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数控系统中连续微小线段的加工,提出一种前瞻的方法。结合段间圆弧过渡,简化S加减速,双向前瞻缓冲,实现各段起点速度、刹车速度和终点速度的计算,从而达到段间速度平滑过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计算量小、处理速度快、速度变换柔和等优点,可以满足数控系统实时快速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2.
对模具高速铣削加工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模具高速铣削加工的刀具系统、机床系统、CNC控制系统、CAD/CAE/CAM软件系统、安全防护和实时监控系统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了模具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复杂曲面笔式加工的直接插补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复杂曲面笔式加工时位于曲面上的空间曲线型刀具轨迹,给出一种直接插补算法.即对以投影方式形成的位于曲面上的空间曲线形式的刀轨,根据导动曲线和刀触点轨迹线之间的几何运动关系,通过泰勒展开近似得到刀触点轨迹线上插补点所对应的导动线的参数,再反求间接得到刀触点坐标,从而生成控制机床运动的指令.该方法的实现扩充了CNC系统的轨迹控制功能,提高了复杂曲面的加工效率.仿真结果表明算法可行而且有效.该算法也可以应用到整体曲面加工中.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高速加工中刀具选择、加工工艺、工艺参数和数控编程均做了详细的论述,并对高速加工提出了较为完整、可行的加工思路。  相似文献   

5.
将时间分割法插补原理用于开环CNC系统;研制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分析了插补精度和插补速度;提出了圆弧自动过象原理和步进电机升降速的控制方法。这种插补方法可获得较高的插补速度和插补精度,易于用八位微计算机实现  相似文献   

6.
Separate characteristic of the tangential ultrasonic vibration assisted grinding(TUAG)machining is analyzed based on TUAG process, and a critical speed formula is given to correctly set the machining parameters to insure the separate characteristics of TUAG process. The critical speed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ultrasonic vibration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but also to the grinding wheel velocity and the cutting point space, and the grinding force can be decreased during the TUAG process with separability. Grinding force experiments are conduc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7.
针对非均匀有理B 样条 (non uniform rational B spline, NURBS)曲线高速高精加工过程中计算负载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两级插补机制的NURBS曲线插补器方案,在主控端执行第一级插补,完成曲线预处理等粗插补工作;在运动控制端执行第二级插补,完成加减速及实时位置输出等精插补工作。同时,设计并开发基于ARM FPGA架构的实验平台,可用于两级插补器的实验验证,具有一定的现实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NURBS曲面快速高精度实时差补,提出了基于修正型sigmoid函数的动力学模型,给出了最大速度、弓高误差、加工曲线的曲率半径和插补周期之间的约束条件.该模型在满足jerk、加速度、速度均连续的前提下,将常用的三次多项式S型以及三角多项式S型动力学模型的15个分段数减少至3个.在此基础上,提出采用差商代替导数的优化Adams算法,避免了常用的Taylor展开所遇到的高阶求导计算,求取了差补周期参数.最后通过减少低次零值B样条基函数的计算,对De Boor-Cox递推算法进行了简化设计,提出了精简型De Boor-Cox算法,缩减了计算量.仿真分析表明,所提算法可根据加工路径有效控制进给速度,在保证加工精度的同时,使计算量得到减少,提高了运算速度.实验结果显示本加工方法可以正确计算目标参数,并适合应用于实际加工系统.  相似文献   

9.
切削过程的加速控制不仅影响切削加工的效率,同时也会产生加工过程的冲击、过切和振荡,影响加工对象的轮廓精度.本文在分析高速切削加工特点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新的加/速控制策略,它可在PMAC多轴运动控制器所构造的CNC数控系统环境下,首先对NC加工程序进行预处理,针对各程序段之间的几何关系对各切削加工程序的加速进行规划,根据伺服电机所允许的最大动态扭矩选取最大加速度,计算各控制轴加速时间常数,修改原有的NC程序,从而达到最短切削时间加减速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速切削加工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综述了高速切削的概述、优点、发展应用,同时也阐述了高速切削的技术要求,分析了高速切削机床、高速切削刀具。最后展望了高速切削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汽车玻璃钢化模具生产中依赖五轴机床加工的问题,提出以离散化曲面片拟合钢化模具工作型面的方法。首先根据玻璃模型的微分几何特征计算得加权平均弧长,按照等弧长等原则剖分玻璃模型,并设计风栅片的尺寸、公差,确定其技术要求;研究了风栅铝片三轴铣削加工中装夹方法、刀具选择、走刀规划以及切削参数确定方法;通过设计纵向靠尺的方法实现大量铝片的精确装配。结果表明,该方法生产出的风栅成型模具符合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拜读某高等数学教材中发现了答非所问的速度改变问题,该教材某例题把速率改变的结果当成了速度改变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澄清加速与减速是对速率改变而言,而速度单增与速度单减是对速度改变而言。借助函数单调性判定定理,澄清用的符号判定速度改变(速度单增(或速度单减)),而非判定速率改变(加速(或减速)),完善该实例。本文进一步解决了如何用构造的符号判定速率改变的问题。有意思的是加速与减速,可能是速度单增,也可能是速度单减,体味数学中关于正(或负)号美。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Pro/E模具数控铣削加工的基本流程,实现了烟灰缸凹模数控加工的全过程,分析了如何利用Pro/E NC模块进行数控加工仿真并得出最终产品及NC代码。实践表明,基于Pro/E的数控加工技术能够在产品的设计及制造阶段有效地发挥作用,缩短产品的设计及制造周期。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两种常用的数控插补算法,即逐点比较法和时间分割法,并着重从复杂程度、插补精度与速度控制能力对这两种算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从中可以看出时间分割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的机床运动学仿真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体系统运动学理论的角度, 构建了机床各部件之间的拓扑结构和约束关系, 建立了三维多体模型, 开发了运动学仿真系统. 设计者可在虚拟环境下观察到整个机床的运动加工过程, 准确了解零部件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运动参数, 判断零部件的姿态, 并可在样机试制前对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精确的预测和改进, 保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和降低成本. 该仿真系统用于CK1416高速高精度数控车床的设计, 所得到的滚珠丝杆角速度曲线、拖板位移曲线与理论结果一致, 从而证明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目前连杆模具传统加工工艺的现状,针对传统连杆模具加工工艺的不足,提出了应用CAD/CAM/HSM加工集成技术来进行连杆模具加工的工艺制作方法。该方法先采用CAXAME2004软件进行工件的三维实体造型,然后利用CAXAME2004软件生成进行机械加工的粗加工、精加工刀具轨迹,通过轨迹仿真检查无误后,将加工轨迹转换成高速切削方式下的NC代码,并利用HSM-600高速铣削加工中心完成加工过程,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模具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凸轮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利用Inventor软件设计凸轮轮廓,并根据生成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图判断凸轮轮廓曲线性能的优劣。该方法融合了图解法和解析法两者的优点,使得凸轮轮廓曲线设计更为简便、精确,对缩短设计周期以及后续凸轮数控加工都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NAK80材料曲面高速铣削表面质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研究了模具制造业中常用的NAK80材料的表面粗糙度形成及曲面高速加工工艺参数的选择策略,分析了NAK80材料在高速铣削加工中以铣代磨的切削机理。结果表明,NAK80材料适合高速加工,在未来将成为高级橡塑模具的主要应用材料。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球头铣刀高速铣削过程铣削力建模与仿真。考虑了作用在前、后刀面上的正压力和摩擦力,建立了高速铣削加工中局部铣削力模型,在上述基础上建立了整体铣削力的模型。通过铣削实验,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0.
交流调速控制系统是自动化学科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具有与工程实践联系密切、实用性较强等特点,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针对该课程本身的特点,提出了3个方面的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手段的创新和考试方式的改革。所提出的改革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进行了实践,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