹得妈妈总爱去摸。爸爸身上最引人注意的要数他的大肚子了,圆圆鼓鼓的,像个大西瓜,我小时候最喜欢骑在上面晃,软软的,可舒服了。当他扭起来时就像《功夫熊猫》中的阿波,可爱极了,常常逗得我和妈妈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7.
除了文章,我对郭保林还一无所知.好在我面对的是他的散文——赫然一大卷35万多字的抒情散文,而不是诗歌和小说.这便使我更为容易找到解读他的人性人格的便捷途径.新时期以来,尽管人们费尽心机地想给散文作出确切定义的试图都未获圆满结果,但我仍一厢情愿地认为,散文是作家以现实手段寻找自我的最有效途径.虽然,所有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表达作者的情感,但诗歌、小说中的情感,往往被独特独立的文本形式所俘获,甚至被趋入本意非常不情愿的旅途,比如,因为小说人物、情节的隔离效应,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消解;诗歌因为直觉、理念或梦呓般的语象丛林可能会使作家自我扭曲.那么,人们最终选择散文传达个体生命的体验,达成情感心灵的直白,就成为必然.确实,读了半辈子小说,我们真正认识巴金,是他的《随想录》,而非《家》、《春》、《秋》;认识孙犁,是他的《老荒集》,而非《铁木前传》、《风云初记》;《围城》可以告诉我们钱钟书的国学功底,而杨绛的《干校六记》才昭示他蔼然仁者之光.同理,如果不是读了散文,我肯定无法比较卢梭和蒙田人格的高下,不会明白弗兰西斯·培根内心世界何以有那么多的哲学悖论.当《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之类,过多地炫耀了莫扎特笑容可掬和清平明静的面貌时,我就产生了一种通过  相似文献   

8.
“快点,快点,快把它吃完!”听,又是爸爸在吼。“啪、啪———”他一边敲着筷子,一边大叫:“小子,不吃面条,就吃筷子!”看着那黏糊糊的面条,别说吃了,光是看就倒胃口,更何况是满满一大碗。可一看见爸爸手中那快敲折的筷子,又不免有点心寒:我这细皮嫩肉,哪有那筷子硬,还是吃吧。大丈夫大门也能迈,狗洞也能钻,我只好像喝中药似的把面条硬往嘴里塞,心里愤愤不平:岂有此理,我要是能当一天爸爸,那该多好啊!我阅读,我快乐爸爸是一家之主,有绝对的权威。他每天早上可以呼呼地睡到8点多,而我才睡到6∶30就说我是个小懒虫,其实要说起来他就是个名副其…  相似文献   

9.
步蓉 《阅读》2010,(10):1-1
我不记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看书的,只记得小时候《小朋友》《儿童时代》是我每个月期待的杂志。我读的第一本小说好像是一年级时爸爸买的《木偶奇遇记》,也就是匹诺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我在美国读了孙儿使用的一册6年级《数学》教科书,相当于我国初中一年级用的课本。教材编辑意图与我国差别真大。从课文、习题、插图到封面,意想不到的东西实在太多。一、封面是一把电吉他图片美国公立学校教科书,由学区或校长自主选择。据说被各初中较普遍选中的《数学》,有几十种课本。这册6年级《数学》,全学年使用。该课本硬壳精装,重约1英磅,大16开本,厚1英寸多。我第一次在孙儿书包里看到它,与其他几本书在一起。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封面那只大大的电吉他。当时,以为是什么课外读物,随手放在一边。我一点儿也没有想到,这就是《数学》课本。过一会才看清楚,上面明明有大写的 MATH(数学)。形成这种错觉,当然与我英语水平低也有关。但不可  相似文献   

11.
徐柳芹 《阅读》2008,(3):24-25
读你,在绚烂的春天。没有人会否认春天的温暖和浪漫。读你,就像读一个五彩的春天,“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当百花争春,在书的海洋里,我寻找甜美的神秘。当一本《西游记》握在手中,没有人会拒绝它的甜蜜。  相似文献   

12.
书虫T型台     
《阅读》2014,(1):F0002-F0002
我很爱看书。我读过《格林童话》《窗边的小豆豆》《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等图书,目前正在读《意大利童话》。  相似文献   

13.
巧设悬念     
有些文章,我们每读一节都有收获,同时又有新的疑惑,急于想知道下一小节的内容。这些文章究竟有怎样的魔力呢?我们还是先来读读课文《给予是快乐的》吧。课文回放小男孩吃惊得瞪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白白送给你的?天哪!我希望……”保罗当然知道他希望什么,他希望他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但是,那小男孩接下去说的话却让保罗十分惊讶:“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小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车开了一段路,小男孩转过身来,眼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  相似文献   

14.
我曾为流逸的处女诗集《流逝的不是水》写过前言。十多年过去了,最近,我读了他新出的诗集《水流云在》以及集外的诗,我深深感到,我所面对的是一位步入中年的、不仅成熟、而且卓有成就的诗人。比起他的处女诗集,流逸现在的诗意蕴更为深邃,情感体验更为真切,技巧也更为圆熟;然而,难能可贵的是,流逸有一种不断超越生活,不断超越自身的、重新发现的探索精神。这是我读了他近作时所留下的最为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査可欣 《阅读》2012,(12):25
受爱读书的妈妈影响,我从小便与书成了至交好友。不知多少次,在妈妈读故事声中进入梦乡;不知多少次,每逢过生日,妈妈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时,我总是脱口而出:"要买书!"不知多少个假日,我总是一个人呆在妈妈的书房,一看就是一个下午。书,伴随着我一点点地成长……《亲亲我的妈妈》这本书至今让我铭记在心,深深地敲打我的心灵:一个十岁的男孩赵安迪,在爸爸的葬礼上第一次见到了妈妈舒一眉。妈妈把安迪带回了家,在日后的相识相处中的种种微妙变化,尤其妈妈总想与  相似文献   

16.
《阅读》2008,(9):6-8
罗尔德·达尔,英国儿童文学作家,一位了不起的童话魔术师。在他的笔下,诞生了《好心眼儿巨人》《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女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许许多多让全世界的孩子们痴迷疯狂的经典童话。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三十六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作品中的人物已成为许多电影、电视连续剧、音乐和诗歌的创作源泉。达尔曾经说过:“我热衷于教孩子们学会读书,使他们对书感到惬意而不是畏惧。养成读书的习惯会让人受益无穷。”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神奇和魔力吧!  相似文献   

17.
自行车骑行     
龚胤嘉 《阅读》2014,(42):27-28
爸爸加入一个叫“追风汗马”的自行车俱乐部已经很长时间了。经常看他带着装备去外面骑自行车,我非常羡慕,每次都央求爸爸带上我去骑行,可他总也不同意,说我年纪太小。国庆假期,爸爸见我骑自行车越来越稳,便答应让我跟着俱乐部的叔叔们一起去野外骑自行车。欣喜若狂的我戴上爸爸给  相似文献   

18.
近日在进行“关学”文献检索时,发现一篇名为《关学研究的里程碑》的文章(马延著,《渤海学刊》1992年第1期),当时异常惊喜,因为这正是我近来关注的问题。但读后却发现,是作者读王学奇先生《关汉卿全集校注》一书的评论,与学界所认同的“关学”一点也不搭界。我认为该文把“关  相似文献   

19.
我的早读     
邱易东 《阅读》2011,(4):1-1
我的早读是和启明星同时开始的妈妈早起的忙碌把我叫醒爸爸已经准备好下地的犁头我读乡村每天劳动的序曲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小说是新文学刚刚草创的五四时代的产物,而五四时代,小说和散文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一清二楚的。1923年,郁达夫就把他的著名散文《还乡记》编入小说集《茑萝集》。1928年7月,朱自清说他的《背影》集“其中有两篇,也许有些象小说;但你最好当散文看,那是彼此有益的。”①1935年,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说:“废名所作本来是小说,但是我看这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不,不但是可以,或者这样要觉得有意味亦未可知”。这说明五四时期不少人所作的小说,特别是自叙传式的小说,很接近于叙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