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冰的体积为何大于水”的真实问题为情境,通过情境问题—猜测解答—实验探究—搜集证据—进一步猜测—实验探究—建构模型等课堂教学环节,在证据推理中帮助学生构建分子晶体模型,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2.
以“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教学为例,采用论证式教学策略,以“情境—问题—活动”为主线开展课堂教学。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推理论证主张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五大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指向“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化学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自我构建。通过人类发现和利用元素的历史情境,逐步构建“位置—结构—性质”认识模型;通过历史证据和实验证据开展研究,建构元素周期表模型、优化元素周期表模型、运用元素周期表模型,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素养。当学生利用模型解决真实问题时,知识、能力和素养都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五大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思想。本文以“证据推理”的内涵及理论基础为切入点,结合高中生化学学科“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发展现状,深入剖析高中化学培养学生“证据推理”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旨在全面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的证据推理能力,为提升高中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找寻可行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维度之一,基于主题大概念教学的理念,以“氨和铵盐”为例,通过板块任务驱动式教学设计,以化学前沿知识为教学情境,以最近发展区使学生知识进阶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证据意识和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提出假设,进而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和证实,建立起证据与推理及结论的逻辑关系模型,实现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为中学化学主题大概念教学设计和学生高阶思维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证据推理”中的证据是多样且具有层次的,作者据新课标“证据推理”素养水平将其分为“宏观”“微观”“定量”及“多元”证据,构建“证据—活动”双线教学模式。以“沉淀转化”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丰富学生基于证据推理的活动体验,锻炼学生证据收集、整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7.
初三复习阶段时重做课本核心实验,有时会出现异常实验现象,老师不要忽视异常现象,它是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素材。本文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操作正确时却出现不能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异常现象,老师以该现象为载体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识别、转换、形成证据 , 通过证据推理解决问题,运用结论来构建模型来解决生活问题。落实“证据推理、构建模型”为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以学科核心素养为指导重建学科教育模式,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点。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中的“证据推理”是基于证据进行科学推理的能力,涉及证据的识别、筛选、应用及评价过程。将证据推理融入科技新发展,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弘扬科学精神。以“化学反应方向”教学为例,阐述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将科学精神与证据推理深度融合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强化情境设计,聚焦关键能力的考查.近年来,化学考题中出现的涉及对数的图像题,在考查学科基本知识的同时,重在考查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在元素化合物高三复习课教学中,围绕核心物质性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通过实验探究和证据推理解决冲突,以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程序化,促进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发展.以"S02的性质探究"为例,创设基于认知冲突的实验探究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提高证据推理能力,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以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为导向的高中化学课堂对于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逻辑性、系统性的提升有不容小觑的影响。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层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因此,以“乙醇”教学为例,通过“证据→猜想→结论→模型”的过程探索了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主张-证据-推理”为内涵的CER框架是开展论证式教学的脚手架之一,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建构科学解释。以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三章第3节“化学方程式”为例,呈现从创造问题情境,提出科学主张,到多方收集证据,为推理提供支撑,再到最后考虑其他解释,尝试反驳伪证的CER框架教学应用。  相似文献   

13.
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在课堂学习中形成证据意识、在真实情境中基于证据与所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是学生需要形成的重要学科思想和方法。以含铬(Ⅵ)盐废水的处理为线索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收集证据、识别有效证据、建立证据间的关联、应用证据分析解决问题等活动中体会知识与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证据推理的意识。  相似文献   

14.
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创设贯穿课堂并体现学科价值的有效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理论预测、实验探究等方式完成一系列有难度与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学习铁及其化合物知识,建立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与运用化学学科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以真实情境为评价载体,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进行过程性诊断并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其中,对原电池模型的认知是培养学生模型认知素养的重要载体,而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同时承载着原电池模型的抽提和应用过程,对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具有重要意义。以“军舰的腐蚀原理”为项目,围绕模型的建构与应用过程展开学习活动。学生自主建立金属腐蚀与原电池模型的关联,建构模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合理性,并主动应用模型解释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发展高阶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建构模型的意识,学会运用模型解释科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规律[1]。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其中之一--“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更是明确了建立模型的重要性,教师在高中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形成建模思维是十分重要的。缺乏化学建模思维的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是浅显的,学生在面对陌生情境、背景材料时很难提取核心化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借助“情境—问题—探寻”的教学模式,通过光合作用的一系列经典实验,运用具体的实验例证引出自变量、检测指标与因变量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方法,即借助检测指标看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对“光是不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实验进行创新,培养学生在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判断、分析、解释、推理和评价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18.
证据推理作为科学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课程学习的目标和学生学习能力的体现.本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录像课为例,利用课堂观察的方式,结合教学切片案例分析方法,得出促进学生证据推理能力发展的四条有效路径:问题驱动,抓住证据推理能力的培养时机;情境创设,充裕证据推理信息的多样类型;活动丰富,实现证据推理方法的灵活应用;目标导向,引导证据推理结果的掌握落实.  相似文献   

19.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学试题中科学解释类试题常具有“测量目标清晰、情境材料真实、设问逻辑明显”等特点,教师通过有意识训练学生的图文阅读和问题表征能力,帮助其突破审题障碍,同时引导学生尝试构建结构化、体系化的知识网络,突破分析表达障碍,解决初中学生解答科学解释类试题存在的“提取信息能力弱、证据意识不强、科学推理逻辑不严密、表达生物学观点完整准确性差”等问题,从而提升初中生科学解释能力。  相似文献   

20.
2020年秋季浙江省开始使用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教材新增“物质结构”模块。在此模块第一课时“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教学中,以发展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等化学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科学史实为素材,以教学情境为载体,以问题讨论为路径开展教学,通过寻找宏观证据,结合微观分析,进行模型优化,并运用模型,解释实验现象,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