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作为国家大型企业的华北油田,一直致力于信息化的建设。早在2005年初,就基本确定了"三网融合"的总体发展思路,并于2008年正式确定了"三网融合"发展目标。本文从华北油田通信的实际入手,分析油田勘探开发、生产建设、矿区生活中的信息化需求,通过"三网融合"的创新与实践,确定"传统网络---下一代网络---三网合一---三网融合"这一基本发展思路,加快向"三网融合"的演进步伐,为国内"三网融合"的发展做出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融合新闻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我国"融合新闻"研究从实践层面上升到理论层面,越来越注重解决媒介融合背景下"融合新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本文对融合新闻研究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宋哲 《声屏世界》2014,(9):9-11
"媒介融合"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自这一概念提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对其进行了多视角的广泛的研究,业界也对"媒介融合"这一概念进行了尝试与践行。本文主要以媒介产业化与数字化为背景,将"媒介融合"中的"媒介"概念分解成"内容产业"与"大众传媒产业"两大内核,从"内容产业"的角度,来观察"媒介融合"这一现象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审视当前"媒介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由于舆论环境的差异,港台传媒现象一直是新闻传播领域研究的一个特有对象。2009年底,由台湾"壹传媒"推出的"动新闻"在新闻伦理方面受到了业界、学界的广泛谴责,并直接受到当地政府的法律制裁。本文从"动新闻"事件入手,对"动新闻"的概念进行理论界定;从《苹果日报》的经营理念、发展脉络探寻"动新闻"的成因;对比煽情主义时期的"黄色新闻",综合媒介权利和受众权利两个方面探讨"动新闻"的本质。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对近十年来国内的媒介融合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动新闻"的形式在技术融合层面可以借鉴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媒介融合的研究思路延伸至有关人的领域,认为媒介融合是对人的多媒体特性的一种积极响应。对该命题的论证与阐释主要依据麦克卢汉"媒介是人的延伸"的观点和保罗·莱文森的媒介进化理论,同时以媒介融合过程中的特定现象为现实例证,以求理论和现实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6.
王璇  曹坤 《新闻前哨》2011,(7):28-31
一场"微博打拐"行动掀起了中国新一轮的舆论浪潮,"微博"俨然成为时下新媒体中最时尚的热门标签。在这次来势汹涌的公共事件中,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作创造了一次网络公民行动。本文从"微博打拐"行动说开来,试分析微博传播过程的特点,并与都市报这一传统纸质媒体进行比较,分析二者传播模式的不同。异质昭示着融合的应然与必然,笔者重点探析都市报与微博媒介融合的意义,并从"线上合作"与"线下合作"两个维度提供媒介融合的策略,以期对都市报与微博的媒体经营模式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宋永琴 《新闻世界》2011,(7):121-122
"三网融合"下电视台网站作为广电新媒体业务的重要平台,面临机遇更有挑战。本文通过对电视台网站定位、品牌建设、评价体系等诸多问题分析和探讨,有针对性提出促进其良性发展和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刘锴 《声屏世界》2011,(6):69-69
进入2011年以来,针对"三网融合"进展的言论甚嚣尘上,其中不乏对"三网融合"执悲观态度者。他们对"三网融合"的原动力、融合进度和未来作出种种拷问,最终都预言"三网融合"面临夭折的危险。那么,"三网融合"是  相似文献   

9.
汪自力 《视听界》2014,(3):74-77
微博、微信成为当下传统媒体主要信息源的切口,传统媒体也从被动"触网"向主动"尝鲜"不断创新,虽然至今仍未形成与新媒体融合的完整体系,但基本态势日趋明朗。本文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例,探讨传统媒体如何保持本体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曾继红 《视听界》2014,(6):67-69
随着三网融合发展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能力得到迅猛提升,交互双向的网络功能得到快速拓展。然而,有线电视行业也面临着直播卫星数字电视、IPTV、OTT等视频服务的挑战,尤其是乐视和爱奇艺等视频网站的崛起。本文对有线网络公司在三网融合的历史机遇下如何加快改革步伐,运用高新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实现跨越式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王洪旭 《青年记者》2010,(11):14-14
当前,媒介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促成媒介融合、媒体抱团现象的产生。媒介融合的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媒介需求"为目的,来满足受众心理,从而创造出共同的利益。这种"各取所需"的媒介抱团,也在无形中为受众建起了"围城",形成了另一种媒介传播中的"刻板印象"。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别从渠道融合、内容融合与受众融合三方面探讨了新浪微电台的融合策略,分析了其跨平台、多形态、参与式的传播方式在"微时代"背景下的竞争优势,并从内容创新和平台建设两方面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针对实践层面探析了延伸广播产业价值链和增强广播用户体验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威 《兰台世界》2011,(3):69-70
本文在介绍个性化信息服务内涵、"以人为本"理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在信息服务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个性化信息服务模式,加强与"以人为本"理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3G时代传播环境发生巨大变化,当传统的"议程设置"理论已无法解释3G时代一些新的传播现象时,出现了一种新的议题理论——"议题融合"理论。"议题融合"理论是对"议程设置"理论的拓展与丰富,能够有力地解释3G时代的传播现象。3G时代的"议题融合"呈现出三大特点:议题融合的速度加快,"个人议题"与"媒介议题"的融合更加直接,以及大众传媒"议程设置"功能将逐渐衰弱抑或消亡。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评论作为电视新闻节目的"点睛之笔",其深入透彻的说理分析,让人们在新闻"快餐"之后,了解到更多的背景和专业观点,在给观众提供更多信息的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思考。如今,新媒体的加入为电视新闻评论增添了活力与动力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本文从内容与呈现形式两方面浅析新媒体融合下的电视新闻评论,并结合新闻节目的有关成功案例探讨这一话题。  相似文献   

16.
王菡 《东南传播》2011,(4):130-132
由"广"而"窄"是现代广播发展的趋势,广播已进入窄播化时代。频率专业化是广播进入窄播化时代的主要标志。然后,目前微博的出现,其作为互联网web2.0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由于其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和特点,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下,窄播化时代下的广播媒体有必要对微博这一产品进行深一步的认识。本文将在微博定义、传播价值以及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做一番探究。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是指报刊、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发展后的全新形态,能够利用信息科技技术,使相关新闻传输到用户设备终端。在新媒体环境下,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娱乐方式。本文将分析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短视频化的媒介融合传播,为电视节目的发展带来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高坤 《新闻界》2012,(14):48-52
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信息的流动方式,这主要体现在信息的采集、处理、生产,以及信息的传输、接收和显示几个方面.数字技术使得承载信息的数据格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信息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数字信息的传输渠道正在变得统一而规范,不断融合的信息传输网络使得数字终端逐渐融合,在不断融合的数字信息传播环境中,数字电视使得传媒组织在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管理方式和媒体运营等方面都发生了质变.  相似文献   

19.
朱佳蓉 《新闻世界》2014,(7):326-327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融合新闻是当前新闻传播学领域的热门话题,而受众作为传播活动的起始点与最终归宿在这一新的新闻传播方式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受众在融合新闻发展各阶段中的参与,以期受众的能动性在融合新闻浪潮中得到更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在传媒融合时代,我国大众传播媒介应采用"模式集聚"发展战略,即实施市场化、产业化、跨区域化,竞合化、融合化、民生化和本地化模式相结合的"模式集聚"发展战略,以获得健康和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