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的出土文献为先秦两汉文学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上博简第八册的楚辞类作品便是其中代表.《李颂》歌咏的对象实际上是梧桐,《兰赋》表现了“幽兰”的意象,作者均是托物言志,表现作者所追求的道德理想.《有皇将起》与《鹠(鹣)》的关系尚难确定,有待进一步研究.这四篇文献展现了早期楚辞的面貌,为我们认识辞赋的演变提供了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上博简《李颂》与《楚辞·橘颂》结构、句式、修辞等方面都存在相近之处.在用韵方面,两篇的思想存在诸多共性,都强调了作者对崇高道德理想的追求.《李颂》的面世在某种层面上能说明《橘颂》创作的早期性,也能进一步佐证《橘颂》并非后人的附会之作.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中共有十首诗歌涉及植物意象。与《诗经》、《楚辞》相较,在植物意象的选取上,《古诗十九首》既体现传统而又多有创新;在植物意象的构造上,《古诗十九首》注重意象的组合;在艺术表现上,《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融入了诗歌的抒情话语,有机构成了诗歌的意境。也即,较之于《诗经》、《楚辞》,《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具有唯美化、组合化和更为情景交融的特点,由此形成了《古诗十九首》植物意象的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四、《楚辞》自然生态意识之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上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楚辞》中草木鸟兽虫鱼兴旺发达的主要原因,而从这些原因的相关联系中,我们又可基本寻绎出《楚辞》自然生态意识的表现特征与审美价值。概而论之,约有四端:  相似文献   

5.
梧桐意象、梧桐·雨的组合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常用意象。然综观晚唐五代词作,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则是第一次成功运用"梧桐·夜雨"意象入词的典范,它对后世词作泛用"梧桐·夜雨"意象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诗经》《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写悲抒情传统,然而汉代由于大赋兴起却逐渐淡薄。《古诗十九首》延续了《诗经》《楚辞》抒情特色,采用悲情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运用大量叠字,甚至以乐写悲,营造出浓重的悲怨底色。这种写悲抒情传统极大影响了建安诗歌,同时对后世文学而言又具有典范性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诗受《诗经》、《楚辞》的深刻影响,表现在三方面:由简单袭用二者词语到自觉吸纳熔铸其意象,独成面貌;在继承了《诗经》含蓄蕴藉表情方式基础上,又有所拓展;借鉴《楚辞》的意境创造,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把握山水诗艺术意境创造规律的基础上,自铸诗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龙凤文化源远流长。在西周至战国时期产生的两部伟大诗歌总集《诗经》和《楚辞》,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龙凤文化意义和审美价值。《诗经》的龙凤多单独描写,《楚辞》的龙凤则多在一诗中对举描写,体现了南北文化融合的鲜明特征。《诗经》、《楚辞》中的龙凤意象都具比兴与象征作用,而《楚辞》则更多了一分南方巫文化的神秘色彩。《诗经》和《楚辞》共同奠定了中国龙凤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9.
屈原在楚辞中首创了“美人香草”的意象,用以自喻或指代关系,表达了他对于高尚人格及政治理想的追求,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美人香草”的意象所意指的“男女君臣之喻”也发展成为一种文学创作的模式,后世失意文人往往借此抒情言志,表达自己的境遇和政治抱负。由此,对“美人香草”意象的解读也成为了解《离骚》、屈原乃至中国文学传统的一条重要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古诗十九首》所引《诗经》的动物意象具有明显的感伤色调,表现了游子思妇的万般情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香草嘉木来比拟美人君子,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已初露端倪,而将此比拟手法发挥到极致者当属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楚辞》中大量的香草嘉木之比拟手法并非屈原独创,早在《诗经》中已扑面而来、俯拾即是。《楚辞》中植物的象征意义与《诗经》是一脉相承的,《楚辞》大大发挥了《诗经》以物起兴的手法,营造出似真似幻的诗意语境。《楚辞》极大地影响了后世对植物的情感,也丰富了诗人的想像空间。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两座不朽的丰碑,在后世文学以及文化的发展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泽被后世,后代文学作品溯流别,几乎都要归结于此。《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集,以黄河流域中原文化为母体,是北方文学的卓异代表,蕴藏丰富的思想与艺术精华,堪称艺术宝库。它包罗万象,通过文学的形式折射、涵盖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自然等各个方面的景象,为后世建构了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世界。《诗经》犹如一块活化石,具有无穷的潜层发掘能力。《楚辞》是以屈原个人为主体而创作的新体诗集,诞生于长江流域南楚文化,实为南方文学的优秀范本,其抒发悲恸抑郁之感可谓深沉真挚,其艺术表现可谓淋漓尽致。《诗经》《楚辞》奠定的“风骚”传统,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学史进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典范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与《楚辞》在抒发怨情方面,人们一般认为《诗经》偏重于平和含蓄,《楚辞》抒情则较激烈。其实二者最大的不同并不在此,而在于《诗经》表现的是那种基本生存、幸福受到威胁时而产生的哀怨之情,《楚辞》的怨情,主要是个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而导致的怨情。  相似文献   

14.
乌鸦意象是中国文学中一种重要的禽鸟意象 ,本文重点分析了楚辞中的乌鸦意象 ,指出楚辞中的乌鸦意象 ,恰好分属于现实、历史、神话三个层次 ,说明楚辞中的乌鸦意象明显受到了《诗经》文化的影响 ,同时又表现出鲜明的楚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15.
谢灵运诗取资于《楚辞》典故极多,对诗歌起着深化的作用。从谢灵运诗文中考察他对屈原其人其诗的见解,并旁及后世诗评家对谢诗与《楚辞》关系的探讨,从中当可反映诗人用《楚辞》典故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6.
初唐的诗文革新运动,批判《楚辞》轻薄、浮艳以及不守“礼乐之道”;中唐古文运动的先驱们对《楚辞》的批评,基本延续了初唐以来的思想;中唐新乐府运动,对《楚辞》持肯定的态度.这些都与两汉以来《楚辞》经典阐释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给后世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情爱诗,在这些情爱诗中有大量的采摘意象参与表达。文章从采摘意象参与情爱诗的表现类型入手,对这种意象生成的文化心理以及由此所构建的美学意蕴进行了溯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滥觞,《楚辞》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艺术特色以及作品中所蕴涵的卓越的人格力量和深沉悲壮的情怀深深影响了鲍照的文学创作。鲍照对《楚辞》的承变也是多方面的,在遣词造句、使事用典以及思想精神文化特质的承变过程中融入了独特的个人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9.
“党人”一词在《离骚》中共出现三次,王逸《楚辞章句》对三处的训释互相矛盾,后世的楚辞学者对此各执一端,目前尚无定论,本文试图对此问题予以合理解释,从而有利于读者对《离骚》文本的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20.
《梧桐雨》是元朝杂剧作家白朴的代表作。在此剧中梧桐不仅作为一个普通的景物而存在,除它本身所包含的伤悼、孤独、寂寞的意蕴外,作者又赋予它深层的文化意蕴,从而将梧桐的传统意蕴与自然景象结合起来,使这一意象超越了自身具体、个别的现实属性,表现了深层次的文化意蕴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