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思维方法去解决那些答案并非直截了当的问题的过程. 它使学生不仅能感知巩固有关的知识,加深对它的理解,学会应用,而且解题中合理选择解题策略,可获得新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思维能力. 感知、制定策略、形成思维技能是数学解题心理过程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抓住这三个环节,对于改革数学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能力大有稗益.  相似文献   

2.
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解题和教学相辅相成.大概念统摄下的数学解题,主要包含感知大概念、联结大概念和运用大概念等过程,能帮助解题者提升思维水平,优化认知方式,促进解题能力发展.大概念统摄下的解题教学,主要通过大概念的宏观感知、中观梳理、微观应用这3个环节进行,帮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认知结构和问题解决方法,最终促进数学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解题策略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方式,极强的思维性是小学数学的重要特征。有效的解题策略可以帮助学生寻找问题突破口,形成合理的解题思路,快速获取解题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1.经历解题过程,感受策略价值解决问题的策略体现在具体的问题解决过程之中,学生平时解题一般比较模糊、零散,策略意识较为浅薄,为了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方法和数学经验的发展,我们要帮助学生经历各种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数学解题策略是指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指选择、组合、改变或操作背景命题的一系列规则,是带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是主体接触问题或目标后的思维决策选择.数学解题策略体现出了数学解题的精神实质,是对数学思维模式运用的原则概括,它既能指导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又能统帅具体的解题方法与较小的模式.解题策略的确定,对解题的顺利进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高中生数学发散思维与数学聚合思维的状况并加以比较,提出相关观点和策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数学思维水平,作者选取了南宁市某示范性高中70名学生进行测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在高中生数学解题过程中,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对数学问题解决的影响普遍存在,数学发散思维和数学聚合思维受到已有知识、解题方法、能否变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优生和学困生的解题思维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一项数学研究表明,学生在问题解决中的失败常常不是由于数学知识的缺乏,而是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即反思意识.反思是一种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学生对自己思维和学习过程的自我意识与自我监控,它不仅促进认知发展,还会促进自我评价,增强学习自信.对于解题能力而言,反思比单纯做大量练习要有效得多.因此,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引导学生对解答结果、解题过程、解题策略等进行反思,强化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是问题解决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李侠 《数学教学通讯》2010,(6):25-26,35
整体思维是解题策略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用它能给某些数学问题的解决带来方便.巧用整体思维策略能较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极大地优化解题过程,同时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因此本文从整体思维的思考角度、整体思维策略两个方面讨论了它的运用.  相似文献   

8.
解决问题是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是为解决数学问题做铺垫的。因此,在解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理清解题思路、制定解题策略并对题目反思迁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以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为基础,提出四个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本身出发,理清思路,理解问题;借助画图列表建构思路,拟订计划;合理尝试和猜想,转化思路,实施计划;提高思维层次,迁移方法,回顾反思。通过对解题思路和解题策略的分析,找出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然而,在实际解题教学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1片面追求“巧解”不可否认,在解题教学中,确实有不少问  相似文献   

10.
<正>小学数学解决问题领域中编排了一些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内容。所谓策略,"是根据事情的发展而制定的方针和政策",其实质是对解决问题的理解、体会和升华,从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相对隐性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略为显性化。解题策略的教学侧重点是什么,把握哪些有效教学策略?笔者认为,解题策略的教学不是教师对学生解题方法的简单传递过程,而是学生对解题策略的感知、领悟、积累、应用的过程。一、注重利用已有经验,感知解题策略  相似文献   

11.
转化思维是指利用数学课堂学习过程中所构建的完备知识体系,将各章节知识串联到一起,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灵活转化思维,改变不同思考角度、解题方向从而将题目由繁化简,由难转易,实现高效解题.利用转化思维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基本思维逻辑:陌生问题熟悉化、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象化.本文以三个例题的求解为基础,详细阐述转化思维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数学解题策略是指为了实现数学问题解决而采取的方针.解题策略的确定是一种有目的思维活动,然而并不遵循严格的逻辑规则,往往有许多中间性的跳跃.它通常是依据知识经验、直觉猜想、审美判断,对数学问题解决的途径和方法作出总体性的决策,带有一定程度的猜测性和预见性.现谈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课程标准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维度来阐述数学教学的总目标,这其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从开放知识经验,摆脱思维定势;开放操作空间,提高动手能力;开放问题信息,利用转化策略;开放解题思路,优化解题方法这几个方面来促进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4.
解题教学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它既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又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思维训练的过程,然而,在实际解题教学过程中,有不少问题值得我们深刻反思.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案例指出这些值得关注和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作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从而选择总体思路和解题步骤。在这个过程中,思维的策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数学思维策略是指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总体思路,是带有原则性的思想方法。数学思维策略既能指导思维模式的灵活运用,又能统帅各种具体的解题方法。因此,我们要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策略的培养。一、化繁为简化繁为简,是一条重要的思维守则。在解题时,要从总体上把握题目的数学图式,浓缩数量关系,将题中有关的概念或已知条件转化为较简单的数学结构。例1甲站有汽车192辆,乙站有…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时,对问题难易的判定,对数量关系的察觉,对解题和思维策略与方法的采用,对策略与方法优劣和效果的知觉,对思维方向的把握,遇到思维障碍时的对策,解题后的反思和总结概括,以及反映在上述诸方面的情绪体验,都是元认知的表现。小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感知、思考和解题,回顾、反思和总结各阶段都要采取一定的策略或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解题紧密相关,而数学能力的提高在于解题的质量而非解题的数量,因而重在研究解题的方向和策略,使得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解题的思维方法.因此,对于解决了的数学问题我们不要急于收工,若能加以反思,质疑问难,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便可以举一反三,事半功倍,深化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解题反思是对解题活动的反思,它是对解题活动的深层次的再思考,不仅仅是对数学解题学习的一般性的回顾或重复,而是深究数学解题活动中所涉及的知识、方法、思路、策略等,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的性质.数学解题后的反思一直是数学学习活动最重要的环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数学学习是一种再创造学习,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但是在平常的数学解题过程中,有些教师比较普遍地存在无思、浅思和偏思等现象.1 无思  相似文献   

19.
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深层次的思考,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后,还应该更深一步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探讨解题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严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巧妙,有无其他解法;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能否进一步推广。反思解题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反思解题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反思解题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反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解多题",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不能仅满足于得出问题的一般答案,停留于问题的表面,而是更要注意题目与题目之间的特殊性,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注意对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以便形成良好的解题思维。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解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本文根据小学数学的解题特点及学生的一般思维逻辑过程,将解题策略划分为理解题意、解答问题和回顾总结三个部分,并分别作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