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络病学是研究络病发生发展与诊断治疗规律的应用理论,络病是广泛存在于多种内伤疑难杂症和外感重症中的病理状态,建立完整的络病理论体系对于提高现代多种难治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具有独特学术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络病研究在中医药数千年的发展史上有3个里程碑:《黄帝内经》对络脉生理、病理及治疗作了初步论述,奠定了络病学说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开辛温通络、虫药通络用药之先河,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清代叶天士将络病理论应用于外感温热病,提出"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观点,发展了络病治法并把通络药物广泛应用于多种内伤杂病.可惜的是,叶天士身后200余年络病学说未引起关注,虽不乏善陈,屡有验案,但未被系统深入研究,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这是历史的遗憾,也是留给当代医学工作者的重大历史课题.  相似文献   

2.
骨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慢性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因和病机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尚未有一种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上多采用非手术治疗,其中各种中医药治疗方法被临床所应用,现就以中医药治疗膝骨关节炎近年来的文献整理归纳,为膝骨关节炎的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藏医药是祖国医学的组成部分,为了挖掘、整理、传承和发扬名老藏医经验,发挥藏医药优势,文章依据藏医文献对亚麻病的病因、症状、治疗等内容加以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少阴病病机及少阴病用四逆散的机制。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查找出近十年医案专著及期刊等关于用四逆散治疗病证的医案,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共纳入117则四逆散医案,其中以腹中痛、四逆、咳、悸出现的频率最高,且多见于气郁兼有阳虚轻证之人。结论:少阴病其病机关键在于少阴枢机不利、阳虚寒化。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是指以肩部酸重疼痛,肩关节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的病证。多于50岁左右发病。文章通过文献检索方法对针刺治疗肩周炎文献进行汇总,分别从火针、水针、电针、针刀、腹针等方面予以归纳整理,介绍多种针刺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同时提出了目前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腹水,是临床上难治疾病之一,本文系笔者在临床上治疗疾病的体会,从病因、病理以及治疗等几个方面,对该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PLC,简称肝癌)在我国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病因复杂,病程进展快,死亡率高.中西医治疗可以优势互补,缓解肝癌患者症状,减少耐药性,降低术后复发率,为肝癌的治疗提供了更加有效的途径与方法.文章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肝癌的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顿珠 《西藏科技》2013,(10):43-44
在藏医药学中有一种疾病叫“弛”病,痛风病的发病机理及症状等方面看与现代医学中所称的通风病基本相同.古老的藏医药学对“弛”(痛风)病具有深刻的认识和科学的治疗方法,它归属于藏医的“龙差”范畴.痛风病是现阶段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病.在本次治疗痛风病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藏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藏医药临床实践为依据对痛风病进行了诊治,同时适当参考和借鉴了现代医学对痛风病的诊治标准,诊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正>痔-前列腺增生综合征,病名首见张东铭《痔病》一书,有散在文献报道,但是在泌尿科和肛肠科门诊中,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尽管各种新技术、新疗法在不断涌现,但就目前状况看,手术仍是治疗症状较重的前列腺增生和Ⅲ、Ⅳ期混合痔的主要方法。对患者而言,按照传统的治疗常规,痔-前列腺增生的患  相似文献   

10.
张乐 《大众科技》2015,(3):103-104
下背部病痛,活动受限等疾病是人类的常见病,可由多种原因造成。临床上有针对下背部疼痛的多种治疗,中医方面针刀是非手术治疗的方法之一。现已经在中医临床广泛开展。文章针对于下腰段的生理病理以及针刀的特点,作用机理,分析针刀对于下背部疾病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及针刀临床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邓川 《学会》2001,(4):46
下肢静脉曲张是常见的静脉疾病,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是许多疾病所共有的临床症状,而非一个病症,多年来治疗此病以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效果最好.本院自95年起应用点式大隐静脉剥脱术手术治疗38例,疗效甚佳,并较传统术式更多优点,现就临床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早在三千五百多年以前,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就有"癌"的病名,约公元前十二世纪的《周礼.天官》中,记着"疡医下士八人,掌管肿疡......等病"。"肿疡"这个词,宋代王安石注为"肿疡聚而不散"。可见包括肿瘤在内的疡病已归专科疡医治疗了。两千多年前的《内经》里就有瘤的分类记载。所提到的"肠覃"。"石瘕"、"积聚"都是指肿瘤。并记述了肿瘤的病因、症状和治疗,而且包括  相似文献   

13.
口臭,也称口臭病、口气或口腔异味,是指呼吸或张口时散发出特殊异味的一种病证。口臭与口腔疾病以及胃肠疾病等息息相关,口臭不及时治疗,引发其他病的隐患将大大提高。目前,被口臭困扰的人群并不罕见,口臭也是当今社会影响人们进行社交和造成心理障碍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体质是影响人体正气的基础,体质是生理之偏,病证是病理之偏。病证在不同的体质背景下会有不同的演变、转化。通过探讨体质与口臭病的相关性,旨在以体质为基础来进一步探讨口臭的临床证型以及通过调理体质实现口臭的防与治。  相似文献   

14.
许冰燕 《大众科技》2021,23(4):82-84
慢性胃炎为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相关症状的疾病,属于消化内科多见疾病,慢性胃炎患者存在多种症状表现,对慢性胃炎患者机体健康形成一定危害.所以,针对慢性胃炎患者需尽早予以针对性治疗干预,积极改善慢性胃炎患者症状表现,促进慢性胃炎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文章从抵抗慢性胃炎患者体内胃酸合成的西药、根除慢性胃炎患者体内幽门螺杆菌的西药、抵抗慢性胃炎患者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的西药、保护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的西药等多个方面开展研究,总结慢性胃炎患者的西药治疗情况相关临床研究方面现状和进展状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的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各方面提出了如何加强对学生归纳整理能力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基于范式理论,分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的实践和理论形成过程。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范式已经初步形成,中西医科学存在的共性和互补性以及实践的需要是新范式形成的基础,医学科学的实践优位而非理论优位是中西医结合新范式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症逐渐演变成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身心疾病。中国古代医书中没有专门记载"焦虑症"这一病名,从其临床表现来看与中医的"惊病""脏躁""恐病"等相似。文章基于相关文献,分析归纳了焦虑症的病因病机,综述了中医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临床思路。  相似文献   

18.
疼痛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症状,它既可以单独出现,也可以兼见于其他多种疾病之中。近几年,疼痛已经作为一种新兴学科被人们所研究,即疼痛学。目前中医、西医或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已有多种。临床工作中发现,贺氏火针在治疗痛症方面(无论是躯干深部疼痛或是脏腑疼痛)都具有良好的效果。文章对贺氏火针的取穴、操作等进行简要探讨,结合临床案列加以说明,旨在令更多临床医生了解、掌握该法,以便在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9.
苦参(SophoraflavescentlisAit)属豆科槐属植物,药用其根,性寒味苦,入心、脾、肾三经,有清热解毒,明目止泪,燥湿利尿,祛风杀虫,安五脏,轻身定志等作用。笔者就近年来我院临床应用苦参治疗多种疾病的处方进行初步的整理和统计分析,现就其临床应用配伍、用量、副作用及其对策作初步探讨,以供临床参考。一、苦参配伍黄芪、龙胆草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用量:苦参9~15g,龙胆草6~12g,黄芪6~9g。中医认为乙肝病毒是时疫病邪,有重浊粘腻,易于停着,类似“湿邪”为病的特点,但同时也兼有正气亏虚的特点。苦参昧苦性寒,善清热燥湿,而龙胆草清热燥湿,专泻…  相似文献   

20.
康令怡 《今日科苑》2012,(18):103-104
胃痛为胃病临床常见的一种病证,中医学常常以此命为病名,相当于现代医学之急、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出现上腹部疼痛,兼有脘腹胀闷,甚则见胀痛攻窜、泛酸烧心,多与情绪恼怒、焦虑、抑郁有关,中医称之为肝胃不和或肝气犯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