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国通过建设终身学习城市,完善了终身教育体系,推广了终身学习的理念,增加了居民终身学习的机会,以期实现学习强国。本文分析了韩国终身学习城市的源起及发展背景,研究了其终身学习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特点,并对韩国终身学习城市的评选标准及其成效进行了介绍。随着我国终身学习活动的推广,建设终身学习城市也迫在眉睫。研究韩国终身学习城市,对我们学习型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终身学习的评价认证与管理是促进终身教育理念和实践进一步发展的途径,目前已经成为国际上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很多国际组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总结了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终身学习的评价认证方式:即针对正式学习的学分转换和针对非正式和非正规学习的先前学习评价与认证,并设计了相关的操作流程;然后提出了目前终身学习评价认证所依据的三种标准:课程标准、能力标准和学习成果标准,并论述了这三类标准和资格框架的关系;然后从质量保证的角度提出,除了标准体系外,终身学习的评价认证还需要专业团队、组织体系以及制度更新等方面的保证;接着总结了终身学习管理的三种模式,并提出了学分银行是管理终身学习的最终模式,但是需要完善的标准体系、操作流程与庞大的信息平台支撑等;最后结合国际发展形势简要展望了我国终身学习评价认证与管理的实践难点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论终身教育理念下的终身学习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终身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基础,终身学习是终身教育的延续。我国在进入知识经济和小康社会阶段之际,应在适应世界新发展的大潮流之中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构建终身学习体系。  相似文献   

4.
英国职业教育中的"业本学习"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深入人心。在英国,职业技术教育倍受政府关注。本文主要介绍英国近年来推出的一项政府支持的培训项目--业本学习计划,这是在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理念指引之下英国职业教育改革中出现的又一新的举措。本文对业本学习实施情况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成人教育的思考:变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当前成人教育面临的困境开始谈起,剖析了过去成人教育存在的意义和条件,在21世纪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大理念的指引下,对21世纪成人教育的发展得出了结论:21世纪的成人教育之路只有通过变革和创新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面向终身学习的u-Learning框架:城域的终身学习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日益成熟的泛在学习(u-Learning,Ubiquitous Learning),为建立面向终身的学习体系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为此,需要首先解决如何在泛在技术可达的城域建立u-Learning学习环境并开展终身泛在的学习实践的问题.本文以"面向终身教育的泛在学习(u-Learning)模式及其应用研究"为背景,通过对u-Learning的国际发展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包含u-Learning支持模块的面向终身学习的技术系统的设计方案,对支持u-Learning的学习资源、服务及其门户进行了设计,分析了u-Learning的技术框架和学习环境框架,并进一步提出了在泛在技术可达的城域发展u-Learning的方向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建立终身学习立交桥已经成为全球终身教育发展关注的重心,终身学习立交桥在国际上称为"资历框架",在香港称为"资历架构"。香港的资历框架发展经过六年的研究、尝试和评估,于2008年通过立法正式推行。本文基于香港的案例分析,着重描述和分析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的七大任务,包括:资历框架的机构合作和立法;建立资历框架的级别和统一能力标准;建立学术和职业资历的质量保证及评审机制;建立基于行业的资历级别能力标准;遵循成效为本的课程建设原理;建立过往资历认可的机制;以及实现学分的积累和转换。作者希望,在我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中,香港的经验能够供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职业教育和终身教育的产生以及内涵分析,来阐述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终身教育越来越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理念,而职业教育为终身学习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因此,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推进终身教育制度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是现代教育理念、生活理念体现在实践层面的产物。终身教育是全程、全态、全面的长、宽、深的教育,终身学习是“全人生学习、全方位学习”;终身教育主要是政府行为,而终身学习是个体行力;终身学习的基础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的实质是终身学习。无论终身教育,抑或终身学习,都旨在通过把人自身的潜在能力不断转化为现实能力,尽可能地促进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还蕴涵着教育、学习和生活三位一体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原则和目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世界上推进终身学习的领先国家 ,在发展各类学习组织和机构 ,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对学习的多样化需求 ,建立学习成就和资格认证框架 ,构建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机制 ,实施终身学习政策 ,消除学习障碍等方面 ,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终身学习是当代日本教育革新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介绍了日本发展终身学习的策略,完成终身学习的政策、法律和制度,并就如何建立终身学习资源体系,构建开放型大学提出了具体建议。透析日本终身学习的发展及其特点,对我国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化社会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和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思想理论进行了探计 ,认为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是 2 1世纪教育的发展趋势 ,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变化、终身教育思想的发展,终身学习的理念开始出现,并开始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紧密联系,又有着自己的特点。探讨终身学习的独特表现,可以了解从注重终身教育到注重终身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是直接有关,紧密联系的概念,但它们有其不同的内涵、特征,终身教育是指对人的教育伴随人的生命全过程,终身学习提供公民个人终身继续学习的全程,学习社会提供学习资源、学习机会和激励社会成员人人学习、继续学习的社会愿景.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学习化社会的建成,学习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保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近两年来通过互联网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针对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方向,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融合的、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6.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是从业人员工作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转变的重要阶段,在社会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介绍了中国人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近两年来通过互联网开展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研究成果,该研究主要针对社会工作者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方向,建立了一套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学历与非学历相结合、专业与职业相融合的、多元化的终身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7.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终身学习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和培训政策的原则和目标。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世界上推进终身学习的领先国家,因为有比较相似的历史文化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种族状况,在实施终身教育的方式和策略基础方面存在着一些共同点;在发展各类学习组织和机构,满足个人和社会发展对学习的多样化需求,建立学习成就和资格认证框架,构建各类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训与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和沟通的机制,实施终身学习政策,消除学习障碍等方面,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终身学习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终身教育的继承和超越。从终身教育到终身学习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终身学习是对时代发展要求的应答,它实现了整个教育的重心转移,保证了终身教育制度的有效实施,更符合学习化社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详细介绍移动学习的概念、实现方式和目前发展面临的挑战基础上,着重论述基于问题的移动学习模式的构建和实施过程,并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得出移动学习将成为未来终身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20.
王琴  张竹英 《成人教育》2011,31(4):26-28
文章首先围绕高等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相互关系,阐述了高等教育机构肩负终身教育的社会使命和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社会责任。接着介绍了欧洲主要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开展终身教育(学习)活动的实践经验。文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探讨了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对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几点启示。作者认为,大学是拥有优质学习资源最多的机构,要落实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由封闭转型成为开放型,主动承担起终身教育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其学术引领、资源共享和道德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