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职教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并不断追求的。笔者通过近三年来对本市职教语文状况的调研分析以及自身的实践,感觉到要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需在以下六个方面用力气、下功夫、求突破。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吕叔湘先生有一个很精辟的观点:学语文,三分课内,七分课外。语文教育立足新课标,以语文教学实践为核心,从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为核心,从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及学习习惯的融合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陆义 《广西教育》2013,(26):32-3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能力、语言积累、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认识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作为语文综合能力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而中学阶段又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4.
王萌 《教学随笔》2016,(8):23-23
小语文教学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应仅仅是培养本学科解题的能力,它应该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扎实课堂教学,延伸语文课堂,让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5.
小语文教学不应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也不应仅仅是培养本学科解题的能力,它应该是以语文素养为立意,旨在培养学生为适应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一些基本能力,以培养和提升人的基本素养和品质的学科。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听、说、读、写)、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扎实课堂教学,延伸语文课堂,让语文素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与深化,使得教学目标逐渐从基础性知识能力开始向核心素养转变。在语文教学中则是要求教育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从内容上看语文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主要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学习方法、语文能力以及人文素养等内容,在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培养自然需要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精心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阶段开展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养与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中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文化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语文素养"是指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情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不只是普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同样也是职高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如何采取有效策略,切实提高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一直是职校语文教育工作者苦苦思索并不断寻求的。笔者通  相似文献   

10.
董莉 《学周刊C版》2011,(12):70-70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统一。为实现语文素养培养目标,教师必须加强语文教学环境的优化工作,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语文新课标理念的要求,在分析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探讨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加强学生积累和运用语言知识,培养学生优异的语文能力;组织学生鉴赏和吸收文学内涵,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熏陶和感染审美情趣,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2.
沈健 《学语文》2005,(2):50-50
新大纲指出,语文教学“在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要善于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中国古典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形式到内容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语文教师就应该结合大纲的要求,把诗歌中内蕴的美感通过点拨释放出来,让学生从中受到审美启迪,  相似文献   

1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所谓的语文素养,就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可以说,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就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袁文丽 《考试周刊》2012,(39):38-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制定,解决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5.
刘淑丹 《亚太教育》2020,(2):111-11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从语文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文学审美、语言建构,以此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钧 《成才之路》2012,(20):14-14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中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学语文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关注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王帼凤 《考试周刊》2011,(10):67-6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等。积累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提高语文素养必备的条件之一。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教师必须不断让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喜欢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语文综合素养重在“综合”,它以语文能力(拼音、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道德等的融合。那么,在一年级的汉语拼音教学中如何体现这种“综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呢?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25):23-24
说起当下教育热词,"核心素养"一词不得不提。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重要语文品格与语文能力。众所周知,文言是语文的重要组成,而文言启蒙的重要途径之一则是小古文。但是,目前小古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还不够高,也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在部编教材全面落地的当下,如何才能突破小古文教学的困境,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语文核心素养则从言语能力、思维提审、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四个方面提出要求,探索小古文教学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应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从整体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何谓语文素养?它是指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