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月茹  章礼强 《新闻世界》2014,(10):172-173
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对新闻自由的认识,从理论来源和现实实践两个方面来阐释新闻自由的"相对"合理性,说明新闻自由需要立法保障,运用媒体的过度商业化和隐私权侵犯等新闻实践问题来论证法律监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肖燕雄 《今传媒》2016,(12):4-8
任何一部《新闻法》都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谁可以办新闻媒体?为什么要办新闻媒体?也就是新闻自由的主体和功能问题.如何对待新闻自由是我国新闻法制建设的困难所在,而且,困难还不只在于如何处理新闻自由引发的相关矛盾上,还在于如何纠正对新闻自由的性质、主体等根深蒂固的偏识上,如:中国传统对于自由的认识基本是在精神层面上进行思考;现实社会里,对于新闻自由的主体的认识,一直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意见.这些自由观念有违法治精神,制约着中国新闻法制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博览     
制定新闻法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新闻要立法,是各方人士的共同呼声,更是新闻界多年来的愿望。但是,起草工作举步维艰,从一九八四年研究起草到现在,连初稿都未能问世。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在有关新闻立法的一些重大问题上认识不一。分歧最突出的有以下四个问题; 一、关于立法目的,一种意见认为,宪法第三十五条中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的自由。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的延伸.制定新闻法的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宪法赋予公民的这种权利和自由。另一些同志认为,我国的新闻自由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缺乏新闻自由,而是一些报纸和记者滥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新闻法制学? 新闻自由与新闻法制关系如何,新闻法制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向怎样? 我国为什么要讨论与制订新闻法,社会主义新闻法应遵循那些原则? (一) 法制,顾名思义,即法律和制度。新闻法制,即新闻本身的立法与新闻业的管理制度。新闻法制学是研究新闻法制的学科。它的研究范围,通常包括:新闻立法与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5.
<正>新闻是一把双刃剑,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在新闻自由与保障人权、社会知情与个人隐私、社会本位与个人本位之间发生激烈的冲突。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是现代文明社会两大基本标志。新闻需要新闻自由,也还需要保障人权;新闻依靠社  相似文献   

6.
4月初,胡绩伟会见了采访七届人大和七届政协一次会议的20余名港澳和海外华文报刊及首都新闻单位的记者,谈了他对新闻立法和新闻自由的看法,并回答了记者们的提问。新闻法应是新闻自由的保护法胡绩伟认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新闻法,应是一部新闻自由的保护法,因为我国的新闻自由还不充分,应当根据宪法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的原则,制定新闻法来保护和发展新闻自由。制订新闻法的目的就是要用法律的形式,保障我国人民的新闻自由,促进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发展。什么是新闻自由胡绩伟认为,新闻自由就是新闻传播工具搜集、发布、传播和接受新闻信息的自由,当然也包括创办新闻工具的自由;另一方面,它是人民通过新闻传播工具反映社会舆论、发表对社会各种问题的看法、以及发表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创  相似文献   

7.
宪法是我们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宪法包含了新闻立法的根据。我国宪法蕴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展示了新闻自由的精神,并在多样化的角度保障和限制了新闻自由的权利和原则,因此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宪法相关新闻自由的规定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8.
姜红 《新闻记者》2004,(5):47-49
从法理上来说,立法的宗旨就是保护一项权利,同时防止对这项权利的滥用。世界各国的新闻立法要解决的也是这样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一方面保护新闻自由,另一方面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在世界各国,公民的言论自由都是属于被宪法保护的“第一权利”,与言论自由紧密相关的新闻自由也自然被视为宪法权利。虽然保护新闻自由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新闻法制的重要基点,但这并不代表新闻自由是一种绝对的、不受制约的权利。新闻自由这一权利是从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中延伸出来的,在具体实施此项权利时,也难免会和其他的公民权利或社会基本…  相似文献   

9.
新记《大公报》的主编张季鸾在他的办报生涯中,撰写了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政论时评,提出了许多新闻理念及思想主张。张季鸾前期(1926—1939)新闻思想的基本立场是对报刊独立性的认识,他提出报纸应该独立于政治力量与经济力量;他的新闻思想的核心是新闻自由,他对新闻自由的认识隐含了他的报刊功能观;另外,他还从报馆属性、新闻业务、报人职业规范等多方面进行了职业化报刊的实践。总之,张季鸾前期的新闻思想是一种以独立、自由、职业化为核心的现代报刊理念,然而,他的现代报刊理念中也蕴藏着他作为一位知识分子文人的传统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他的新闻思想呈现出一定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本质上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社会环境所决  相似文献   

10.
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中的三个主体,形成相互包容、相互渗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社会利益,也没有哪一方绝对地代表人民的权利。三方共同需要新闻自由,也可能由于种种原因危害新闻自由,只有通过法律的制约和协调,才能使新闻自由权得以实现。因此,新闻自由是在法律范围内保证新闻媒介和公民报道或获取消息、发表意见的言论自由权。新闻自由的上述定义,揭示了新闻自由应具有的七种基本权利。 一、创办…  相似文献   

11.
一、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新闻要立法,然而,谁是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这个问题首先必须加以澄清。过去我们常说,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的新闻事业”,“党的喉舌”、“党的耳目”,我们则都是“党的新闻工作者”,凡事都应坚持“党报的党性原则”。若如此说,则我们的整个新闻事业纯粹变成了执政党的工具,我们新闻立法的权利主体自然也就非执政党莫属了。果真如此,则新闻法实在可以不要。因为执政党内部已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还要节外生枝地搞个新闻法做甚? 或曰,我们的新闻立法是为了保护新闻自由,因而权利主体自然应该是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者。这种说法也不无偏颇之处。什么样的新闻事业?哪一类的新闻工作者?谁才可以办新闻事业?哪些人才能成为新闻工作者?倘有人对此加了不适当的限定,则所谓的新闻自由的真实或公正的程度势必大大打上折扣。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随着信息传输手段的不断现代化,新闻活动正在越来越广泛而又深刻地介入现代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无论是从保障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还是从保障新闻活动对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的有序介入来说,都应该把新闻立法问题提高到一个必须认真思考的地位。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的保障与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我们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是其他法律、包括新闻立法的依据。我国宪法包含着新闻自由的思想,体现着新闻自由的精神,并从多个角度规范了新闻自由的原则,但同时,宪法也对新闻自由的具体实践规定了诸多的限制。在新闻立法呼声日高的今天,对宪法有关新闻自由规范的探讨,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性意义。   我国宪法对新闻自由原则的保障   1.新闻自由是宪政精神的内在要求。   宪政即宪法政治,指国家的机构运转、职能设置和公民权利的保障都按照宪法来进行。因此,宪政基于运行的宪法也须符合权力制约和权利保…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新闻获取技术和新闻传播途径的不断发展。新闻自由与公民个人隐私权的冲突日渐加剧。一方面,新闻自由作为公民参与民主政治、了解社会生活、实现知情权的基本保证.已被赋予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强大功能.新闻媒介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探知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作为公民的个人隐私在新闻自由所追求的高度透明化面前已越来越无处躲藏.  相似文献   

15.
甘韵矶 《今传媒》2013,(4):36-38
近年来一些滥用新闻自由的事件告诉我们,适当的新闻管制是需要的。对于新闻自由的管制,只要找准了对其管制的标准和限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平衡点,新闻自由才能真正实现,新闻管制也才能够卓见成效。本文先分析马克思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这篇文章,并论述新闻自由的必要性,然后结合一些社会现实例子,简要论述本人对于新闻自由与新闻管制的观点——新闻自由和新闻管制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相似文献   

16.
凌争 《今传媒》2012,(6):32-33
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中国的新闻法制制度在曲折中发展。北洋政府的新闻立法在客观上推动了新闻法制制度完整化,但本质是抑制和阻碍新闻自由。北洋政府通过新闻立法,以保押费、预先审查、禁载事项、错误解读宪法、恐怖统治等方式对新闻自由进行干涉,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新闻立法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文萍 《青年记者》2003,(12):49-50
加强新闻立法,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充分发挥新闻监督作用意义重大。新闻立法既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新闻自由,同时又要防止新闻自由权力的滥  相似文献   

18.
透视美国新闻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自由,是言论和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延伸,或者说是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实现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新闻自由属于民主与人权范畴,从法理上看,主要由新闻媒体、公民和政府三方构成,表现为人类认识自然界、人生和社会的报道权。新闻自由应具有七种基本权利:创办新闻媒介权、发表权或报道权、答辩权和更正权、知晓权和采访权、保护新闻来源权、使用传媒权、对新闻侵权的诉讼权。①在美国社会,大众传播能够成为民主工具,在民主体制中发挥作用,是以对新闻自由的法律保障为基础的。美国新闻界认为,新闻媒介免受政府控制的独立性、新闻自…  相似文献   

19.
纵观中外新闻立法史,新闻立法的目的不外两种:或限制和压制新闻自由,或确立和保障新闻自由。试以旧中国的一些新闻立法为例。从1906年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年的大清报律到北洋军阀政府的报纸条例和出版法,不是强调注册登记、保证金制、事前检查制、批准制,就是规定严厉的惩治“讪谤”、违禁措施。著名记者邵飘萍抨击这些新闻立法使  相似文献   

20.
新闻自由及新闻自由的相对性1.新闻自由的内涵新闻自由是公民民主权利的一种,是宪法所规定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体现和运用。具体地说,新闻自由是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收受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电视的传播自由,发表评论的自由以及开展批评的自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