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王静 《中国教师》2009,(Z1):421-421
<正>"因材施教"在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出自《论语·为政》"子游问孝"、"子夏问孝"。朱熹集注引宋程颐曰:"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  相似文献   

2.
子游是孔门中唯一南方弟子。孔子对子游的教育体现了高超精湛的教育艺术:一是"大道之行":孔子为子游讲述大同小康理想社会的特殊一课;二是"子游问孝":孔子对子游的个别化答问教学艺术;三是"子之武城":孔子借考察子游政绩对弟子进行现场教学。此外,子游与子夏、曾参、有若等的"同门辩学"也富有教育价值及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单衣顺母     
<正>【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译文】孔子的学生子游向孔子请教有关孝道的问题。孔子说:"现在人们讲的孝道,是说能养活父母就足够了。然而,对于那些犬马牲畜人们也能养活;如果我们对父母不恭敬的话,和饲养犬马又有什么差别呢?"  相似文献   

4.
典故两则     
【原典】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相似文献   

5.
刘枢尧 《中国教师》2014,(11):30-30
<正>古往今来,群雄逐鹿。天下之雄,其类有三:起于乱世,统天下猛士、骁悍雄杰者,枭雄也。甚得人心,弄权欺世,登万人之上者,奸雄也。唯有凌云壮志,斩毒棘而以身辟其路者,英雄也。杨雄曰:"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公,自少时励志于父业,为撰通史而苦修数年,洛阳相会后,承父职,任太史令。迁以人之耿直,谈吐之才起立于朝中,竟因护将李陵,以反逆而落狱。生  相似文献   

6.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迁平."  相似文献   

7.
岳起传     
原文欣赏岳起,鄂济氏,满洲镶白旗人。乾隆三十六年举人。五十六年,迁奉天府尹。前官贪黩,岳起至,屋宇器用遍洗涤之,曰:"勿染其污迹也!"逾年,擢内阁学  相似文献   

8.
杨震拒受金     
《后汉书》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  相似文献   

9.
一人极好静。而所居介于铜铁两匠之间,朝夕聒(guo,声音嘈杂扰人)耳,甚苦之,常日:"此两家若有迁居之日,我宁可做东款谢。"一日,二匠并至曰:"我等欲迁矣,足下素许东道,特来叩领。"其人大喜,遽(ju,仓促,急忙)盛款之。席间问之曰:"汝两家迁徙何处?"答曰:"他搬之我屋里,我搬之他屋里。"(选自清·游戏主人《笑林广记》)  相似文献   

10.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题。毕士安,字仁叟,代州云中人。乾德四年举进士。雍熙二年,诸王出阁,慎择僚属,士安迁左拾遗兼冀王府记室参军。太宗诏谓曰:"诸子生长宫廷,未闲外事,年渐成人,必资良士赞导,使日闻忠孝之道,卿等勉之。"端拱中,诏王府僚属各献所著文。太宗阅视累日,问近臣曰:"其才已见矣,其行孰优?"或以士安对。上曰:"正协朕意。"俄以本官知制诰,淳化二年,召入翰林学士。大臣以张洎荐,太宗曰:"洎视毕士安词艺践历固不减,但履行远在下尔。"  相似文献   

11.
单衣顺母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  相似文献   

12.
晋归楚钟仪     
晋侯(指晋景公)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日:"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伶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人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  相似文献   

13.
《论语·八脩》:“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这段孔子与子夏的对白颇为后人疑议。究其原因,乃在于其有多重阐释,实为解释学之经典范例,试刍议之,以为引玉之砖,引为学者们所注意。子夏被孔子认为是弟子中可以与之“言诗”的,孔门四科中,子夏被列为“文学”之属。《论语·先进》:“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朱氏彝尊《文水县十子祠堂》记曰:“徐防之言:‘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  相似文献   

14.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②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  相似文献   

15.
岐路亡羊     
《小学时代》2015,(Z2):66-67
古文回放机:杨子之邻人亡~①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②追之。杨子曰:"嘻!亡一羊,何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③路。"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杨子戚然变容~④,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门人不获所命。弟子孟孙阳出,以告心都子。心都子他日与孟孙阳偕入,而问曰:"昔有昆弟三人,游齐鲁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  相似文献   

16.
穆公尝请伯乐曰:"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 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之共 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 臣之下也。" 公其九方皋,使行求马。三月而 反报,曰:"得之矣,在沙丘。"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取之, 牡而骊,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弗能 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大患 曰:"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 其所不见。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 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论丛》2007,(7):91-92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材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  相似文献   

18.
节选文段晋平公~①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节选自刘向《说苑·建本》)注释①晋平公:春秋时晋国的国君。②盲臣:师旷是盲人,故自称"盲臣"。  相似文献   

19.
节选文段予;元丰乙丑;夏,为礼部贡院点检官,适与校书郎范公淳夫;同舍。公尝论颜子之不迁不贰;,唯伯淳;能之。予问公曰:"伯淳,谁也?"公默然久之,曰:"不知有伯淳耶?"予谢曰:"生长东南,实未知也。"时予年二十九矣。自是以来,常以寡陋自愧。  相似文献   

20.
孟子主张法先王,他说:"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离娄上》)又说:"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谓智乎?"(同上)荀子呢?也说:"凡言不合先王,不顺礼义,谓之奸言.虽辩,君子不听."(《非相》)可见荀子也是主张法先王的.但正是在法先王的问题上,荀子却对孟子进行了猛烈的攻击:"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祗敬之曰:'此真先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世俗之沟犹瞀儒嚾嚾然不知其所非也,遂受而传之,以为仲尼、子游为兹厚于后世,是则子思、孟轲之罪也."(《非十二子》)任继愈先生在他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中认定这是荀子"不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