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抗日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因而中国也是当时世界矛盾斗争在远东地区的焦点。抗日战争时期各大国不同的对华政策反映了他们在远东地区利益的统一和对立。本文仅就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作一点浅析。抗日战争时期苏联的对华政策是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但大体上可以以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和19士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取得胜利为界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31年日本发动侵华的“九·一八”事变到1939年9月德国发动侵略波兰的战争…  相似文献   

2.
田雨 《历史学习》2010,(10):7-9
1931年9月,日本侵华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旨在侵吞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要发动这场侵华战争呢?  相似文献   

3.
国旗下讲话     
今年9月18日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71周年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命令它的“守备队”炸毁了沈阳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制造了“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九.一八事变”是日本法西斯大规模武装侵略中国的开始,中国人民长达14年英勇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也从此揭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
严冬 《学习之友》2006,(9):60-61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14年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日本对华战争中代价最小,得利最大的一次侵略行动。日本轻易占领东三省后,又以东北为基地,向关内步步进逼,直到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半壁河山沦陷,伤亡3500多万人,财产损失更不计其数。因此,7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仍有必要认真反思“九·一八事变”的教训。  相似文献   

5.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后,继续扩大侵华战争,占领了东北。1933年1月3日又占领山海关、九门口,然后大举进犯热河。平、津危急。1月17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发表了《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入华北  相似文献   

6.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大陆政策的必然结果,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日本关东军在军部的鼓励下,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对中国东三省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开始.  相似文献   

7.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1933年“热河事变”,日本法西斯的铁蹄践踏了中国的大好河山,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1934年春,在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领导下,上海的进步电影工作  相似文献   

8.
关东军的由来闫庆生在中学历史教课书中,当讲到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大举向中国东北三省进攻时,就提到了日本关东军是这次事变的主要策划者和侵略主力。此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地区长达15年的占领中,关东军实际上操纵着伪满帝国,对东北人民实行...  相似文献   

9.
“一·二八事变”是日本继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上海发动的一次战争冲突。1932年1月28日晚,日军突然向闸北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发起攻击,随后又进攻江湾和吴淞。  相似文献   

10.
试析“九·一八”事变中英国对日本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汪文军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拉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序幕,日本的侵略扩张不仅威胁着中国的生存,也威胁着英国在远东的利益。对此,“英国采取了软弱的和解...  相似文献   

11.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突然发动了武装进攻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不到三个月,就顺利地占领了整个中国东北,这就是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中,美帝国主义扮演了极不光彩的角色,它不仅不对日本发动的这场侵略战争加以干涉、制裁,反而采取了积极纵恿和支持的绥靖主义政策。美国  相似文献   

12.
以蒋介石集团为核心的南京国民政府,是维护中国四大家族根本利益的政权。这个政府对日本的侵略政策,从“九·一八”到“八·一三”,发生了由不抵抗到被迫抗战的变化。本文把这个时期分为三个阶段,以便从复杂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它的规律性。一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3年5月《塘沽协定》。这一阶段蒋介石在“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方针指导下,其对外政策是采取亲英美、反苏和对日不抵抗的政策,对内是集中军事主力“围剿”中国工农红军,镇压人民的抗日救亡运动。日本帝国主义在田中内阁时期,早于1927年6月下旬及8月13日,先后召开两次  相似文献   

13.
“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的侵略事件。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了沈阳、安东(现丹东市),本溪、营口、长春、吉林、齐齐哈尔等地,到1932年2月6日占领哈尔滨止,仅仅4个月18天,由于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整个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0万同胞皆沦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九·一八”事变的缘起日本帝国主义蓄谋侵略中国由来已久。早在明  相似文献   

14.
在纪念伟大的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这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日子里,回顾历史,会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教益。 早已对中国抱有侵略扩张野心的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实行不抵抗政策,使日本侵略者得以迅速侵占了我国的东北。接着它又把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并于1937年制造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5.
1937年8月13日,日本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集结部队,向驻守在闸北宝山路和八号桥的中国军队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抗战,淞沪战争揭开序幕。历史事实告诉我们中日淞沪战争正式发生在8月14日。一、“虹桥事件”——日本增兵上海“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北平、天津等华北地区,近卫文麿内阁批准日本军方提出“三个月内解决”中国问题的速战速决计划,日本悍然决定全面侵略中国。7月17日,日本政府召开五相会议,决定动员40万军队用于侵华战争,要用武力灭亡中国。8月7日,日本政府又召开四相会议,根据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加快了全面侵华的脚步.为了实现其"大陆政策",尽快解决"中国事变",从事了一系列染指我国西藏的阴谋活动,并且在其拉拢上层僧俗贵族的同时,还向西藏派遣了大量的特务进行活动.  相似文献   

17.
1931年发生于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者有预谋,有计划的侵略中国的事件,这已是史学界的公论。同时,笔者还认为,“九·一八”事变与日本策制的“北进”战略亦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是发动侵苏战争的序曲。敌视和进攻社会主义苏联,是日本蓄谋已久的称霸远东的侵略计划之一。在十月革命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便企图‘北满州北部和西伯利亚纳入日本劳力范围”’“,1917年底,日本政府打着反希尔什维主义的旗子向协约国提议日本军队派往西伯利亚,并表示愿意单用日本的力量来对苏俄进武装干涉,以便趁机“占领满州北部及…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问题,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认识、逐渐演变的过程,有时认识有反复,政策也就出现反复,直到“九·一八”事变后四年多的1935年底才基本完成,在西安事变前后它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并在“七·七”事变前后付诸了实现。“九·一八”事变后,面对着急剧上升的中日民族矛盾,以王明为首的临时中央做出的判断是;a、“九·一八”事变是反苏战争的序幕。①b、“九·一八”事变意味着国际帝国主义者将和中国各派军阀联合起来对付中国工农红军。②当时党内的领导人并没有把“九·一八”事变看作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变中国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长期战略的起点,当然也并没有看到日本侵略者的矛头是指向除汉奸以外的中国一切阶级和阶层的,而是认  相似文献   

19.
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在"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入中华大地时,强烈的民族尊严促使贵州民众融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国家意识中.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黔南事变"为分水岭的三个阶段中,包括中共贵州地下党在内的贵州各界有识之士组建了各式各样的抗战团体,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激发贵州各族人民投身到整个抗日战争的洪流中去.  相似文献   

20.
1931年爆发的“九·一”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适应其垄断资产阶级急剧向外扩张这一经济、政治的需要、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救亡运动和进行武装抗日的开始。而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37年“七·七”事变六年之间,全国各族各界人民是以抗日救亡运动为主要形式进行抵抗日本侵略者的。这个气势磅四、波澜壮阔的抗日救亡运动,是在当时国民党政府“总裁”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政策一再阻挠下进行的。那么,这个运动是由谁在不断号召、组织和领导的呢?历史的结论给以肯定的回答:是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