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虹 《历史学习》2010,(3):34-35
段寒冰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性质还是实力?》(《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一文中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战争的正义性和进步性。贾宏权老师在《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什么》(《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1期)一文中则认为,决定战争胜败的因素是符合实际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对此,笔者有些不同的看法,在这里提出来,与两位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
儒学视域中的《孙子兵法》正义战争理论分为两部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战争本身的正义性来源有二:一是合于民意与民利;二是战争的预期结果须"胜敌而益强"。战争正义性的两个来源是有机统一的,缺一不可:缺乏前者,战争本身从起源处便已经失去了正当性;不顾后者,战争的结果完全可能违背民意与民利而最终致使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战争行为的正义性有其独立的价值与意义,不应将战争本身的正义性同战争行为的正义性相混淆。战争行为的正义性表征为三个原则:一是对平民应该区别对待,不伤害无辜民众;二是在战争中禁止不合军事目的的武力行为,其目标指向实物;三是战争中具体行为的预期结果应合乎实际利益。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两种性质、五种类型战争的分析,认为战争胜败和战争性质并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战争性质能够决定战争胜负的观点,不仅违背历史事实、违背军事科学规律、妨碍人们对战争本质的正确认识,而且也不利于被压迫民族的反抗斗争。史学工作者应该走出战争研究的这一误区。  相似文献   

4.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生存和发展,由此引发了大大小小的战争,并且战争规模不断扩大。战争的胜败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策略、将帅才德密切相关,德、义、礼、信成为评判战争正义与否的依据。《左传》重视战争的战略战术,讲究策略。《左传》既是丰富战争实例的荟萃,也对战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总结。  相似文献   

5.
《孙子兵法》强调后勤保障是决定战争胜败的物质基础。从《孙子兵法》后勤思想看,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海军失败的原因与其后勤保障弊端有直接的关系,主要表现在缺乏海军后勤保障的战略眼光、舰船普遍严重失修、弹药质量差与配拨制度弊端等方面。北洋海军的后勤保障不力,既揭示了李鸿章等人不可推卸的统帅责任,又折射出清王朝的体制弊端与制度腐败。  相似文献   

6.
史学界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始于鸦片战争,笔者认为此说同史学界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引发社会性质进步性根本变化而将之作为近代史开端标志的科学认定相体。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阻滞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进程,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并没有转为资本主义近代社会,故不能将之作为近代史开端的标志。1894年兴中会的成立,引发了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性转变,因此,它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马列主义战争观科学而完整地论述了战争的起源和终结、战争的性质、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对待战争的若干原则。这一系列论述既是我们认识战争史的理论依据,又是认识当代战争与和平问题的指南。一、战争的起源和终结马列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战争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不会永远存在下去,它只是人类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产物。战争是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出现和社会上分化为对抗阶级之后产生的一种历史现象。随着人类社会私有制和阶级的消灭,它也会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8.
《三国演义》中,涉及曹、袁两家的大小战争不知有几多,然决定胜负的一战却是官渡之战,而官渡之战的胜负表面是战将,兵勇的拚杀、撕斗、沙场上的恶战,而内容却是集中表现了曹操、袁绍两位统帅的斗智,是否能知人纳谏、从善,此乃胜败之关键,试看: 当袁绍决定在官渡与曹操一战而决雌雄时,谋士田丰就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  相似文献   

9.
浙奉战争是直系军阀孙传芳与奉系军阀张作霖之间为争夺皖苏两块地盘而进行的战争.这场战争对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军事形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就战争背景双方胜败原因及战争影响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自《墨子》。《墨子》一书,为墨翟、墨家弟子及其后学所作。它记载了墨家学派的思想和言行,是我们现在研究墨子及其学派的主要著作。墨子(约公元前480—420年),姓墨名翟(dí),鲁国人(一说宋国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哲学家、政治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针对当时各国诸侯相互兼并残害人民的现实,倡导“兼爱”、“非攻”,主张爱无等差,反对进攻性的战争。这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但他不区分战争的正义性与非正义性,一律加以反对,不分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主张“兼爱”,也是不对的。《墨子》文词质朴,不重文采,但说理逻辑性很强。  相似文献   

11.
互文小议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下简称《用书》)认为《六国论》“胜负之数,存亡之理”二句是互文,具体解释如下:“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胜败存亡的命运。翻译时要将上句、下句的相对应的词语拼合为一句。‘胜负’‘存亡’要合译为‘胜败存亡’,‘数'‘理’合译为‘命运’。数、理同义,另有合成词‘天数’‘天理’‘理数’,都是天命、命运的意思。”笔者以为此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2.
那种认为孙子"言诈不言仁"的观点,其实是对《孙子兵法》的误解或曲解。孙子在《孙子兵法》中多次谈到仁。仁是为将者必备的一种素质,主要体现在对士兵仁爱、对间谍仁义、对人生命的仁慈上,其核心是爱,目的是为了夺取战争胜利。当然这种爱不是溺爱,实施时要仁先罚后,恩威并施。孙子"仁"思想具有进步性和局限性,深深影响着后来的言兵者和用兵者。  相似文献   

13.
先秦黄老之学渊源与发展研究长期以来主要集中在天道观、政治理念、君臣观念等方面。其军事观念主要见于《鹖冠子》《文子》《黄帝四经》和《淮南子·兵略训》等尚未获得应有关注的先秦黄老之学文献中,主要表现在:从出兵原则、战争性质和战争守则等方面对战争的认识;从以退为进、以谋略制敌出发,强调以柔取胜,构成了系统的以柔弱胜刚强为特色的用兵之道;在政治与军事关系认识方面,主张"兵之胜败皆在于政",较为客观全面并充满辩证色彩。  相似文献   

14.
王安忆在《长恨歌》中塑造了很多男性,但由于女性作家的视角,决定了她不能很好的塑造男性,笔者认为《长恨歌》中没有男人,有的是被妖魔化的男性。  相似文献   

15.
《太平记》是日本文学史上第一次大量插入三国故事的战争小说,通过调查《太平记》中三国故事的文献来源,可以描述《太平记》与中国三国故事的文献关系。就目前的文献根据,不能排除《三国演义》影响的可能性,但也不能断言有《三国演义》的影响。至少可以认为《太平记》的大量使用三国故事,说明中世时期三国故事已经较为流行,这是《三国演义》发生普遍影响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一组美国小学生的研究性作文题目:《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这惟一的办法结束战争?》《你怎样看“9·11”事件?》《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你认为中国加入WTO对世界经济会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7.
聚焦网络战     
网络空间是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维作战空间。制海权、制空权都曾成为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战争的主导权。在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制网络权将成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中论述了计算机网络的特征,计算机网络战的几种基本战法及争夺制网络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史实考》一书中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通州谈判中方扣压英法谈判代表是"扶其为质"不能成立.真正的原因是咸丰帝和战路线不确定,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甚重视战争契约所致。  相似文献   

19.
论政治制度对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希波战争双方胜败的原因古今中外众说纷纭,本文认为不同的政治制度是导致希腊战胜波斯的最重要因素,即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对波斯君主专制的优势,使希腊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士气、策略和将领影响冷兵器战争最甚,希波战争双方在这三方面表现殊异,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本原因是政治制度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家被认为是“道德枢机”,这使得中国古代特别重视“为政以德”。“德治”不仅是古代社会治理的一大法宝,而且也是考量统治合理性、合法性和正义性的一个核心因素。由此也就决定了统治者尤其推崇“以德服人”的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