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学期,笔者有幸参加鹤山市青年教师优质课评课工作,听了不少教师的高水平的数学课,他们的教学设计大多别出心裁,对例习题的设计更是"新、巧、活、难",使我受益良多,但美中不足的是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忽视课本例题的教学!对课本例题特别是一些貌似简单的例题往往是一带而过,未能引导学生作一些深刻的讨论,更不要说充分发挥它的潜在功能了,让人觉得着实可惜.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即对课本的例题、习题如何进行联想、思考、探究。下面结合一道课本的例题,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题目 (高中数学新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二册(上)P.130,例2)如图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点A、B,求证:OA上  相似文献   

3.
对《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数学第二册(上)》中第8.6节《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例1:已知抛物线关于x轴对称,它的顶点在坐标原点,并经过点M(2,-2√2),求它的标准方程,并用描点法描出图形。我们好多教师对这一貌似简单例题的处理都是一带而过,甚至有些教师对它视而不见,干脆不讲。理由就是:易知抛物线的方程是y2=2px(p>0),将已知点M的坐标代入就可求出待定系数P,抛物线标准方程就求出来了,作图简单,就不要浪费更多的时间了。其实,对于此例讲解,暂且不说作图,就是求标准方程,为何设抛物线方程y2=2px(p>0),也许部分学…  相似文献   

4.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发现有一类题与抛物线一个几何模型有关.先从课本一道例题说起:(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2-1(人教版)P70例5)过抛物线焦点F的直线交抛  相似文献   

5.
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开发课本题目的价值 ?如何引导学生寻求课本例题、习题的内在变化规律及其之间的联系 ,从而进行类比、联想、发散、深化和推广 .本文结合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数学》第二册 (上 )第八章“圆锥曲线方程”中 ,有关抛物线焦点弦、定点弦性质的例题、习题探究过程 ,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1 多题一组 ,形成题链 ,加强题与题之间的横向整合 ,在反思探究中深化和推广如下三道题 :题 1  (第 119页第 7题 )过抛物线 y2 =2 px(p>0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 y1、y2 ,求…  相似文献   

6.
关于二次曲线切线的处理,我们注意到了一些需要也完全可以统一的情况: 第一:求解方法因曲线的类型而异,比如《课本》中,求圆的切线用了斜率关系,求抛物线、椭圆、双曲线时用了二次方程判别式。第二:方程形式因已知点的位置而不同。当已知点M在曲线上时,切线方程很简单;当M在曲线外时,情况就复杂了,通常的教材都没有给出方程。第三:直线方程存在有斜率切线与无斜率切线的区别,并且常常因此而导至失误。在这方面,《课本》(甲种本)对圆和抛物线的处理都欠周密。《课本》(甲)P74例2,求圆  相似文献   

7.
课本中的例题大多数都是经过筛选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教师怎样运用这些例题,设计适合学生水平的教学程序,保证教学的成功,是数学教学改革中值得重视的问题。这里仅以高中课本《代数》(甲种本)第二册,P_(70)例3为例,谈谈个人的做  相似文献   

8.
<正>笔者参加了2019年1月的教师资格证面试,抽到的考题是关于一道课本例题的模拟授课.面试过程中,与评委的思维碰撞,引发笔者对数学课程例题教学的若干思考.现将其整理出来,请大家指教.一、例题来源例题来自人教A版选修(2-1),是"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一节的例6.题目如下:点M(x,y)与定点F(4,0)的距离和它到  相似文献   

9.
1.问题在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课本《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P102有这样一道题: 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通过点P和抛物线顶点的直线交准线于点M,求证:直线MQ平行抛物线的对称轴. 此题证明可以参考《平面解析几何》相应教学参考书P91-92.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必修)第二册(上)第130页例2:直线y=x-2与抛物线C:y2=2x相交于点A、B,求证OA⊥OB.这是教材第八章“圆锥曲线”小结与复习中的演示例题,课本提供了两种证法.事实上,这是一道探究性开拓题,蕴含有丰富的教学价值.本文结合近几年的各类试题,给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级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的《教学参考书》中有三道题的解法值得完善。 1.第110页习题八第2题:“取经过焦点F且垂直于准线l的直线为轴,推导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教学参考书》上答案是“抛物线方程是x~2=2py(p>0)”。这种解答遗漏了一个抛物线方程x~2=-2py(p>0)。原因是只考虑点在y轴的正半轴上,却忘记了焦点也可在y轴的负半轴上。 2.第111页第8题:“过抛物线y~2=  相似文献   

12.
课本是学科教育教学专家们精心科学地编制而成 ,具有指导和统领教育教学的功能 .课本上的例题、习题是经过周密设计的 ,是经典、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 ,是可以提炼、可以挖掘、可以拓展深化的 .足以指导教师教学 ,培养学生思维 .因此重视课本例题习题的研究 ,对课本例题习题进行恰当的推广、延伸、拓展、深化 ,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克服依赖资料和题海战术 ,做到融会贯通、学重若轻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教材第六章《不等式》的教学中 ,作过一些尝试 ,对课本中的例题习题进行了适当挖掘拓展 ,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下面…  相似文献   

13.
未来需要创造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案导学在教学过程中已发挥明显的作用 ,我们在撰写例习题课学案时 ,既注重教材这个丰富资源 ,又结合教学实际 ,借助于课本例习题 ,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探索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下面是使用学案时对例题教学及深化过程的简录 .例题 斜率为 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4x的焦点 ,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 ,求线段AB的长 .解题思路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 =x- 1,代入抛物线方程 y2 =4x ,得x2 - 6x 1=0 .( )解得…  相似文献   

14.
例题和习题是课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导向性和启发性 ,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勤于思考的学生都十分注意对课本例题和习题的挖掘。本文是笔者在《四边形》一章的复习课中引导学生对课本例题作变式探求的一点收获 ,供教学时参考。一、例题已知 : ABCD中 ,E、F分别是边 AD、BC的中点 (如图 1)。  求证 :EB=DF。(九年义务教材初中《几何》第二册第 141页 )二、变换探求演变 1:如果连结对角线 AC,分别与 BE、FD相交 ,则此题变成如下的一道课本习题 :已知 :M、N分别是 ABCD中的 AB、CD边的中点 ,CM交BD于 E,AN交 BD…  相似文献   

15.
高中《数学》有个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例题相比考试题简单,正是由于这一特点,课本例题易被教师和学生忽视。其实,这些例题可不简单,它们的生命力极强,如能充分发掘其功能,它的使用价值非同凡响。下面以高一《数学》第109页第5题为例,提醒大家务必回归课本例题,让它真正发挥其价值。  相似文献   

16.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教科书实验修订本《数学》第二册(上)130页例2是这样的: 如图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点A、B,求证OA⊥OB. 这道例题可以推广如下:  相似文献   

17.
虞涛 《数学教学》2006,(12):13-15
这里从一道课本例题出发,从不同的角度不断地提出新问题,进行探究,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也意外地展现了一些高考试题的来龙去脉.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上)P.139例2:如图1,直线∫:y=x-2与抛物线y2=2x相交于A、B两点.求证:OA⊥OB.  相似文献   

18.
1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选修4-4)数学》第35页有这样一道例题: 例 O为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原点,A、B是抛物线y2=2px(p >0)上异于顶点的两动点且OA上OB,OM上AB并与AB相交于点M,求M点的轨迹方程. 事实上,此例题不仅可以求出M点的轨迹方程,进一步研究发现,以此题为背景,可以得出一些与抛物线有关的定值定点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人在进行平面解析几何中抛物线内容教学时,偶然发现许多学生画抛物线,不能判定所画抛物线图象的焦点位置是否正确。更使我吃惊的是现行中学课本《平面解析几何》(甲种本)的P.104和P.105所面的抛物线也都是不妥的。学生们还发现杨佩祥等编的《高中数学教学参考书》、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主编的《高二解析几何自学解难》上的抛物线的焦点位置大多是错的。这说明准确(或正确)地确定抛物线的焦点被许多人忽视了,而这却是很重要的。我们知道,抛物线是平面内到一定点(焦点)的距离与到一条定直线的距离相等的  相似文献   

20.
20 0 1年高考数学理科试题给人们的一个印象是一幅幅熟悉的面孔 ,许多题目都来自教材与一些常见的复习用书 ,其设计特点是回归基础、回归课本、贴近实际 ,它要求考生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方法、提高自身的基本数学素质 .1 .改变设问角度 ,考查解析几何的基本分析方法例 1 (理 1 9) 设抛物线y2 =2px(p>0 )的焦点为F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 ∥x轴 ,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探源 :《平面解析几何》教材第 1 0 2页第 1 3题“过抛物线焦点的一条直线与它交于两点P、Q ,通过点P和抛物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