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先,要坚持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使社会主义真正变成科学。其次,要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重要特征和学科规定性。再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包含的五个二级学科,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基础性学科,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展开,  相似文献   

2.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理论原点,它科学地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科学地解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要建设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首先,要坚持和高扬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现象的本质,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和规律,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揭示了资本主义运动的特殊规律,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科学地阐明了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论证”,从而使社会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们是相互联系的,但又有各自不同的地位和对象。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产关系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揭示了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发展规律,分析了民族压迫的社会根源和阶级实质,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运动相互关系、民族平等团结是解决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等重要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不断发展的内在规律,这一理论的科学性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维认知;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马克思主义,还在于这一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问题;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要求破除机械僵化的教条式理解、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构成了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实践逻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最终落脚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逻辑上,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唯物史观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权的社会基础、历史特征、阶级实质和法理诉求,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正确认识人权现象、不断推进人权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从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出发,揭示了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首要地位,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全面、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把握其涵义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角度去思考、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精髓,才能从根本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问题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它的重要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当代运用,它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既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本质,又鲜明地体现了中国特色与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审视风险社会的基本理论视角是实践的视角、辩证的视角和历史的视角。马克思主义对风险社会的现实拷问和理论攀升,是通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展开的。透视马克思主义风险社会理论,无论就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身建设还是就当代中国社会现实而言,都具有重大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学习、掌握、运用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当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邓小平理论,如同邓小平对待马克思主义一样,要有科学的方法,即实事求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实现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的整体转型;总的来说,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范式的全面崩溃、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邓小平同志的西方经历及非凡的个人素质则分别是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模式整体转型的现实契机、时代条件、理论条件和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真理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把是否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检验真理的科学标准,把是否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检验真理的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判断是非功过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实现了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真理观关于真理检验标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大理论系指毛泽东建国以来构建的改造论、建设论和继续革命论。改造论的提出始于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放弃,改造论又是建设论形成的历史前提,继续革命论则是改造论的延续。在发展的进程中,建设论又与继续革命论结合起来,并最终成为它的附庸。贯穿于三大理论的主线是关于阶级斗争的理论。这条主线使三大理论形成具有紧密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三大理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能正确对待苏联模式的问题,存在偏离本国国情的问题。它们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主义的不断革命论和过渡时期学说。这两个理论并不完全适合于像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另外,被毛泽东曲解的关于反作用的理论,对于构建三大理论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关注民生,是"十二五"规划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要求,对走出马克思主义研究经院化、抽象化的现实困境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是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需要对民生问题进行现实观照,并不断探索改善民生的现实路径,进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人民群众现实生活之间的相互契合。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最根本原因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成功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发展道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调查研究为前提和依据,调查研究是形成正确决策的关键一环,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之际,重视和不断改进调查研究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民生观是毛泽东在批判汲取中国传统民生智慧、近代中西方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观的基础上,结合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毛泽东民生现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并与毛泽东自身的实践条件和个人素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影响民族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因素主要有收入差距的扩大、多元文化的负效应、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导致部分民众马克思主义信仰动摇.基于这些影响因素,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原则主要包括理论的科学性与人民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主流文化与多元文化相结合、政府诚信与公众信任相统一,进而从提升民族地区的经济实力、加大马克思主义主流文化的宣传力度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论述推进民族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的逻辑内涵及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息资本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主要包括生息资本总体论、资本主义信用论、虚拟资本论、信用制度后果论四大逻辑内涵。从我国改革开放与制度创新的实践来看,马克思生息资本理论对于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企业股份化改造以及防范金融危机均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出版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重大成果,教材是基于整合马克思主义三个部分基础上首次编写的。笔者认为在理论阐述上有几个问题尚需完善并提出来讨论:一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发点中“物质观”、“实践观”与“历史观”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关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价值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的哲学理论范式与哲学理论中“真理”、“价值”及其关系的阐述问题;三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与经济学中劳动价值论的逻辑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