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拉萨周边越冬黑颈鹤的分布和种群数量在近年出现减少的趋势,黑颈鹤可利用的生境的不断萎缩是导致其种群数量趋少的原因之一。文章以堆龙德庆区为例,分析由于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对黑颈鹤分布的潜在影响。例如城镇化发展涉及的工业用地、基建用地增加,退耕还林还草导致林地、草地和耕地比例发生变化,这些改变导致黑颈鹤可利用生境趋于破碎化,进而影响到黑颈鹤的生境质量,最终影响到黑颈鹤在此区域的分布。2011年以来的调查表明,堆龙德庆区越冬黑颈鹤的种群数量逐年下降,在2015年之后甚至多次出现了零记录的情况。笔者认为土地利用类型的改变或影响越冬黑颈鹤的分布,建议根据黑颈鹤越冬习性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现有的黑颈鹤可利用生境。  相似文献   

2.
文章于2012年冬季到2013年春季,采用同步计数法对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自然保护区澎波河谷核心区的黑颈鹤种群进行了调查统计,同时,对澎波曲上游的卡孜水库和虎头山水库的越冬黑颈鹤夜宿特征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在澎波河谷越冬的黑颈鹤种群数量最多可达1314只,主要分为12个夜宿地,其中数量最多的夜宿地为卡孜水库约有450~1089只,其次为虎头山水库约有289~495只黑颈鹤。白天黑颈鹤在水库周围的农田地觅食活动。黑颈鹤飞离夜宿地的时间范围为每天清晨的8:45~10:30。随着时间和气温的变化,逐渐地改变夜宿地的数量,3月开始陆续迁徙至繁殖地。  相似文献   

3.
黑颈鹤是在世界上发现的唯一的高山鹤。目前,世界上黑颈鹤的数量仅为6,000只。西藏中部地区拥有4000只,是世界上最大的黑颈鹤栖息地。传统单一的生活方式、宗教戒律不杀黑颈鹤及独特的生态环境为黑颈鹤提供了一个丰富的栖息地。一直以来成为黑颈鹤在西藏高原能够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然而,随着城镇领域的不断扩展和迅速增长的人口导致黑颈鹤的数量已经急剧下降,黑颈鹤种群已变得极为有限,濒临灭绝。  相似文献   

4.
西藏林周县澎波河谷冬春季鸟类调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作者对西藏雅鲁藏布江中游国家级黑颈鹤自然保护区澎波河谷地区冬季和春季的鸟类资源进行了长期观测与考察,共记录鸟类14目35科91种,约占全国鸟类的6.90%。该区域鸟类以古北界鸟类为主,占到总数的62.2%,此外还有东洋界鸟类5种,广布种29种。该区域除黑颈鹤外,还有多种被保护的鸟类资源,其中IUCN受胁物种红皮书收录3种,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收录8种,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收录8种,中国重点保护动物名录收录18种。  相似文献   

5.
黑颈鹤     
在现今世界上生存的15种鹤中,黑颈鹤是最后被发现的一种,也是惟一生活在高原上的鹤类。黑颈鹤体长110~120厘米,体重4~6千克。它的颈部和脚都很长,体态婀娜多姿。黑色的颈羽像在长长的颈部围了一条黑丝绒的围脖,红色裸露的头顶在黑色头部的衬托下更加鲜艳夺目.好像戴了一顶小红帽。黑色的翅  相似文献   

6.
曹虎 《科学大众》2000,(6):19-19
全世界的鹤有15种,在我国境内生息繁衍的就有9种,其中丹顶鹤、赤颈鹤、黑颈鹤和灰鹤是常见的种类;尤其丹顶鹤白羽红冠,仪态飘逸,自古就受到人们的喜爱。丹顶鹤的翅膀很大,飞翔力强,从繁殖地北方到长江中下游越冬,飞行几千千米,不甚费力。它们在迁飞中沿河湖降落休息,用响亮的叫声相互响应。丹顶鹤是世界二级濒危动物,我国一级保护珍禽,数量稀少,全世界才1100多只。因为丹顶鹤姿态优美,飘飘欲仙,在民间都称它为“仙鹤”。  相似文献   

7.
黑颈鹤是世界上唯一生存于高原上的鹤鸟,正处于濒危之中。玉树在海拔5266米的巴颜喀拉山的南边,黑颈鹤的故乡隆宝湖就在玉树。  相似文献   

8.
李琪  李丕学  聂源 《科技风》2013,(15):107+109
研究确定警戒潮位,是建设海洋预报减灾体系,支撑政府决策部门正确判断险情、发布风暴潮预警报,提高沿海地区防汛减灾能力和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核定岸段选择是警戒潮位核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潮位警戒值的实用性、有效性和指导性,本文从上海海域特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文资料等角度,对上海地区核定岸段的选址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分省耕地警戒值区域差异及指示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基于国家耕地警戒值,系统地研究大陆各省区的耕地警戒值及其指示作用,为国家耕地管理决策提供 参考。设计了区域人均耕地警戒值的算法,计算31个大陆省区的耕地警戒值、耕地压力指数、耕地盈余/赤字量,构 建利益驱动型的激励-约束耕保机制。结果表明:在不考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的省区差异时,甘肃的人均耕地警戒 值是湖南的7.78倍,北京的耕地压力是黑龙江的15.04倍,相反,在考虑人均食物消费支出的省区差异时分别为 5.31倍和37.77倍,耕地警戒值和耕地压力有省区差异。结论是:全国耕地管理划分为3个激励-约束级,北京、上 海、天津和广东4个省(市)为耕地管理的强力约束级,山西、浙江、福建、西藏、陕西、青海和辽宁7个省(区)为一般 约束级,其余20个省区为政策性激励级,国家应制定差异性的耕地管理激励-约束政策;北京、天津、上海、浙江、福 建、广东、山西、陕西、西藏、青海和辽宁等11个省区,用于生产食物的耕地有不同程度的赤字,其他20个省区有耕 地盈余,提出构建国家粮食-生态安全金的省区差异性分担制度的政策性建议,以抑制耕地赤字省区的耕地继续减 少行为和激励耕地盈余省区的耕地保护行为。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11月16日,辽宁锦州志愿者在巡护中发现一只火烈鸟。这此前在东北从未有过,是冬季全球纬度最高的一次观察记录。近年来,火烈鸟的栖息地不断东扩,西安、山西运城附近也有踪迹。最近3年,天津大港湿地每年都会发现有火烈鸟飞来越冬。除了全球逐渐变暖这个大环境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做得越来越好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论文外流态势监测与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锋  王建冬 《情报杂志》2013,(3):66-71,92
对20年来中国大陆科技工作者发表的国外和国内科技论文的文献统计发现,我国已成为全球科技论文外流总量最多的国家。论文外流的作者单位主要集中在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大学,北京、上海等科研实力最强的地区也是外流最严重的地区。我国科技论文主要流向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天体物理学等牵涉我国尖端科技信息的论文外流率超过80%,受政府基金资助论文的平均外流率达到51.79%。我国科技论文外流率已进入"高度外流"的后半警戒区域,在中外科技论文交流体系中处于严重逆差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区域创新能力的高低代表了该区域竞争力和社会活力的强弱,同时也决定了其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了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草海模式是我国与国际渐进组织以合作方式进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与社区扶贫项目的一项新创举。草海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部威宁县,面积9600hm2,由草海湖的主要流域构成,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黑颈鹤为主的珍稀鸟类和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迄今所知世界上黑颈鹤越...  相似文献   

14.
以2010—2014年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1 586个面板数据为样本,对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在不同区域的执行效果和区域创新环境对该政策执行效果的影响进行检验。已有研究大都是从单一地区着手,着眼于加计扣除政策在某一个地区的执行效果,很少考虑到政策效果的区域性差异。文章研究发现,加计扣除政策在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整体实施效果具有显著性,但具体到不同区域,该政策的实践效果存在着区域性差异。进一步研究发现,区域财政政策对加计扣除政策的执行效果具有显著性调节作用,区域市场结构以及区域经济总量对此并无显著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进南极     
人们在1840年前后发现了南极大陆,1895年比利时人组织的第一支南极考察队登上南极,1889-1890年由英国人组织的第一支南极越冬考察队开展了越冬考察南极,而真正实质性和国际性的南极科学考察始于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年(IGY)。自人们考察南极至今的200年来,人们才轻撩其神秘面纱.初揭其科学奥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描述了深圳市防风暴潮警戒潮位核定研究工作。将深圳市划分为三段进行警戒潮位核定研究,并对所得出的警戒潮位值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7.
"问题树分析法"--区域发展研究的有效分析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甄霖 《科研管理》2000,21(5):103-107
本介绍了问题树分析法的概念,理论要点,特点,分析步骤,模型结构及在区域发展研究中的重要性。并结合具体实例,探讨了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如何应用该方法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有针对性地对区域发展作出总体规划与决策。  相似文献   

18.
宋淑运 《知识窗》2007,(2):48-49
长颈鹿在发生危险时,用猛烈的惊跑来传递警报给同伴。有一种长颈鹿的尾巴内侧呈白色.当它竖起尾巴时,就成为一种醒目的信号,表示发现危险。看到它的尾巴垂下不动,就表示平安无事;如果它的尾巴半抬起,则表示处于警戒状态。  相似文献   

19.
《百科知识》2009,(18):I0001-I0004
短嘴金丝燕 短嘴金丝燕是雨燕目的一种,体形略小,长约14厘米,两翼上有金丝,主要以蛾类和飞行昆虫为食。短嘴佥丝燕的分布区域十分狭窄,人们只在我国西藏、湖北、云南、四川的部分地区发现过这种鸟类。在湖北神农架的燕子洞居住着成千上万短嘴金丝燕,2007年6月,人们在湖北省保康县亦发现过大群该物种。  相似文献   

20.
基于西北五省区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地理邻近和经济距离两种空间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对该区域金融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西北五省区金融集聚和科技创新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整体金融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明显正向影响;分行业来看,银行业集聚和保险业集聚对区域科技创新有正向促进作用,证券业集聚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则显著为负。此外,经济发展、政府科技投入以及人力资本对区域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为正,对外开放度对区域科技创新则有负向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