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运用博弈论分析竞技体育中运动员兴奋剂策略选择的有关问题,指出:在单人博弈模型中,运动员的兴奋剂策略选择除了受信息收集程度的影响外,还会受运动员风险态度类型的影响;在“怕吃亏”心理的作用下,个体项目运动员之间博弈的结果是服用兴奋剂对自己是较好的策略;集体项目运动员的兴奋剂策略选择过程较复杂,但在严格的约束条件下,完全理性的运动员不会使用兴奋剂。  相似文献   

2.
通过问卷调查大运会参赛者,并做出详细分析发现,福建省大学生运动员对自己使用兴奋剂的行为比较宽容,反对自己的亲人使用兴奋荆,而对他人使用兴奋剂持无所谓的态度;在不涉及具体个人时,既反对使用兴奋剂,又支持查禁兴奋剂,表现出了复杂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从大学生运动员对于兴奋剂使用的态度可知,兴奋剂问题所涉及的,如何将习得性的知识内化为深刻的理解和自觉的行动,是认识和应对兴奋剂使用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1、挑选运动员挑选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查一般通过三种途径:a、随机抽取b、事先确定标准c、目标检查2、通知运动员兴奋剂检查官或陪护人员亲自通知运动员接受兴奋剂检  相似文献   

4.
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与数字中国的背景下,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是反兴奋剂治理工作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该研究运用文献资料、规则分析等方法,以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为出发点,对国际反兴奋剂规则进行了梳理,探寻了新时代反兴奋剂治理下运动员数据权利的克减与保护。研究发现,运动员在反兴奋剂治理活动中应享有知情同意权、隐私权、拒绝权和被遗忘权等数据权利,但权利的实现却因克减边界的模糊性与反兴奋剂治理产生冲突。研究认为,通过坚持遵守反兴奋剂的基本原则及相关规则、规范运动员数据收集采集的操作程序和完善监管救济与相关技术等措施,可适当平衡运动员数据权利保护与反兴奋剂治理之间的冲突,推动实现反兴奋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就反兴奋剂过程中运动员享有权利的确认,反兴奋剂机制、环节过程中运动员的权利和维权举措等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1.反兴奋剂过程中运动员享有的权利我国宪法和法律确认的,运动员在反兴奋剂机制过程中享有的权利主要是与运动员特殊身份有密切关系的权利。(1)平等权运动  相似文献   

6.
张鹏 《体育科学》2023,(11):32-39
根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规定,未成年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国际体育赛事,由此也被纳入反兴奋剂规则的调整范畴。2021年修订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从概念厘定、适用范围、举证责任、披露豁免和处罚标准等5个方面强化了未成年运动员的保护。国际国内反兴奋剂规则仍存在条款设置难以达成设定目的、保护规则缺乏深度、个人信息保护缺漏等问题。以此为鉴,我国《反兴奋剂条例》中应增设未成年运动员保护条款,修订《反兴奋剂规则》的公开披露条款,补充《反兴奋剂规则》中未成年运动员的例外规定,强化未成年运动员的个人信息保护,从而促进国际规则与国内法、国内规则的有效衔接,积极参与国际反兴奋剂规则在未成年运动员保护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相似文献   

7.
《世界反兴奋剂条例》是国际体育界反兴奋剂斗争的纲领性规则文件,新修订的《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已于2019年11月在第5次世界反兴奋剂大会上通过,于2021年1月1日起实施。2021年实施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强调反兴奋剂斗争的目的是维护健康价值以及保护运动员的权利,增设《运动员反兴奋剂权利规则》;将《技术文件》增列至世界反兴奋剂主要规则体系中;设立新的兴奋剂违规类型——阻挠报复举报行为;新增对社会毒品的单独规定;增设受保护人员、业余运动员2类主体;新增“情节严重加重处罚”条款;明确肯定“认罪协议”制度;删除“故意”构成要件中的“作弊”要素;修订“赛内”的定义;提高对公平听证的要求。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积极参与了《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修订的意见征集工作。中国参照2021年实施版《世界反兴奋剂条例》颁布了全新的《反兴奋剂规则》。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保护已成为十分重要的话题。世界反兴奋剂组织为了保障运动员等反兴奋剂活动参与者的个人信息权制定了《保护隐私和个人信息国际标准》。该标准从信息主体权利赋予,反兴奋剂组织义务承担两个方面对反兴奋剂活动中的个人信息进行保护。对该规则的考察是运动员等信息主体在反兴奋剂活动中维护其个人信息权利的基础,也是保障反兴奋剂组织涉个人信息工作合规开展的前提条件。同时,该标准仍存在运动员个人信息处理过度、个人信息安全保障欠缺、个人信息权利行使困难和信息处理者责任后果缺失的问题,相关规定有向反兴奋剂组织过度倾斜之嫌。应当对该标准的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以期实现运动员与反兴奋剂组织间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教练员》2009,17(3):21-21
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运动员反兴奋剂参赛资格准入制度已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实施,此举是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和落实总局十一运赛风赛季和反兴奋剂工作要求,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提高运动员及其辅助人员自觉抵制使用兴奋剂的能力,将反兴奋剂关口前移,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保证运动员千干净净参赛和十一运会的圆满举办.国家体育总局于7月14日举办了十一运会运动员反兴奋剂参赛资格准入制度培训班.  相似文献   

10.
黄世席 《体育学刊》2011,18(6):22-26
随着兴奋剂制造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尿检和血检方法已经不能完全检测出某些新型的兴奋剂,因此国际体育界开始采用运动员生物护照技术,根据运动员生物生理指标的变化确定是否服用兴奋剂。该标准已经得到了若干国际体育组织和国家的认可,也得到了国际体育仲裁院的承认。我国未来的兴奋剂检测可以考虑采用该标准,但要首先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在充分保障运动员享有的隐私权、公正裁判权和公平听审权等基本权益的同时,也要对拒绝接受抽样或者错过抽样的运动员给予与兴奋剂阳性结果同等的处罚。尤其是对进行兴奋剂检测或者疑似服用兴奋剂的运动员,在裁决处理过程中要尊重其享有的基本法律权益,这是一般法律原则和国际人权法的要求,而不需要借助具体的法条。  相似文献   

11.
丛林  朱静华  丛军 《中华武术》2013,(12):62-62,58
在2013年8月第14届莫斯科田径世锦赛开赛前夕,美国著名短跑运动员泰森·盖伊、牙买加"疾风"鲍威尔以及白俄罗斯前铅球世界冠军米赫涅维奇接连跌入"药罐",相继被曝出使用违禁药物,这一起起兴奋剂丑闻震惊了世界体坛。田径项目历来是兴奋剂的重灾区,如何预防和最大限度地杜绝兴奋剂违规事件的发生,已经成为行政主管部门、广大运动员、教练员和随队医生广泛关注的问题。下面就结合2013年国际田联反兴奋剂的新举措和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谈一些看法,希望能对广大田径运动员和教练员有所帮助。一、认清形势,  相似文献   

12.
使用兴奋剂的危害主要有4个方面:一是对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极其有害,许多危害甚至是终身的.不可恢复的.竞技体育历史上已经发生过多起因使用兴奋剂导致的“猝死”事件。大量的科学研究也证明了使用兴奋剂对运动员身心健康的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对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权益内容及重要意义的分析,探讨了东京奥运会延期对处于获得奥运参赛资格边缘的运动员、存在损伤及濒临退役运动员以及兴奋剂处罚时限到期运动员参赛权益的具体影响。经分析发现,因疫情导致奥运资格赛的推迟和取消,影响了部分运动员的参赛计划、切断了其大部分的经济收入;对存在损伤和兴奋剂处罚时限到期的运动员而言,奥运延期给予该类运动员时间红利,使其有更大的几率获得东京奥运会的参赛资格;对濒临退役的运动员而言,年龄和体能都将成为他们获得更好竞技成绩的阻碍因素。针对以上影响,提出以下几点应对措施:(1)多维联动应对资格选拔规则的变化;(2)科学技术与训练理论的结合调控;(3)重点强化体能训练和心理状态调整;(3)加强对兴奋剂工作管理的力度;(4)做好延期期间运动员的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14.
赛外检查是一种常见的兴奋剂检查,通常也是高水平运动员接受最多的兴奋剂检查形式,运动员通常称这种检查为飞行检查.简称“飞检”,表明这种检查的突击性和时效性。实际上,这是兴奋剂检查工作开展早期产生的名词,根据《世界反兴奋剂条例》(以下简称条例),“飞检”的规范名称应该是“赛外检查”,其定义为:任何非赛内检查的兴奋剂检查。通俗地说,赛外检查是指非比赛期间对运动员进行的事先无通知的突击性的兴奋剂检查。赛外检查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可能在运动员训练期间,也可能在运动员休假或其他时间。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兴奋剂检查工作自北京奥运会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兴奋剂检查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我国的兴奋剂检查工作仍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兴奋剂检查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兴奋剂检查官的认真和专业,更离不开运动员、领队、教练员和队医的共同配合。因此,只有兴奋剂检查官、运动员、领队、教练员和队医充分认识兴奋剂检查工作的重要意义,认清兴奋剂检查工作的重大责任,统一思想,协同配合,才能确保兴奋剂检查工作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等阐述了兴奋剂对青少年的身心危害、青少年运动员对兴奋剂的认知现状以及反兴奋剂的措施,并提出相应建议,旨在引起相关部门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竞技体育中兴奋剂问题的研究多是从社会、心理、法律等的角度来分析的,本文则是运用博弈论理论来分析运动员兴奋剂行为及有关问题,以期从经济学角度解释竞技体育中运动员的兴奋剂行为及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是一个国家的希望,我国一向重视青少年运动员反兴奋剂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由于青少年运动员年龄小,对反兴奋剂知识了解较少,对使用兴奋剂的行为缺乏鉴别能力,容易发生兴奋剂问题。因此,加强青少年反兴奋  相似文献   

19.
《体育与科学》2020,(1):1-12
孙杨拒检案经过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两次听证,成为国际反兴奋剂领域的经典案例。本文回顾了案件的基本情况,对案件在国际泳联和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两次听证中运动员、国际泳联、国际泳联听证专家组、国际反兴奋剂机构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并对其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运动员必须明确了解自己是被谁检查的,参加样本收集活动的每位官员都应经过样本收集机构适当培训、任命和授权。反兴奋剂规则不仅仅规范运动员,也规范体育组织,对运动员的严格要求同样适用于体育组织。兴奋剂处罚有类刑罚性,规则不够清晰导致争议的时候,应该仿照刑事处罚"存疑有利于被告人"原则,立法不明导致解释不清的后果不应由运动员承担。虽然客观困难存在,但既然反对在体育中使用兴奋剂是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选择,那么体育组织就必须为此政策买单,外包兴奋剂检查并非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反兴奋剂条例》的有关规定,坚持“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原则,做好反兴奋剂的宣传教育工作,在征求相关项目管理中心意见的基础上,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于今年5月初开始针对国家队运动员开展反兴奋剂宣传教育活动,同时引导运动员自觉签署反兴奋剂承诺书,以提高国家队运动员反兴奋剂知识和意识,增强自觉抵制兴奋剂的能力。活动于7月底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