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洲之于我,与其他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原本也只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神秘大陆。在八年的编辑生涯中,我与非洲三度结缘:一是2011年10月编辑了已故的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保平教授的文集《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二是2012年年初编辑了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李安山教授主编的《中国非洲研究  相似文献   

2.
2011,我的文     
2011年,我写了三篇文章:《清华失去的,正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在台湾,找中国》,《问道钟南山》. 我不是说这一年我只写了这三篇文章,事实上我写了大大小小五六十篇,不包括每天七八条微博.我的意思是,以上三篇不追风,也没有命题作文,却具有某种静静的力量.  相似文献   

3.
消息     
《编辑学报》2012,(3):229+306
"2011年版中文核心期刊·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名单本刊讯《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公布了入选的12种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按综合得分高低排序的名单如下:1)编辑学报;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编辑之友;4)出版发行研究;5)中国出版;6)编辑学刊;7)出版科学;8)中国编辑;9)科技与出版;  相似文献   

4.
师恩不敢忘     
《中国现代散文选》是我到人民文学出版社后责编的第一部套书.牛汀、向云休两位先生是我学做编辑工作的领路人.初入行便荣膺重任,他们手把手对我以言传身教.师恩不敢忘,今略叙如下. 《新文学史料》杂志创刊之初,我从人民文学出版社自办的文学进修班提前结业,被分配到五四文学组,担任助理编辑兼业务秘书,时间大约是在1978年10月.两年后,编辑室把《中国现代散文选》书稿交给我,让我来做这部三百余万字的大部头套书的责任编辑.从1980年下半年接受任务到1983年年末,七卷本《中国现代散文选》全部出齐.前后三年多的时间使我学到了很多,也为此后三十年的编辑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2011年岁末,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宋小卫研究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报》著文评点一年的学科进展,评述了当年的四部新著,包括赵月枝教授的《传播与社会》、喻国明教授的《微博力》、邱林川和陈韬文教授的《新媒体事件研究》及李彬教授的《清潭杂俎——新闻与社会的交响》.对《清潭杂俎》的点评是:该书从不同侧面讨论了新闻与社会的一系列命题,涉及理论、实践、研究、学习、读书、思考、文化修养、批判思维等.既含严肃思索,又兼文笔轻快,学术性与思想性相融合,从而感悟别样的专业意味.  相似文献   

6.
目前非洲网络出版具有三个不同水平的发展区域,以北非阿拉伯国家、南部富国为主的发达区域;以专制但又相对富庶、开放但又动荡的中部国家为代表发展中的第二个区域;以"非洲之角"为代表的穷国为极不发达的第三个区域.现实非洲国家网络出版各类指标在全球均属于最低,"非洲之梦"赢在发展速度与时间上.@@一 非洲网络出版之三个不同发展水平的区域及其特征@@与世界其他区域相比,非洲的网络出版相对滞后,这与世界其他区域的综合国力比较相一致.目前非洲总人口大约10亿多一些,互联网用户为1.18亿(2011年3月统计数据),比较2000年总计451万用户来说,非洲网络发展极为迅速.然而,非洲国家之间互联网分布很不平衡,甚至出现较为严重不平衡的格局,根据网络渗透率(即该国或区域网络用户人数与相应的总人口之比值,常用百分数表示)大体呈现出三种格局.  相似文献   

7.
同志为友     
六年前,偶尔从《光明日报》上看到《编创之友》改名《编辑之友》并公开发行的一期的“要目”,出版单位是山西人民出版社(后另立书海出版社)。这信息使我振奋和惊异:全国共有多少编辑人员,不得而知,估计人数总是很可观的吧!然而,几十年来,以编辑为读者对象的刊物,恕我孤陋寡闻, 却是少见得很,这《编辑之友》或者可算是第一家。而这《编辑之友》的出版编辑处,却是山西,我想,一定有一批热衷于编辑学研究的同志结集于斯,志在为中国编辑学的研究与发展进行筚路蓝缕的工作了。其魄力和胆略,自然令我钦敬。我是搞中国现代文艺研究的,对编辑工作也有兴趣,所以,对这《编辑之友》顿生好感,于是写成两篇谈二、三十年代有功于现代文学的两位编辑家的短文,取名“书与人漫  相似文献   

8.
1994年度非洲诺马出版奖最近揭晓,保罗·丁·泽立扎创作的《非洲现代经济史》第一卷《19世纪》获此殊荣。该书“对有关非洲社会和经济的本质与发展提出了前瞻性的挑战。”该奖由《非洲图书出  相似文献   

9.
一九八二年底到一九八六年初,我作为《人民日报》常驻记者在非洲生活了三年多。这期间,我们先后以坦桑尼亚和津巴布韦为基地,采访了东非、中非、南部非洲的十多个国家。如今,当我写下上面的题目时,多少黝黑亲切的面孔,多少醉人的异俗奇观,多少友情交织的往事,多少当记者的甘苦,一齐浮现脑际,涌上笔端。当我去非洲当记者时,非洲正遭受西方转嫁经济危机和严重旱灾的折磨,困难之大超出我的想象。以我们记者站所在地坦桑为例,它的农业逐年衰落,工厂开工率不足百分之三十,国民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年  相似文献   

10.
钦鸿 《出版史料》2003,(3):39-41
在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范泉先生交往的过程,也是一个向他学做编辑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与他的相识,就是为了我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作者笔名录》一事,而当时我也正兼任黑龙江克山师专的学报编辑;到90年代之初我倾力于《文艺春秋》月刊的研究时,我已经在南通市社科联从事专职的编辑工作了。20年来,我与他交往颇多,也收获良多,尤其在编辑方面更是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1.
国家主席胡锦涛上月开始了他在一年内的第二次非洲访问。这是在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高调举行之后,中国在对非洲外交工作的乘胜追击。胡锦涛主席本次精心选择的八个出访国家:喀麦隆、利比里亚、苏丹、赞比亚、纳米比亚、南非、莫桑比克、塞舌尔,其中既有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已经与中国建交的“老朋友”苏丹、赞比亚,也有新近复交的利比里亚;  相似文献   

12.
唐代编辑的重要经验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鼎盛时期,编的书也自然多。从编辑工作的角度看,有三部书的编辑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一)唐代建国后,天下方定,高祖李渊在武德五年敕令欧阳询等20人编辑的《艺文类聚》; (二)唐玄宗李隆基指令丞相张说领导徐坚等人编辑的《初学记》; (三)五代赵承祚编辑的中国第一部词选《花间集》。这三部书向我们提供了一条很重要的编辑工作经验,这就是:编书要有创见,要创新,要走自己的路。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13.
首先,对高等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年到来之前召开《中国编辑》工作研讨会表示赞赏。说到高教社与中国编辑学会和《中国编辑》的关系,我的印象是“三个非常”,即:对编辑理论建设非常重视,对编辑学会的工作非常支持,对办好《中国编辑》杂志非常尽心。高教社把办好《中国编辑》看成不仅是对全国编辑学科建设的贡献,而且是实现本社“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举措。这就把认识提到了战略高度。接受《中国编辑》出版任务以后,社领导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配备了精干的编辑力量,提供了有力的经济保障,今天又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来共同研讨,这些都是很好的兆头,  相似文献   

14.
赵航 《出版科学》2000,(2):59-60
南开大学中文系赵航教授写了一篇长篇纪实文章《啊,我的编辑老师们》,抒发了他对编辑的敬佩之情,也反映了他受命兴办我国第一个编辑专业的艰难历程。全文将由《编辑之友》发表。经征得《编辑之友》同意,本期摘发了其中的第三部分。题名系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看了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的大型记录片<走进非洲>我们非常兴奋.这部片子不仅使我们时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大陆有了新的了解,更重要的,它是我们中国新闻工作者自己拍摄的.在异国他乡的采访过程中,一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艰辛.希望贵刊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对钱子泉师《中国文学史》的审读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版工作》编者要我谈点编辑工作,我最近审读了钱子泉师的《中国文学史》,就谈谈对这书的审读意见。做编辑工作,要对作者作点了解。本书的作者钱子泉师,名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是我国著名的老一辈文史专家。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教授时,著有《四书解题及其读法》。钱师也在清华大学教授,对梁著意有不同,因另著《四  相似文献   

17.
在8月上旬召开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档案》分卷审稿会上,我见到了半月前刚刚谋过面的吴宝康教授.京郊怀柔一周间的朝夕相处,使我有幸与先生恳谈多次,早就萌生的采访先生的愿望也就终于得偿.与吴老半月前的见面是在"中国档案学会向曾三、裴桐、吴宝康授予档案学研究荣誉奖大会"上.这次向先生求教的话题便从获奖开始.吴老谦逊地说:"提起中国档案学会给我的  相似文献   

18.
余传友 《青年记者》2017,(32):73-74
在与非洲长期的交往中,黄皮肤的中国人形象逐渐进入了非洲人民的视野,并构建了较好的国家形象.据皮尤研究中心2017年的全球调查显示,中国在非洲国家的形象好于中国的整体世界形象.①然而,中国对非洲的认识显得纷繁复杂,种族偏见、同情及面对共同的历史困境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看待非洲的复杂视角.中央电视台非洲题材纪录片体现国家主流意志,旨在为我国观众呈现出客观真实的非洲形象.  相似文献   

19.
书人书事     
蓝英年与陈徒手蓝英年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年近古稀;陈徒手是《北京青年报》编辑,未及不惑。他们二人至今互不相识,怎么扯进一篇文章?我觉得他们有个共同点:最近几年都以随笔的形式,揭示本世纪作家的命运,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我认识蓝先生有三年多了。第一次见面是在《博览群书》杂志主办的一次聚会上。当时开了两桌饭。蓝先生长我近  相似文献   

20.
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谢天振,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著名比较文学学者、翻译理论家、《中国比较文学》杂志主编谢天振教授的《比较文学与翻译研究》一书(下称《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第1版)代表了目前中国比较文学翻译研究的新成果。全书比较清晰地勾勒出作者30年的学术研究轨迹,也比较集中且具体地展示了作者在比较文学与译介学两大研究领域的一些原创性学术观点。同时,《研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