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建峰 《考试周刊》2010,(30):214-215
由于学生自身的原因、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误等,学生群体中必然存在一部分特殊的学生,我们可以尝试利用情感的力量用"爱"唤醒他们,让他们重拾学习的兴趣、重树人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爱对学生来说好似幼苗需要的阳光,没有教师的爱,学生的身体、品格和智慧就无法得到充分的和自由的发展。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城市与农村的教育都有很大的冲击。学生由于家庭、学校、社会等因素的影响,造就了一部分"特殊学生"。尤其对于农村学校,"特殊学生"的产生更影响着班级的局面,给班级的教育工作造成了许多的困惑。班主任该如何对待他们,在此笔者谈一谈用赏识教育感化这一群体的一点尝试。一、信任学生,消除障碍,培养学习兴趣作为小学班主任,必须具备特殊生转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所谓弱势群体学生是指那些残疾学生、离异家庭学生、"留守"学生、贫困家庭学生、学困生等,学校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学生的教育。学校应努力营造浓厚的爱的氛围;要在学生心中植入爱的阳光;开办讲座,更新家长的教育理念。要以一颗公平、公正、宽容和充满爱的心来对待、关怀这一特殊群体,让他们在祖国的花园里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4.
顾春霞 《考试周刊》2012,(61):176-177
本文在时特殊家庭界定及中职学校来自于特殊家庭的学生情况描述的基础上,对其家庭自然结构在孩子的学习成长方面带来负面影响,造成很多的青少年社会认知偏差,形成不良的恩想品质,自我控制能力差,不良行为明显增多,亲子关系失常。社会适应能力差等问题和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教师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关爱,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殊家庭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以及社会各界要关心、帮助特殊家庭的学生的具体对策,以期促进该问题的较好解决。  相似文献   

5.
单亲家庭子女作为一个新的特殊的社会群体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学校教育也带来了诸多问题。作为教书育人的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应该把更多的爱倾注在这些特殊的学生身上,燃亮他们的心中之灯,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陈赤华  薛金侠 《考试周刊》2013,(43):161-16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高校的特殊全体需要教育者用更多的爱引导他们,但目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缺乏相应的人文理念和人文关怀。其原因有社会方面的因素、思想教育者的因素,也有个体因素。  相似文献   

7.
农村特殊家庭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十分明显,孩子过早地失去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护佑,导致自身行为和心理产生偏差。对于特殊家庭孩子的教育,家庭、学校和社会要齐抓共管,各尽其责,建立网格化管理机制,针对他们的异常心理行为特征及时进行矫治,精心辅导,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并且更有利于均衡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乔延胜 《考试周刊》2010,(6):217-218
对于孩子.他们渴望深层次的理解与关爱,耐心聆听学生的真情倾诉,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自控自强,让他们时时处处感觉到:艰难的日子里,老师在与我同行……爱,只有缘自内心、毫无矫饰的爱,才会使你走进一个个特殊的心灵,解读一个个特殊的故事;责任,处于对家庭和社会的一份特殊的责任,有义务引领那些受伤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让他们心灵的荒漠重现绿洲。为家庭和社会消除那些隐在的无形的压力。  相似文献   

9.
王丽亚 《考试周刊》2010,(1):212-213
当前,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一些单亲家庭学生由于沉重的心理压力.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常常感到孤独、自卑、恐惧、怀疑等。加强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具有重大的意义。学校和教师要拓宽渠道,形成合力,要用爱的语言“打开”孩子的心灵,用爱的行动传递温情,用爱的激励使他们重拾自信.从而愉快、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发展与经济形式的变化使小学校园里产生了部分特殊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文章通过对特殊家庭的类型进行分析,将特殊家庭分为单亲家庭、“空巢”家庭、贫困家庭、特别富裕家庭,分别总结出各类学生的心理特性,并对各自产生的心理现象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针对不同类型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应采取的疏导策略。  相似文献   

11.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要随时注意他们的情绪和表现 ,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 ,适时地给他们以帮助 ,为他们排忧解难。在十多年的教学工作中 ,我深刻地体会到老师的光荣和责任的艰巨 ,在老师的手里 ,可以把一个学生随意放弃和毁掉 ,也可以把他培养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作为班主任教师 ,对四种特殊学生更应该关注。一是父母不全或是父母离异 ,重新组合家庭的 ;二是家庭不和睦的 ;三是家庭生活困难的 ;四是本人残疾或智能低下的。我观察到 ,一个班有学生流动 ,往往就是这四种人。要让每个学生入学后留得住 ,就要对…  相似文献   

12.
班级,就是学生生于斯,长于斯,变化于斯的领地,也是学生接受学校教育的根据地。在这个根据地中,学生们不仅要学到知识,更要形成健全的人格。班主任要给他们健全而完善的思想教育,要为他们建立一个最科学、最温暖的根据地。关键何在呢?那就是身为班主任的爱的力量。这种爱应该是最广博的爱。在"广博"的爱的指引下,班主任要做到:用开放的爱包容学生;用睿智的爱点播学生;用细腻的爱了解学生;用欣赏的爱看待学生。  相似文献   

13.
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诸多因素造成各个班级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后进生",这就要求我们当教师的克服偏见,给这些"特殊"的学生更多关怀,给他们进步的梯子,把更多的爱洒向后进生。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心理特点毕业班学生的生长发育进入了一个特殊的阶段,心理也相应地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成人感加强,自我意识增强,他们开始着重审视自我,追求独立的人格,摆脱家庭、学校和社会的约束,跃跃欲试地要踏入社会。他们什么都想学,但都难以学精,往往虎头蛇尾,最重...  相似文献   

15.
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来自贫困家庭的特殊学生,在经济贫困的同时,也产生了另一种“心理”贫困。学校和教师要高度评价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分析家庭经济困难生"心理贫困"的特点和原因,加强对他们的关爱。学校应在为学生提供教育和支持的同时,开展思想生活关怀,以健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生违纪违规必然事出有因。家庭离异学生因其身份的特殊性,往往促成其违纪行为的成因更加复杂和隐性化。这要求辅导员在工作中要采用特殊的教育方法,在处理事件时要学会摸清问题症结所在,化被动为主动,给学生关怀与爱,让家庭与学校共同携手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中学生家庭以外的最主要的活动场所,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书本上的东西,更要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如何适应社会,提高辨别真善美、假丑恶的能力,做一个学法、懂法、守法的合格公民。中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学校应对他们进行法律知识教育,使他们懂得违法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明白违法犯罪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学生树立遵纪守法、预防犯罪的意识。因此,青少年能否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从小的方面说,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受到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因素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惑。有效应对大学生心理困惑,学校层面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校园生活育人;教师层面要注重师德师风,用好课堂主渠道,形成和谐师生关系;学生层面要养成良好习惯,提升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9.
索有福 《青海教育》2014,(11):14-14
“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要善于将爱心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各个方面,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 一、爱是教育的前提 教育的责任体现在对学生的真情和爱心的感化。作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要平等地爱所有学生,要发自肺腑地去爱学生。班里的学生情况都不一样,对那些特殊家庭的学生,班主任要付出更多的爱心与耐心,在生活上多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多和他们交流,使他们安心在校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正>学校和班级中总会存在少数思想消极、不求上进、纪律涣散的"特殊学生"。他们的存在对班级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但班主任如能学会宽容、倾听,以平常的心态对待他们,用深爱融化学生心底的坚冰,用挚爱启迪学生的智慧,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一、春风化雨,用深爱融化学生心底的坚冰爱,是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爱学生就是尊重学生,爱意味着信任、理解、宽容和接纳。学生得到老师的爱,就是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