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个采玉人,说他们的规矩:“在深山里,采到了玉,有时可以及时带出去,有时带不完,有时带不动——那就存放在深山里.” 他讲到“存放”在深山里,大家就乐了:“能存多久呢?”还有人用怀疑的目光打量采玉人.“想存多久,就存多久,一天两天,十天半个月,一年半载的也行.”采玉人回答.  相似文献   

2.
讨厌的土豆     
韩星 《知识窗》2010,(4):60-60
一天.一位小学老师给她的学生们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老师说:“你们今天放学回家从家里拿一些土豆.每一个土豆都代表一个自己厌恶的人.有几个不喜欢的人.就带几个土豆。把这些土豆装在一个塑料袋里明天带到学校来。”  相似文献   

3.
乐翻天     
《科学与文化》2011,(6):32-33
存钱 一位顾客在瑞士银行里存钱。 工作人员问:“您准备存多少?” 顾客环顾四周,小声地说.“800万美元。” 工作人员答道:“先生,您完全可以大声说。在瑞士,贫穷不是过错……”  相似文献   

4.
《科学生活》2014,(7):76-76
你多久没有大哭过了?多久没有大汗淋漓了?是不是经常觉得口干,肠胃不舒服?也许你正面临身体里的“水危机”。可别小瞧身体里的这些“水”,不管是泪液、汗液,还是唾液、消化液,都在发挥着传递营养、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等重要作用。危机一:嘴里越来越干 吃辣多了易口干:快节奏生活使得细嚼慢咽成为难事,诸如此类的饮食习惯导致了唾液分泌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5.
公历是以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为一个回归年.总长度需时365.2422天:农历是以月球绕地球运行12圈即12个朔望月为一年.一个朔望月.长度时间为29.5306天.12个朔望月是354.3672天.比公历一个回归年要少将近10.88天.三年后就少了30多天。以此发展下去,就会使气候颠倒,可能在新正大月里就立了秋,冬季就变成了夏天。会造成“十冬腊月涨大水,冲得满地高粱头”。出现这种时序错乱的怪现象,使天时和历法不相符合。为了克服这一缺点,古人在天文观测的基础上,找出来闰月的办法.保证了农历年的正月到三月为春季.四月到六月为夏季.七月到九月为秋季,十月到腊月为冬季.也同时保证了农历岁首在冬末春初。这就是安排闰月的科学道理,农历三年逢一闰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6.
前些天。市区一所学校的外围墙壁上.被人画上了一小块涂鸦。最初.这一切并未引起校领导的重视。可是.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墙壁上又陆续被画上了各种各样的涂鸦。原本只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瑕疵.现如今却变得“姹紫嫣红”。不堪入目。、这时候,校领导不得不派人把墙壁清理了一番。并打算抓住那些搞破坏的人。不过,自从墙壁被清洗得光洁如新以后.就再也没有人采涂鸦捣乱了。  相似文献   

7.
自己发点电     
讲个笑话。 一天一个老大出去,看见两个小兄弟在路上围着一堆钱说话,就走过去问个究竟。俩小兄弟说:“我们在比赛说谎,谁说的谎话最大,这钱就归谁。”老大一听大怒,“你们怎么能这么不诚实。看看我。从来不说谎!”俩小兄弟一听,赶紧把钱推到老大那说:“你赢了.这钱归你了。”  相似文献   

8.
《知识窗》2011,(5):61-61
队长在森林里迷路三天了.筋瘦力尽,最后昏倒在地上。醒来以后.他发现自己躺在了木屋里.旁边坐着一位丑陋的巫婆。队长很感激地说:“是你救了我吗?非常感谢。”  相似文献   

9.
王静 《金秋科苑》2012,(3):22-29
美国人记住的中国人 在这一刻之前,“谢家麟”对许多人来说或许还是个陌生的名字,但这个名字自2月14日这一天开始在中国家喻户晓。事实上,早在半个世纪之前,“谢家麟”就已经存于美国人的记忆中了。  相似文献   

10.
去年国庆,我和爸爸去伯父家玩。听说伯父正在研究新世纪的电视机,一到北京,我这个电视迷就缠着伯父,打听新世纪电视机的功能。伯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明天带你到实验室里去看一下就知道了。”第二天一早,我就兴冲冲地和伯父乘车来到他所在的研究院。实验室里四壁空空,“电视机呢?”我正要问,伯父一把把我按在沙发上,然后一抬手,对面光滑的墙上出现了鲜艳的彩条。伯父又用右手食指在空中划了个“1”字,彩条就变成  相似文献   

11.
等待24秒     
刘东华 《知识窗》2010,(10):15-15
去南方某城.中途转车.因为时间很短,只好选择车站附近的一家“肯德基”解决午餐。在吧台前点好汉堡、饮料.加一包薯条。付钱时.服务员很客气地告诉我:“薯条还要等一下。”我随口问一句:“等多久?”服务员马上去附近的窗口询问.然后跑回来告诉我:“还要等待24秒。”她的回答,让我禁不住会心地笑了。  相似文献   

12.
古希腊曾有一位名叫伊索的聪明男子。一天,伊索正在乡村散步,一位旅行者拦住他问:“先生,请问还要多久才能到达城镇?”  相似文献   

13.
龚知栋 《知识窗》2013,(23):54-54
台湾“阳光男孩偶像团体”歌手Energy在《穿越一光年》中唱道:“爱过多久时间,穿越过几万光年.我们之间不是说好了.一切不改变……”显然,歌词中的光年被误用作时间单位.其实光年是距离单位.一般被用于衡越天体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14.
杜学峰 《知识窗》2010,(4):33-33
老班接手做高二(8)班的班主任.感到班里学生谈恋爱的不少,公开的就有好几对。 一次班会上.老班一本正经地说:“语文课本里有篇文章《孔雀东南飞》.头一句就是:孔雀东南飞.五里两徘徊。”下面有学生叫.“老师错了.是十里一徘徊。”老班说:“没错!你们现在有些人天天两人一起徘徊.五里等于十里了。  相似文献   

15.
王云 《世界发明》2003,26(6):32-34
据说有一次,古代京城画院,曾用“深山藏古寺”这一句诗为题,来考应试的画师。结果怎样呢?有的考生画成深山里林木环抱,中间有一座古寺;有的画成密林深处露出寺庙的一角;有的画成林木上空高高飘着一幅幡等。但是这些画都没有被选中,因为都没有抓住“藏”字。所有的画都在画面上露出了寺,没有“藏”好。既要让人看出有古寺,又要“藏”起来,这是个矛盾。可有一个画师解决了这个矛盾:他画了山峦起伏,林  相似文献   

16.
姜海霞 《知识窗》2010,(10):58-58
鲁迅自幼就喜爱猜谜。他在《自言自语》一文中深情回忆:“水村的夏夜.摇着大芭蕉扇,在大树下乘凉,是一件极舒服的事。男女都谈些闲天,说些故事。孩子是唱歌的唱歌,猜谜语的猜谜语。”事隔30年后,他在《长命灯》里留下了他儿时有记忆的唯一一条谜语:“白篷船,红划楫,摇到对岸歇一歇。点心吃一些。戏文唱一出。”  相似文献   

17.
父亲     
春节期间,父亲的形象,占据了《南方周末》一期报纸全部的16个版面。15个父亲或强悍或弱势,有好人也有坏蛋。我当时就想,六月份时一定要说谠‘父亲”这个词。在概代汉语词典》里,“父亲”的解释朴素无比:有子女的男子是子女的父亲。“父亲”“矿母亲”的解词一样,没有任何修饰。这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大气,也是一种深厚和丰饶。正如在所有的亲属称谓中,唯存‘父母”享用了这个“亲”字,父母之亲,无法取代,无可比拟。  相似文献   

18.
苗向东 《知识窗》2011,(7):15-15
钱永刚小的时候比较好动、顽皮。他常常把家里所有玩具摆一地.然后开始玩得不亦乐乎。当炊事员做好饭叫他吃时,他要么说等一下,要么说不想吃,继续玩。当爸爸下楼后,大家坐定开始吃了,他仍然玩自己的。有时实在饿了,便手也不洗,穿着拖鞋,甚至打着赤脚,就直奔饭桌。吃饭的时候,一看到肥肉就丢到桌子上,鱼刺和其他骨头,总是乱丢。有时菜不好吃,他就会大叫:“这也不好吃,那也不好吃!”甚至还会大叫道:“这个太成.这个太辣,这个没煮烂……”有时还有小半砚饭.就丢下.不吃了。他吃过饭的地方,往往是一片狼籍。  相似文献   

19.
希望     
谢胜瑜 《知识窗》2011,(11):1-1
提起“希望”这个词,我最不能忘的是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病房里.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从房间里看着窗外的一棵树,树叶在秋风中一片片地摔落下来。病人望着萧萧落叶。身体也随之每况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说:“当树叶全部掉光时。我也就要死了。”老画家贝尔曼得知后.在最后一片叶子凋落的晚上,冒着凄风苦雨爬到高高的常青藤枝头的墙面上.用彩笔画了一片叶脉青翠的树叶,最后一片叶子因此始终没掉下来。因为生命中这片希望的绿叶.病人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相似文献   

20.
添柴人     
一天,一个男孩从监狱里参观回来,他问爷爷:“为什么监狱里会有那么多坏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