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进伟大事业的中心任务,是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主线”和“纲”。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可以为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研究认为,顾明远教育思想蕴含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精神,在理论蕴涵、精神向度、实践路径上,以人民需求为起点,对教育的本质、价值与目的和教育现代化重大理论实践问题进行科学地阐释和反思,探寻中国教育改革的方向引导,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命题,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中国式现代化是教育先行的现代化,教育强国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对教育提出新要求新挑战,如大力兴办教育事业、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和改进生态文明教育、积极开展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要更好地发挥教育的作用,需要注重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高度谋划推动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国式教育现代化”,以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为统领、持续推进教育改革创新,着力构建适应中国式现代化需要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研制出台教育强国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3.
柯政 《上海教育》2022,(33):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使命任务的核心内容,并把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内涵、本质要求做了明确阐释,引发国内外、党内外强烈反响。二十大报告关于教育领域的论述,改变最大的也最令人鼓舞的是,在继续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民生属性之外,突出强调了教育的“国计”属性。不仅论述的位置前移,而且还把教育、科技、人才一起论述,把教育看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的首要因素。这也实质性地充盈了二十大提出的加快教育强国建设的内涵。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是号召、是方向、是旗帜,凝聚人心,振奋精神。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同样的逻辑,我们教育也存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问题,也需要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哲学思考和历史定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与实践路径,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宣言与既定目标。现代教育要与国家社会发展和经济文化建设相适应,如何从地理教育视角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教育意义,理解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世界文明层面的地理含义,明确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回答“现代化”的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与时代之问,凸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实践与世界参照,地理教育需要重塑以“必备知识”为基础的课程内容体系、以“关键能力”为标志的教学目标体系、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考试评价体系和以“核心价值”为目的的教育文化体系,以中国特色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和发展地理教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步骤和重要保障,“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又具有长期性、全局性作用”。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助于我国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而建设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又将推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新的内涵特征、历史使命与发展路径。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必须着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而把学校治理转变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推力。学校推行教育综合治理理念下的“学校治理”,坚持守正创新,从“管理”走向“治理”、从“制度”走向“文化”,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必然之势。  相似文献   

7.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区域教育地域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征筑牢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基,并以协同发展、评价驱动与治理现代化探寻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一体化”作为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内涵,一市三省教育现代化历程既有共性,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又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经验与特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更高起点推进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需从优化治理机制、突破协作壁垒、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更多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二十大全面回顾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本质要求和需要把握的重大原则,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相似文献   

9.
教育现代化不仅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要素,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最可靠与持久的支撑力量。因此,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度推进,向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双重需求。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的依赖性日益显著,整个社会发展所承担的教育责任也应该日益强化。有关社会应当承担的相应教育责任的讨论,代表着关于社会与教育关系问题的新认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教育的定位与角色应逐渐从“保障性”的基础作用向“引领性”的驱动作用转变。为此,需要改变社会与教育之间“决定-反作用”关系的传统认知,超越社会功能主义对教育的封闭化理解,尝试建立一种评价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状态的“教育尺度”。  相似文献   

10.
陈辉  熊璋 《人民教育》2022,(24):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推进依托数字科技的教育创新,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白洁 《教育评论》2024,(2):156-164
科学明确的教育目的是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陈鹤琴立足救国卫国的现实需要,掌握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和做人品格,从自身教育经历和切身感受出发,提出了以“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为核心的“活教育”目的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内涵丰富、与时俱进,从宏观的“做人”到具体的“做现代中国人”,从幼年儿童教育到青年教育,都充分彰显了“活教育”目的论的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活教育”目的论极具前瞻性,对探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培养新时代好青年具有借鉴价值,有助于强化对当前一体化教育理念的领会和理解,从而更好地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党的中心任务。统筹部署教育科技人才战略,对中国式现代化意义重大;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中高等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新使命新要求;在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更好展现“高校作为”。  相似文献   

13.
<正>书记“学思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每一个使命在肩的教育人都应该思考:如何以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时代新活力、贡献教育新力量。区域新行动奉贤区委区政府和全体教育人一起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内涵、时代使命和教育担当,提出“十四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奉贤要以教育发展优先化、育人方式先进化、教育服务均等化、教育治理现代化和老百姓对教育满意度高的“四化一高”总体要求,定位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奉贤实践的基本内涵和发展思路,打造南上海教育高地,打响南上海教育品牌,加快建设教育强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是立足中国国情与世界经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根本目的,以造就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根本使命的教师教育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推进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在教师教育政策取向上应强化党对教师教育的全面领导、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教师的需求、构建中国特色的教师培养体系;在教师教育模式建构上应廓清逻辑理路、培育原创理论、激活动力机制;在教师教育知识创新上应践行“学术强师—协同提质—大中小幼一体”理念、坚守“国家需求—扎根本土—区域特色”研究格局、建构“话语原创—工具撬动—技术迭代”发展路径。明确中国式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政策取向,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模式,创新中国自主的教师教育知识体系,能够为我国教师教育发展提供通往现代化之路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既是中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也是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难点。受社会发展的市场化导向和工具理性追求等外部因素以及乡村社会相对滞后的生活图式等内部因素交互叠加影响,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作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式乡村教育现代化具有独特的政治逻辑、经济逻辑、人口逻辑、文化逻辑和生态逻辑,应紧扣“中国特点”“乡村特色”“现代水平”等发展指标,以政策驱动、经济支持、人才引领、文化自信和绿色赋能为抓手,推动中国从乡村教育大国向乡村教育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6.
杨婷 《教学与研究》2023,(10):31-39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念同构、理论同构和实践同构。中国式现代化主体的多元性、领域的多维性、发展的动态性,内在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进而发挥促进“万众一心”、实现“贯穿始终”、推动“同频共振”的积极效能。现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其所具有的政治引领力、社会凝聚力、铸魂育人力、风险防范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解决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国家战略“何以可能”的问题。由此,思想政治教育既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推进,又自我赋能推动自身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乡村教育振兴的新发展目标,相较于传统“单数质量”式乡村教育发展过程而言,高质量发展涉及的是“复数质量”式教育振兴所形成的“大质量观”。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意味着在教育议题上从乡土建设走向高质量乡村振兴、在教育空间上从城乡分离走向城乡一体化发展、在教育文化上从“离农”走向“为农”的整合。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振兴更加注重“育人”“终身”“智能”“质量”等内容,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助力乡村社会整体性发展、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发展、促进乡村教育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通过构建城镇村一体化教育体系、打造数字化乡村教育链、培植乡村师生文化自信和认同等路径,加速推进高质量的乡村教育振兴。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需要立足特色资源,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根,乡土生产方式孕育了古代中国农耕文明;乡村是古代文人“炊烟袅袅、鸡犬相闻”的田园牧歌诗意呈现,田园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内在支撑。本文从传统田园审美文化的价值功能出发,提出其与乡村旅游有机融合的的内在逻辑、方向及时代价值,对进一步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推进乡村振兴,丰富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系列决策理论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如何走出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白银之路”,我们首先要回答好供给“够不够”、发展“均不均”、结构“优不优”、队伍“强不强”、质量“高不高”、口碑“好不好”等六个问题。面对新的形势,要重新设计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步骤和发展思路,切实在把握“三个坚持”、力争“三个迈进”中谱写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白银新篇章。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是我国第一个以教育现代化为指导思想的文件,在指导思想中特别强调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从战略思想上提出面向2035年教育“五育融合”“立德树人”的发展方向。但在当下“五育融合”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进而限制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平衡”“融合”“评价”“价值”四个方面。为保证“五育融合”在教育现代化发展中目标的实现,应从意识、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师发展体系等方面树立“五育融合”教育教学观;应从制定战略规划、加强组织指导等方面加强“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顶层设计;应从政府宏观引导、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布局、国际教育参考等方面促进“五育融合”教育管理的协同发展;应从评价对象和评价主体上完善“五育融合”的评价体制,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