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化学实验研究中,有很多需要将物质点燃的实验,一般最简单的办法是用火柴或用酒精灯点燃。但笔者通过长期实践,发现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中白磷的点燃;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时白磷的点燃;白磷、红磷着火点高低对比实验中磷的点燃;可燃性物质与空气或氧气混合的点燃爆炸等。按传统的方法点燃方式均存在不足之处,如果改用电点火方式则可弥补,同时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介绍几个电点火实验,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改进课本上关于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如图1,是将燃烧匙内的红磷从酒精灯上引燃再放入集气瓶中。在此过程中一方面集气瓶中的气体受热膨胀扩散出去导致实验误差较大,另一方面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扩散到空气中会污染空气。改进方法:如图2,取绿豆粒大小的白磷放在注射器中,注射器置于装有沸水的烧杯上方,利用水蒸汽使温度达到白磷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NO在常温下可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NO2极易溶于水这个原理,设计出装置并通过20组数据,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为21%的改进方法,完全可代替红磷燃烧测定空气含氧量的装置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是九年级化学的一个重要实验,其实验原理中抽象的气压变化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利用气体压力传感器检测实验过程的气压变化,通过实验测得红磷燃烧前后集气瓶内的气体压强,进而求得空气中氧气含量,有助于学生对实验原理的深入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气压变化"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阐释了此研究对于中学化学实验及其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氧气体积含量的测定实验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经典实验。针对现行三套教材中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文中对此实验进行了创新设计,即利用红磷燃烧后集气瓶内外能形成压强差这一原理,设计了美丽的喷泉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6.
高一化学课本上第一章红磷在氯气中燃烧实验存在如下缺点 :1.操作复杂 :此方法需制取氯气、点燃燃烧匙中的红磷、把燃烧匙移入盛氯气的集气瓶中三步操作 ,每步操作必须干净利落 ,否则要花费大量时间。2 .由于实验过程中有氯气逸出 ,造成环境污染。3.不能控制红磷与氯气的反应速度。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现对本实验做如下改进 :一、实验装置1 .平底烧瓶  2 .内吸有浓盐酸的胶头滴管3.内盛少量红磷的燃烧匙  4.高锰酸钾晶体5 .氢氧化钠溶液  6 .烧杯  7.水止夹二、实验操作及现象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2 .氯气的制取 :把胶头滴管内的部分浓盐…  相似文献   

7.
铜与稀硝酸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要实验之一,由于生成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使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时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法或装置,但也还存在诸如装置复杂,操作不方便,稀硝酸用量大等问题。为了简化实验装置,降低试剂用量,并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笔者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8.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不应忽视的一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一般常用钟罩或广口瓶进行实验。在读数时钟罩或广口瓶内水面与水槽里水面(广口瓶里导管口与烧杯内水面)的不相平,对实验结果有没有影响呢?以图1为例,进行分析(假设实验中的其他操作都是规范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硫在氧气里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二氧化硫,该气体有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按原教材所做的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就会扩散到空气中。实际上做此实验时,在高温条件下,硫还能跟铜、铁等金属(注:燃烧匙是铜匙铁柄)直接化合生成硫化物而将燃烧匙腐蚀。鉴于此,要避免上述负面影响,笔者做了如下实验改进。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化学中,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的实验设计是:如图1,把一块白磷放入热水中,盖上铜片并在铜片上各放一块白磷和红磷观察现象(白磷的着火点40℃,红磷的着火点240℃)。从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很容易总结出物质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与氧气接触。②物质达到着火点。但该实验存在:①实验中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会污染环境;②实验不能说明要燃烧物质必须具有可燃性。为此我们进行如下改进: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演示实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实验装置方面展开进一步探索。经过多次研究发现,利用分液漏斗能起到储水和排水的作用,可控制植物光合作用生成氧气的排出量,使实验装置操作更简便,实验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亚甲基蓝是一种深绿色有铜光的柱状晶体,溶于水中呈蓝色。亚甲基蓝在碱性溶液中会被葡萄糖还原成无色物质,使得溶液颜色消失。而所得的无色物质又极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重新生成亚甲基蓝,从而使溶液恢复蓝色,以此反复,直到葡萄糖或氧气消耗殆尽,此实验被称为"蓝瓶子"实验。虽然此实验操作简易,但对反应物浓度有一定要求,我们通过更换还原剂,使用维生素C代替葡萄糖,该反应无需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精简了步骤,并减少了物料投入,使得该实验更绿色,更具有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空气中氧气含重演示仪辽宁省本溪市立信小学徐庆华,栾传伟,王显振该教学仪器是根据小学自然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设计制作的。具有结构简单、直观性强、实验效果明显、操作简便的特点。以往实验是在玻璃水槽中加水,然后用玻璃钟罩罩住点燃的蜡烛,待蜡烛...  相似文献   

14.
小学自然第十册第6课《氧气》中要使学生操作完成并认识氧气会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其氧气与铁丝燃烧实验是否成功,我认为取决于两个关键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5.
概况: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第一个定量实验,做好这个实验,对学生今后学习化学影响极其深远。但现行初三《化学》教材提供的实验存在污染环境,结果偏差较大的缺点。其他书刊提供的一些方法虽然能消除污染并使测定结果较为准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例如,不安全因素等。我们针对这些不足,对影响本实验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全面测试,经优化组合,开发了电热石棉燃烧匙的新方法,该方法具有安全,测定结果准确,实验成功率高,实验现象显著,不污染环境,各种损耗降低到最低限度、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材料易得、制作容易、价格低廉等优点。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实验采用开放式的装置如图1所示,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弥漫在教室的空气中,白烟中的五氧化二磷极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并与水反应生成有剧毒的偏磷酸危害师生的身体健康。因此,各版本的教材都注明该实验要在通风橱中进行,但教室内一般没有安装通  相似文献   

17.
交通事故告诫我们,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对生命造成严重的伤害。同样,如果违背实验规则,对实验不慎重不谨慎,安全意识淡漠,最终会对师生造成严重的伤害。据报,北京某中学的学生在制取氧气时,因试管中有极少量的红磷而发生爆炸,学生严重受伤。多年前,我市某中学的学生在实验时,未经教师允许私自将小块白磷包藏于衣服中带出实验室,致使白磷自燃引燃了衣服,对该生造成了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全日制高中化学教科书(第二册)对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作了如下描述:把2cm×5cm的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点燃纸片立即伸入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教学实践表明该实验成功率非常低,笔者对此实验从理论和实践操作两方面作一些探索。(1)对实验条件的理论分析该实验成败的关键在于:①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了铝箔与氧气的接触使反应难以进行;②教师没有掌握好铝箔的厚度,过厚的铝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单质铝与氧气的接触;③铝箔燃烧实验对氧气浓度的要求较高,在引燃铝箔的过程中因操作不当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氧气的火焰颜色是个难度较大的实验,由于点燃时使用玻璃导管,燃烧时的淡蓝色火焰受钠元素黄色火焰的干扰。多少年来有许多教师在不断地进行探索与改进,但效果一直不佳。我们根据前辈的经验与教训,在点燃装置中引入石墨导管,能达到演示实验的要求。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是介绍用红磷演示白磷自燃的方法.其实验原理是:红磷在隔绝空气加热达到其升华温度(416℃)时,即变成磷蒸气,磷蒸气遇冷凝结,生成白磷.若使磷蒸气分散凝结在纸条上,当纸条与空气接触时,由于大量白磷小颗粒被氧化,产生的热量使附有白磷的纸条发生燃烧.一、实验方法1.在干燥试管中加入0.1~0.2克红磷.然后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使管口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