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LBlock算法的轮函数结构,给出16轮和17轮的LBlock分组密码算法的中间相遇攻击方法.攻击16轮LBlock算法所需的数据量约为232,计算量约为244.5次16轮加密;攻击17轮LBlock算法所需的数据量约为232,计算量约为255.5次17轮加密.攻击结果表明,17轮的轮LBlock算法对中间相遇攻击是不免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分组密码的两种强化技术和密码模式设计的两个准则,提出了一种新的三重加密方案NTE,设计了一种安全密码模式NPCBC,并讨论了NTE和NPCBC的安全性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NTT公司近两年先后推出的分组密码算法E2和Camellia的特点及设计技巧进行了详细讨论.首先,指出Camellia的FL和FL- 1 函数的特点,利用此可以对Camellia进行中间相遇攻击 ;其次讨论E2和Camellia变形的安全性.结果显示如果采用一个S盒,则截断差分密码分析对 10轮的Camellia 构成威胁 ;而设计者称10轮Camellia对截断差分密码分析是免疫的,这说明采用 4个不同的S盒对Camellia的安全性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另一结果显示截断差分密码分析对 1 2轮E2 构成威胁,这反映了扩散层P选取不但要求它的分支数,而且应尽力减少它的循环差分特征  相似文献   

4.
消息认证码(Message Authentication Codes---MACs)是保证消息完整性的重要工具。Bellare 等人提出了称为XOR-MAC的消息认证码,界定了攻击者成功伪造的概率,从而证明了其安全性,但是他们给出的证明方法较为复杂。本文使用Game-Playing 技术采用新的安全性定义证明了XOR-MAC的安全性,证明方法简单明了;在底层所使用的分组密码是伪随机置换的假设下,量化了该消息认证码与随机函数之间区分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几种著名的分组密码体制的S盒所满足的代数方程的个数,如DES、AES、MARS、SERPENT等,分别计算出这几种分组密码的S盒从低次到高次的代数方程的个数,并把 计算结果和理论极小值进行了比较.此外,还针对一类对密码分析具有特别意义的不完全代数方程研究了S盒所满足的这类不完全代数方程的个数,通过这类方程的个数,可以看到它们的S盒与随机S盒的差别.  相似文献   

6.
Noekeon是NESSIE公布的 17个候选算法之一,讨论了Noekeon各个模块的密码特性及它们在整个密码中的作用,从中体会Noekeon的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Square方法对于Camellia密码的攻击.结果表明,Square方法是攻击Camellia密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Camellia密码是欧洲NESSIE密码计划中,分组密码候选加密算法之一.它是 128比特密码分组,支持 128、192和256比特密钥的分组密码算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移位寄存器状态变化的分组加密算法(称之为 荡秋千"密码算法),并详细给出了算法的加解密流程和必要的参数设置方法.通过对密钥雪崩效应和明文雪崩效应的基本分析,说明了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抵抗密钥相关攻击、线性攻击和差分攻击的性能.除了具有安全、快速、易于实现等特点外,该算法最突出的特点是算法逻辑结构简洁、严谨,有效地实施了混合与扩散  相似文献   

9.
SAFER系列密码算法的总体结构采用SP 网络,它的设计具有其独到的几个特色。分析SAFER系列密码算法的设计思想,沿着设计者对它们不断改进的思路,分别描述其混淆层、扩散层、密钥扩展算法的性质和对它们的攻击。最后提出几个尚需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ARIA在不可能差分分析下的安全性.通过对算法扩散层的分析,给出了ARIA中间状态在加密过程的差分传递性质.在此基础上证明了6轮ARIA不存在使得输入输出差分重量小于10的不可能差分路径,同时证明了在输入输出差分重量为10的情况下6轮ARIA只存在2类形式的不可能差分路径.利用构造出的这2类不可能差分路径,从理论上证明了6轮ARIA不可能差分攻击的最优结果为:2120个选择明文和294.5次6轮加密.  相似文献   

11.
对HIGHT进行了差分故障攻击. 攻击采用单字节级的差分故障模型,在倒数第3轮和倒数第4轮进行故障诱导来恢复密钥. 模拟实验结果显示采用大约32次故障诱导便可恢复密钥,分析的计算复杂度约为256. 模加差分表预计算的复杂度为232.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块体几何识别研究的发展过程,依据模型的空间维数和切割方法将其分为3个阶段,并分类分析了各个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从原理、构建、效率和应用等角度对三维块体全空间识别算法进行比较,归纳出块体识别方法的一般数学描述. 指出了当前三维块体全空间识别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