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7 毫秒
1.
【目的】 了解近10年来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学术不端防范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方法】 以中国知网数据库为统计源,检索2007—2016年学术不端防范研究的相关文献,对检索结果的发表年份、来源分布、作者分布、被索引情况、主要内容、研究理论方法、提出的观点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国学术不端防范的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和期刊出版机构,论文发表和检测也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结论】 学术不端防范研究应当关注高校这一研究阵地,加强对学术期刊的管理,加强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研究,不断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编辑部对作者投稿进行第一次学术不端检测(以下简称“初检”)后,稿件中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发生动态变化的成因,探索初检后学术不端的主动控制措施。【方法】 从笔者的经历以及相关学者的研究文献入手,分析造成稿件在初检后复制比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结果】 稿件在初检后学术不端检测结果发生动态变化的原因是稿件之间的抄袭,并且抄袭与被抄袭的论文都未进入数据库,其中一篇稿件刊发并且进入数据库后,其他稿件的学术不端即刻表现出来;分布的主要群体是师生、学术团队、同事和学术研究合作者;大多数学术不端内容在投稿前就已经存在,少数为作者投稿后修改期间植入;检测软件自身算法缺陷以及比对数据库更新周期滞后都是造成学术不端的检测结果动态变化的原因。【结论】 为了大幅度降低初检后学术不端的出现概率,编辑部应当实行优先发表、缩短稿件的出版周期、刊发前复检和采用两种主流学术不端检测软件交叉检测来稿等措施;数据库公司应当保证数据的正确性,缩短数据库的更新周期;软件开发公司应当优化软件算法,最大程度地健全、完备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审稿功能探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研制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依托强大的数据库,能将编辑提供的稿件与库中已发表的文章进行快速全文对比,并给出比对结果。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来稿初审,有助于学术期刊编辑判断来稿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但其检测功能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局限性影响了该系统的查准率和查全率,检测结果也不具法律效应。因此,编辑在审稿时要利用该系统的查重功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照《著作权法》对稿件进行全面的分析判断,正确区分“合理引用”、“侵权”与“抄袭剽窃”。  相似文献   

4.
【目的】 综合分析在医学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工作中使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AMLC)时需要谨慎判别的一些问题,并针对学术不端行为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及合理处置。【方法】 结合在医学期刊登记稿件及审稿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概括分析医学论文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及处理。【结果】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不合理运用,在稿件学术行为鉴定中会导致优质稿件的流失及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为最大限度地预防论文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不仅要总结工作经验,科学有效地利用AMLC,还要在编辑出版全过程中进行有效预防。【结论】 坚决抵制任何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责任编辑要充分意识到自身的职责,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同时更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社会各界以及广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大力加强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5.
学术不端检测中的隐性重复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摘 要 【目的】研究科技论文中文字复制比较低但仍然存在学术不端的现象,以提高论文审稿质量。【方法】 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以及综合分析法。【结果】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检测结果多以文字的复制比来表示,但文字复制比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作者是否有学术不端行为,有的文章虽然文字复制比较低,但仍然存在不端行为。【结论】编辑不仅要检测文章的文字复制比,而且要切实履行编辑职责,运用不同方法审查稿件的隐性重复现象,提高编辑初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征,为识别与防范此类学术不端行为提供帮助。【方法】 分析从编辑实务中发现的3种隐性学术不端行为(不当署名、公式或图表抄袭及跨语种抄袭)的特征,举例说明根据这些特征判定相应不端行为的方法。【结果】 当稿件符合相应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特征时,编辑需特别关注并判别该稿件的隐性学术不端行为。【结论】 编辑应提高存疑、甄别和审稿的意识,编辑部应加强名单、签名和沟通管理,共同努力为学术出版质量把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梳理国内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特点、局限性及存在争议,提出针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启示与建议。【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与归纳总结,剖析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现状及问题;结合国内外资料调研及编辑工作实践,得出启示与建议。【结果】 国外研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时间较早,2009年国内成功研发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并将其投入使用后,抄袭与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被有效遏制;但对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局限性认识不足、过度依赖学术不端检测系统、设置的文字复制比阈值太低,引起新的学术不端问题,不利于引导学术研究和学术继承性、创造性发展。【结论】 (1)科技期刊编辑部应理性使用检测系统、设置合理阈值、科学界定学术不端行为,为规范学术研究、保证研究质量和及时准确发布研究成果建立正确导向;(2)科技期刊编辑部应与相关机构联合,建立统一的引用规范,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论文类型等采用不同的阈值,实行“人机”结合、精准检测;(3)建立学术不端审核机制,规范审核流程,提升编辑把关能力,形成以编辑为主、多方联合的多元防治体系;(4)应用新技术不断提升检测系统查准率,提供更多服务功能,满足不同学科及新型出版方式的多样化需求;(5)建立学术不端法治体系,建立终身信誉制度或荣誉准则制度,开展科研诚信终身化与常态化教育,相关单位将学术道德纳入人才评价体系,促进学术生态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立体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提出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立体策略。【方法】 利用逻辑推理法、举例法及综合分析法,分析学术期刊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从作者、责任编辑、审稿专家、主编四个维度分析不端文献出版的原因。【结果】 构建了立体防范学术不端论文出版的策略:初审前把关作者提供的基本信息;审稿时严格把关学术不端行为;加强主编监督机制;出版后建立问责制度;重视总结经验教训。【结论】 立体防范策略能够更全面地防范学术不端论文的出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策略,为期刊完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管理控制理论分析学术期刊的学术不端防治体系,按照管理控制时机,从期刊出版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通过网络调研和文献分析法,对《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进行总结和提炼。【结果】《图书情报工作》的“三期治理”策略体现在:前期防控——坚持正面教育引导,强化学术诚信自律;中期管控——严控编辑出版过程,规范相关主体行为;后期治理——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加大违规惩处力度。【结论】可通过强化联盟化防控机制、优化稿件全流程管控机制、细化编辑职业发展机制和深化技术辅助研判机制等策略,完善期刊的学术不端行为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作者学术不端知识(Knowledge)、态度(Attitude) 、行为(Practice)(知行信,KAP)状况,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风气提供参考。【方法】自行设计作者学术不端KAP调查表,以近4年在该刊发表论文的作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发送E-mail对其开展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作者对学术不端行为持抵制态度,但对学术不端现象的认识尚不全面,尤其是在参考文献引用、自我剽窃,肢解型、变换语种型一稿多投、合作署名方面还存在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误区。【结论】 要遏制学术不端行为,除依靠作者加强自律,学术期刊加强宣传及审查外,还有赖于学术评价机制及相关监督、惩戒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为个案,分析相关期刊在发现该学术不端后对其论文撤销的情况,以期为我国学术期刊的撤销论文规范提供参考。【方法】 以新闻报道中董鹏发表的论文为样本,对相关期刊撤销其学术不端论文后,中国知网中还剩下的论文及相应的撤销声明进行检索,分析相关期刊撤销论文的行为。【结果】 董鹏学术不端事件于2016年被报道,截至2018年1月2日,其66.02%的论文仍原样保留在中国知网中,0.12%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中撤销并刊登了撤销声明,33.86%的论文被相关期刊从数据库直接撤销。【结论】 受我国目前暂无完善的撤销论文制度及撤销论文意识不强等因素影响,学术不端论文未撤销和撤销论文未刊登撤销声明的现象较为严重,需要政府与学术团体、作者机构、数据库机构、期刊、读者和作者采取适当措施,共同净化我国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2.
董兴佩 《科学学研究》2011,29(7):965-972
 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文化道德观念、学术行为及学术成果的公共性、我国与西方国家对违法行为的控制模式的不同决定了我们以外国法为据要求将学术剽窃行为犯罪化并不具有正当性。如果效法西方部分国家将学术剽窃行为犯罪化,则无法取得预期的社会效益,也有损于学术自由;并将会面临巨大的刑法成本支出,有违刑法的效益原则。我国学术规范的建设和教育尚待深入,学术自治远未实现;规制学术剽窃行为的学术惩戒规范及民法业已存在,但尚不健全且未得到有效实施,所以,学术剽窃行为的犯罪化并不符合刑法的必要性原则。因此,对学术剽窃行为的规制应以努力改革学术管理体制,实现学术自治,同时建立健全学术惩戒规则、民法等学术剽窃行为规制制度为优先选择,而不宜贸然进行学术剽窃行为的犯罪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学术不端行为的治理政策。【方法】 从政策工具分析角度,对美国治理学术不端行为政策进行量化分析,研究治理政策、处理流程、可用的措施工具及考虑因素等;对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进行文本抽取分析。【结果】 治理政策主要包含学术不端行为界定及标准、机构责任、审查和调查程序、对举报人保护的4个方面。案例实践表明:绝大多数案例均受NIH基金资助;90%以上通过自愿和解协议解决;实际处罚期限与政策规定较一致;涉及的论文多被撤销,且通常由作者提出。监督和禁止研究主要涵盖雇佣聘用、合同或分包、咨询、基金资助4个方面的内容。【结论】 对学术不端行为的多阶段处理程序、呈梯度的工具措施能够为我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浅议学术不端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本须先清源.通过对国内外学术不端理论的对比分析,探讨了学术不端产生、发展的渊源和背景,对于惩治学术不端,促进学术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反学义腐败,不要反错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6.
北大“王铭铭事件”爆发后,引起学术界很大震动,学者们纷纷批评学术界的不诚实行为;继续开展学术界的道德纯洁活动很有必要,我也认为剽窃行为是学术界出现腐败的表现之一,北大对“王铭铭事件”的处理也是恰到好处的,起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作用。北大不愧是北大。但是“王铭铭事件”经过某些媒体炒作,被作为“学术腐败”的主要甚至是唯一内容,一些科技界的官员纷纷发表讲话、文章,更是把反“学术腐败”、科技界腐败的矛头对准科学家;硬是把科技界反腐败的水搅浑了。 学术界有腐败,科技界有腐败,这个腐败主要还出在科技界  相似文献   

17.
《Research Policy》2019,48(9):103805
Current incentives for publishing in academic journals result in a “winner-take-all” contest-like situation, with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publishing research in quality journals. At the same time, empirically, we observe a greater incidence of research misconduct.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summarize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misconduct problem, to show why it may persist in the absence of conscious remedial action, and to discuss solutions that help lower the likelihood of spurious research escaping undetected. A simple model is constructed to emphasize that there exists the potential for a Prisoners’ Dilemma in academia, where scholars engage in misconduct at equilibrium (the Academic Dilemma). The paper then examines why conventional “centralized” regulatory solutions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are not likely to succeed in resolving the problem, analyzes the properties of a decentralized solution utilizing blockchains, and argues that once incentive structures in academia are factored in, a permissioned blockchain may emerge as an effective middle-ground solution for mitigating scientific misconduct. In doing so,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new technologies and recent advancements in Open Science for battling misconduct, and takes stock of the evolving nature of academic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18.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四维度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影响因子及敏感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个人压力、个人素质、组织制止和环境支持四个维度对成果内容型不端和社会关系型不端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两类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及其力度有所不同,个人素质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负向影响力,且影响力度均为最大,个人压力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环境支持对社会关系型不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组织制止对成果内容型不端行为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力。据此,应注重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素质,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建立适度的组织惩戒和社会惩戒制度,并努力创建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