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多项式回归方法给出了施氮量与玉米产量间的关系,并对最高单产量及其施氮量予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3.
对杂交稻Ⅱ优明86进行施氮量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以195—240kg/hm^2产量高。在一定施氮量范围内,随施氮量的提高,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提高,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也提高;氮肥过多后,由于氮、磷、钾比例失调,影响了养分平衡的吸收,茎蘖数、叶面积、干物质积累减少,植株和稻谷的含氮、磷、钾率下降。因此,生产上高产栽培应掌握适宜的施氮量,水稻氮、磷、钾吸收率提高,产量高。  相似文献   

4.
高优503小麦品种在10月5日至11月5日范围内播种越早产量越高,每晚播1天,减产4.4kg/666.7m2.施氮量应视播期早晚不同酌情增减,在10~19kg/666.7m2纯氮范围内,播期越早,施氮量应少,随着播期的推迟,施氮量随之增加.各处理组合的产量,以A1B4和A1B3的领先,即10月5日播种、施纯氮10~15kg/666.7m2的产量均超过500kg/666.7m2,其他各处理组合均显著减产.  相似文献   

5.
施氮水平对小麦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小麦品种烟农19为材料,设置不同氮素水平,研究氮素对籽粒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水平的增加,小麦单位面积穗数显著增加,粒重逐渐降低,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施氮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施氮显著增加小麦籽粒产量,超过200 kg/hm~2后,产量变化无显著差异。在氮素水平0~20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籽粒容重、出粉率、硬度逐渐增加,但无显著差异,当施氮量超过200 kg/hm~2时,小麦籽粒磨粉品质参数呈下降趋势。粉质仪参数在施氮量300 kg/hm~2时达到最大值。在施纯氮0~300 kg/hm~2范围内,小麦面粉吸水率、面团形成、稳定时间随着施氮量增加逐步增加,当施氮量超过300 kg/hm~2时,小麦籽粒粉质仪参数则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黄淮海平原典型的小麦玉米两熟农作制为案例,进行了水氮耦合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上,麦玉产量随着灌水量增加而增加,灌2水比灌1水,产量增加幅度是2.60%~14.45%,浇水3次的麦玉产量与灌水2次的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因此,以小麦灌2水处理最好;在同一水处理上,麦玉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施氮量增加到22.5kg/667m^2时产量达到最高,施氮水平增加到30.kg/667m^2时,有所下降。因此,以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最佳。水分利用效率与麦玉产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所以,以小麦灌2水,单位耕地施氮22.5kg/667m^2时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好,此时对小麦而言可节水50m^3/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品种和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施氮方法对植株吸氮有很大影响.前期控氮,中期补施穗肥的方法可延长植株吸氮高峰持续时间,增加植株氮素总积累量,对防止植株早衰,增加稻谷产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都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 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再裂区设计,研究了4个不同播期、4种密度和4种尿素用量对皖油29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播期、密度和施氮量显著地影响油菜产量;播期和施氮量互作、密度和施氮量互作对油菜产量均产生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皖油29在六安种植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上旬、种植密度以37.5~ 45万株/hm2、尿素用量以375~45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0.
强筋小麦品质与氮肥施用技术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河南省推广面积最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高优503和新乡市农科所新引进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陕225-21系进行不同施氮量,不同施氮时期,不同氮肥种类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新乡地区中高水肥条件下,优质强筋小麦的品种施氮量应在最高籽粒产量和最高蛋白质产量之间,即每hm^2施纯氮165-210kg施氮重点在越冬,返青期和孕穗期之间,氮肥种类以尿素或氨态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玉米青枯病的危害程度与播种密度(X1),施氮量(X2)和施磷量(X3)的关系,并组建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对玉米青枯病病指影响的首要因素是密度,其次是氮,对病指影响的高互效应是X1X2,X1X3。最后对模型进行模拟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盆栽试验,以圆叶菠菜为材料,研究氮肥用量对菠菜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氮肥使菠菜的生物量提高了16%~63%,但增长量并不与氮肥用量成正比。硝酸盐含量却随着氮肥用量增加而升高,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逐渐增强,但硝酸盐含量并没有随着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增强而变小。  相似文献   

13.
辽东地区土壤全氮含量的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土壤全氮及其各种形态氮的含量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合理使用氮肥的主要依据.本试验对辽东地区土壤全氮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全氮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草河口,牦牛坞,五龙背,合隆,刘家河.对全氮含量较低的地区应适当提高氮肥的使用来改善土壤的肥力.  相似文献   

14.
在浙江省马铃薯主产区--丽水市,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马铃薯高产施肥措施对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试验表明,在当地习惯施肥基础上,提高氮磷至N-120 kg/hm2、P2O5-80kg/hm2,同时增施钾肥,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了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含量和净同化率.同时表明,增施磷钾肥不同处理效果不同,根据增产提质效果及实际效益,推荐施用量为:N-120 kg/hm2、P2O5 -80kg/hm2、K2O-170kg/hm2、农家肥104kg/hm2.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基施氮肥用量及播种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基施氮肥用量以 91 .1kg/hm2 纯氮为宜 ,播种量以 1 1 2 .5kg/hm2 为宜 ,小麦产量达 8380kg/hm2 。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 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水平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播种量的提高有效穗数增加,穗长、穗实粒数及分枝数下降;在播种量较低的条件下,增加氮肥用量可提高有效穗数和穗长度,但在高播量的情况下,增加氮肥用量对增加有效穗数及穗长度效果不明显;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穗粒数、粒重及着粒密度影响效果不明显;各个处理中,以A2B2处理产量最高,A2B3处理的产量次之,即播种量在40~60kg/hm2范围内,氮肥用量(纯氮)在270kg/hm2左右易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7.
基于分离到的2株能完全降解联苯胺的黄孢展齿革菌属,考察外源物质对该菌株细胞生长和降解联苯胺的影响,并对不同温度、pH值、接种量以及不同联苯胺质量浓度对菌株的生长和联苯胺降解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pH7.0、接种体积分数5%、35℃、40h条件下对质量浓度500mg/L的联苯胺的降解率达到了98%;添加不同碳源、海藻糖和蛋白胨能够促进菌体生长;以麦芽糖、酵母粉作为外加碳源时,能够增大OD-16对联苯胺的降解率.  相似文献   

18.
对烟草高效BD肥的试验示范表明:施用BD肥的各个处理烟株生长发育平稳,整个生育过程叶片颜色比对照浅,烟株较清秀;相同施肥水平下,施用BD肥能明显改善烟叶的烤性,原烟外观质量好,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均价等主要经济指标均高于常规处理;初烤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BD肥不仅可以改善烟叶香气质和增加香气量,而且其杂气、余味均均有较大改观,尤其是上部烟叶;5个处理中,综合表现较好的为施BD肥1249.5kg/hm^2.  相似文献   

19.
1、生菜的N、P、K含量与生育期有一定的关系,不论氮肥施用情况如何,生菜生长的前后期体内N、K的含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趋势,而P则没有明显的规律;2、施肥后较短的时间范围内,生菜体内N、P、K的含量均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生菜生长的中后期,体内N、P、K的含量与氮肥用量之间则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