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眨眼睛     
张淑敏 《山东教育》2002,(36):38-38
今天我们组织“恐龙研究会”,在这之前,我已经让孩子们回家搜集资料了。刘晓飞表现得特别积极,从他自信的表情中,我看出他准备得一定很充分。可是在他举手想要发言时,竟没有象以前那样麻利地挺起小胸膛回答,而是坐在座位上没有动。这可不符合他的性格呀。我说:“晓飞,请你站起来向小朋友们介绍好吗?”晓飞却冲我眨了眨眼睛,还是没有站起来。我心里有些生气,想问问他到底是怎么回事,但是看到他冲我眨眼睛的情形,我想,也许他有什么难言之隐吧?面对小朋友对晓飞投去的责怪、惊奇的眼神,我马上说:“好。下面我们就请刘晓飞坐着…  相似文献   

2.
痴人说梦     
倘如我能得到天堂中的锦绣,织满了金色的和银色的光彩,那蔚蓝、暗淡、漆黑的锦绣,织上夜空、白昼、朦胧的光彩,我宁愿把这块锦绣铺在你的脚下。可是我穷。一无所有,只有梦,我就把我的梦铺到了你的脚下,轻轻地踩吧,因为你踩着我的梦。——《他惟愿能得到天堂中的锦绣》朋友总是不懂我为什么会如此钟情于叶芝的这首诗,并乐此不疲地对着月光朗诵着结尾的三句。其实就连我自己都不明了,只是在看到“可是我穷,一无所有,只有梦”时,心中会有恍如隔世的感觉,渐渐生出一种无奈的哀伤。  相似文献   

3.
今天要讲《端午的鸭蛋》。在课堂上,我按照备课时的计划,先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再分析语言特色,最后讨论课文末段的有关问题。可是刚把课文的三个主要问题(1、家乡端午节的风俗。2、家乡的鸭蛋。3、端午的鸭蛋。)讨论完,就有同学按耐不住心中的疑虑,举手发言了。他说:“老师,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写得有问题。”我说:“有什么问题?”他又说:“你看吧,课文的题目是《端午的鸭蛋》,可是文章的第一段用了那么多文字来介绍家乡端午的风俗,用我们过去学过的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冗杂。”他的问题我在备课的时候也有所察觉,本来我准备放在这一课的最后来讨论这个问题,没想到这时就有人提出了这个问题。既然学生很关注,索性趁热打铁,此时就让他们讨论吧。我就问:“大家对这个问题怎么看?”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似乎也早就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于是纷纷举手发言:  相似文献   

4.
“真没意思,爸爸妈妈都去加班,只留我一个人在家里!”琪琪对快乐精灵桑卡说。“你的快乐念头这么快就用完了?”桑卡说,“要知道我想一个快乐念头是要浪费很多很多魔法值的……”桑卡还想接着说下去,可是他看到琪琪的确不快乐,就停了下来。“这样吧!”桑卡说,“我们去见精灵王子!”说着,他不知从什么地方拿出一片药。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题为《中小学“班主任危机”》的报道时,我心震动了。原来,现在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在不当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也要面对残酷的生存境遇,每天都得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无奈地呼喊:“我已经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题为《中小学“班主任危机”》的报道时,我心震动了。原来,现在我们的教师普遍存在“心理问题”,特别是中小学班主任老师,在不当的教育评价体系下,也要面对残酷的生存境遇,每天都得超负荷工作,以至于无奈地呼喊:“我已经怕了,每天像上满了弦一样,再不停下来我就要崩溃了。”  相似文献   

7.
我的课堂上曾有这样的一件事情发生:一学生不喜欢语文课,却用压岁钱买了MP5,下载了如《诛仙》、《箭定天下》、《光之子》、《狂神》等小说在课上偷偷地看,到了课间就津津乐道地讲给同学听。看到他那神采飞扬的表情,你又实在不忍心打断他的演说,心中的怒气自然也无从发泄。在这里,我们姑且不论这名学生的守纪问题,但他却让我警醒:我的语文课堂教学出问题啦!  相似文献   

8.
带学生去常州中华恐龙园游玩时,看到物美价廉的“恐龙蛋”,便给女儿、外甥各买了一只,临回时又看到了两个孩子向往已久的“打泡枪”,遗憾的是一问价挺贵的,身上的钱只够买一把,无奈就只买了一把。走近家门,看到两个活泼的孩子,挺为难的,怎么跟两个孩子交待呢?我先悄悄找来了6岁的外甥:“能能,阿姨碰到一件为难、后悔的事了,你听听,帮我想想怎么办,好吗?”听我这么尊重他,孩子来劲了,小手一拍胸脯,口出“狂”言:“没问题,阿姨,你说吧!”“是这样的,今天阿姨看见你和姐姐一直想要、能‘吹泡泡’的小手枪了,可是阿姨…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教育报》上,我看到了一份高玉宝写的《入党志愿书》(见图)。高玉宝,现在的中学生可能已经不久清楚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是在我们这辈人中间,不知道高玉宝的人恐怕是很少的。这份《入党志愿书》,有汉字,也有图画,把它们连起来,就是这样的意思:  相似文献   

10.
初读余秋雨的作品,觉得他的话题太沉重。可是很快,我就被他的执着与坦诚所打动。随即,在学习高中第三册课文时,又和同学们一块重新研读了他的《道士塔》;不久,又在初中新教材上看到了他的《信客》,在高中新教材上看到他的《都江堰》;复习“现代文阅读专题”时,在复习材料中,毫不费力地就又找到了他的《远征》《永恒的坐标》《石筑的易经》《书海茫茫》《夜雨诗意》等。我惊奇地发现,文化文学界人士已经在引领青少年,让他们通过余秋雨的作品来回视中国的历史,回看中国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拖延的真相     
拖延症已经成为现代人最喜欢的话题之一。在豆瓣可以看到各种“战拖”小组,在微博微信上可以看到各种“战拖”的公V,看看励志版畅销书的书智:7天告别拖延症》《拖延心理学》、《拖延的代价》、《拖拉一点也无妨》……很多咨询者在跟我谈他的职业困惑,谈着谈着就谈到自己的拖延上了:‘‘我有拖延症,好多事本来想得好好的,结果一个月过去了,没怎么干。我就想解决这个问题。”看到了吗?这么多“战拖”的书随手可以买到看到,这么多关于“战拖”的论坛、小组三分钟可以找到,多数“拖延症’’们都看了,但是似乎还是困惑在这个问题里。  相似文献   

12.
神通广大的“实用雾” “他想他看到了一头大象正在吹笛,可是等一眨眼工夫,他发现那不过是妻子写来的一封信……他想他看到了一头野牛栖息在烟囱上,可是等他定睛再看,发现那是他姐姐的丈夫的舅舅的哥哥的爷爷的侄女……”这是英国小说家、《爱丽丝漫游奇境》的作者利维斯·卡罗尔在另一本书上描写的有趣情景。  相似文献   

13.
“怪”表哥     
……表哥无奈地摇摇头,开口说道:“我是机器人,所以不需要睡觉。”明明被表哥的话吓了一跳,他继续追问:“机器人?你怎么可能是机器人呢?”“明明你先别急,听我慢慢给你讲。去年,我得了一种不治之症,医生说我只能活30天。就在这之后第二十九天的晚上,有一个飞碟停在我家窗外。从里面走出一个外星人,对我说,如果不想点办法,到明天一早我就得死。可是我不想死!我还要学习,我还想做许多自己喜欢做的事。听了我的话,他平静地告诉我,必须跟他上飞碟。没办法,我就跟着他上了飞碟。外星人给我打了一针,我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相似文献   

14.
~~“奔驰”跑车、一堆礼品再次出现在诸葛亮的茅屋前。管家再次向他们跑来,说:“三位先生请!诸葛先生正在等着三位。”刘备终于见着了诸葛亮,并成功地说服诸葛亮先生出山帮助他实施他的远大计划……诸葛亮这次要和周瑜合作,与曹操交战。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想陷害他。没让周瑜费多少功夫,诸葛亮就踏入周瑜设好的陷阱。周瑜很高兴,一边唱着周杰伦的《双截棍》(可是变调变得厉害),一边琢磨怎样害诸葛亮。而这时,诸葛亮正煞费心思地在考虑借箭时用哪支船队(大家一定纳闷为什么要借箭吧?我来告诉你,有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15.
音乐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红帽》一课是歌表演。歌曲《小红帽》教唱完毕,准备进行下一项歌表演。正在这时候,我发现许小权同学正趴在那儿画什么。我走过去夺过画纸,想训他一顿。可是,当看到他那充满灵气的画———把小红帽挎着篮子走路的形象画得惟妙惟肖时,我突然改变了想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特长和兴趣,何不因势利导,让他在音乐课上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画融合到音乐中?于是,我拿起他的画向大家展示:“许小权同学画的小红帽好不好?”同学们说:“好。”我接着说:“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由地表现歌曲。可以编…  相似文献   

16.
今天组织幼儿画观察画《可爱的幼儿园》,小朋友们边观察边画效果很好。可是一向调皮的任凯捷小朋友,却用黑色的笔画了一座黑色的幼儿园,“难道幼儿园在他心目中竟是这个样子?”我心里想。于是我走到他的身边,故意提高嗓门对全班小朋友说:“你们可以用五颜六色画出我们可爱的幼儿园。”任凯捷抬头看看我,又低头看看自己的画,停了一会儿,继续用黑色的彩笔画着他那黑色的幼儿园。“他为什么执迷不悟呢?”我心里开始有些恼火,但看着他作画时的认真劲儿,又不忍心打扰他。因此讲评作品时我没有提到他。课后,为了解开自己心中的疑惑,…  相似文献   

17.
王舒阳 《红领巾》2007,(12):15-15
当我第一眼看到《红领巾》时就爱上了它,每时每刻我都想和它在一起,甚至上厕所我都带着。妈妈可有话说了:“上厕所还看书?!”我反应可够快的.马上还击:“我记得文学家鲁迅先生说过,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大脑》与《贫富在大脑》原文如下:我们的大脑[俄国]海木克里德黄玉译这天刚到办公室,头头伊凡·彼得洛维奇就把我叫去,商讨人事变动问题。他说:“昨天,我和莫斯科一些部门领导者闲聊,有人说有一家直属企业的经理退休了,他们问我,想不想推荐自己的一名副手去接替这个位置?我想这是好事嘛,所以我找你来商量商量,看让谁去合适,让库列金去,怎么样?”我几乎是不假思索立刻说:“库列金绝不能去,那是不容置疑的,您忘了,他可是您的右手啊,他专门负责替您写报告,正是那些报告使您受到了上级领导的信任,您离了他怎么行…  相似文献   

19.
《伊索寓言》中有一则非常著名的《狼和小羊》的故事。从前,一只狼在溪流上游喝水,看到一只小羊在下游喝水。“那是我的晚餐,”狼想,“我要找一个借口吃掉他。”于是,他恶狠狠地对小羊说:“你怎么敢弄脏了我的水?”“我没有,”小羊回答说,“我在下游喝水,怎么会弄脏你喝的水呢?”“那么,”狼见此计不成,  相似文献   

20.
《蜗牛》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在上这一课时需对蜗牛进行观察,可是蜗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想观察它了,它就会从壳里爬出来。上课时学生也发出了感叹:“蜗牛不出来怎么观察呀!”看着他们焦急而无奈的表情,我灵机一动:何不让他们对“怎样让蜗牛出壳”进行探究?于是我就面带微笑对同学们说:“你们不要着急,蜗牛不是不出来吗?那咱们就想办法让它爬出来!怎么样?”“行!,'同学们异口同声。我又抓紧时机说:“现在小组就讨论:用什么方法有可能让蜗牛爬出来?”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小组讨论中,想出了许多有可能让小蜗牛出壳的方法。有的小组认为:用食物引诱:有的小组认为:把蜗牛放入水中它就有可能出来;有的则认为:用笔尖扎壳背面的小孔它会爬出来;还有的小组竟认为“用力往里吹气它就会出来”;也有认为“用火烤”、“在地上磨它的壳”——想法真可谓五花八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