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原长弘  孙会娟  王涛 《科学学研究》2012,30(9):1397-1404
利用随机前沿估计方法和中国2005-2009年31个省区2005-2009年的面板数据,我们探究了转型时期政府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效率和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中央与地方政府财力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2)地方政府财力支持对高校知识创造转移有显著正向影响;(3)市场需求不确定性对高校知识创造转移有显著负向影响。这些结果实证证实了政府与市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支持是改善和提升高校知识创造与转移效率的双重二元机制。依据我们的发现,建议政府在引入政策工具推动和促进高校知识创造与知识转移时必须同时考量和平衡二元效率机制。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处在转轨时期的市场不确定性背景出发,文章运用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市场不确定性对高校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市场不确定性对企事业单位资金投入与高校知识转移效率之间的关系起着负向调节作用.给出了提高知识转移效率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利用中国75所“211工程”大学1998—2002年间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实证分析了地方政府支持和区域市场需求规模不确定性对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地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作为其对高校技术转移最直接的支持方式,显著促进了高校技术转移效率的提高;而区域市场需求规模的波动,由于导致技术转让风险的增大,会对转移效率产生负面影响.另外,对比分析了各高校人均产出效率和由SFA方法所测效率,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4.
朱雪忠  胡锴 《科研管理》2021,42(1):146-155
网上技术市场对于构建互联互通的全国技术交易网络具有重要意义。从知识特征引起的知识转移障碍视角,研究我国政府和社会资本支持建立的网上技术市场的技术来源行业特征。结合专利交易类型和网上技术市场运营企业特点,提出了行业知识转移障碍与网上技术市场类型选择的理论假设。通过筛选典型的网上技术市场,获取国民经济73个行业大类的挂牌交易专利和影响因素变量,并进行负二项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网上技术市场的技术来源存在差异,知识转移障碍显著影响行业组织对网上技术市场的类型偏好。社会资本支持建立的网上市场更吸引知识模糊性较高的行业,而政府支持建立的网上市场更吸引知识专属性较高的行业。研究结论对我国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校企技术转移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对企业的技术转移是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采用SFE方法测算了我国27个省市高校从2000-2006年以来对企业的技术转移效率,并分析了非效率因素.分析发现,我国总体上校企技术转移效率比较低,各省市差异大;校企技术转移受到了诸如专利、地区人均研发投入等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较大.分别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方面给出了提高校企技术转移效率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转移过程中的知识粘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技术转移的核心是知识转移,在技术转移过程中,知识粘性是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从技术转移与知识转移的关联出发,结合技术转移主体、知识客体和知识转移机制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知识粘性阻碍组织间知识有效转移的成因,并进一步提出制度层面与组织层面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7.
廖述梅 《情报杂志》2008,27(4):52-55
分析了组织知识转移研究,先后给出了国内外校企知识转移研究的现状并进行对比,分析了我国在校企知识转移领域研究的不足,最后指出了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研究的侧重点.  相似文献   

8.
李涛  李斌 《科研管理》2020,41(9):65-76
校企协同是深化知识主体和技术主体动态对接和优势集成的有效路径,对提升技术创新效率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2003—2017年校企协同的相关数据,运用校企协同SD动力学模型,剖析了校企协同的作用过程、内部机理与不同层面对创新绩效影响的动态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校企协同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制,可以细化为创新资本投入、知识要素积累、人力要素培养,及科研成果转化的作用集合;第二,人力要素培养和知识要素积累的双向协同作用,对创新作用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三,创新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对校企协同创新绩效的推动效果,存在一定的挤出效应。本研究拓展了校企协同内部和外部空间的作用路径,提出了以人力资本流动为载体的知识扩散动态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9.
邹波  于渤  卜琳华 《科学学研究》2012,30(7):1048-1055
 通过开展校企知识转移,提高企业知识存量,是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目前关于其内在作用机理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从6个构面构建了理论模型,对370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运用AMOS软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绩效与知识复杂性和内隐性、大学知识转移意愿和传授能力、企业组织激励和吸收能力、校企间关系信任、组织距离和知识距离等具有密切关系,校企知识转移绩效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具有强正相关关系。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我国校企知识转移绩效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是一个复杂系统过程.为了分析知识特性在不同组织情境下对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效率以组织情境因素(组织支持、吸收能力、动机)为调节变量的知识特性(默会性和明晰性、嵌入性)交互作用影响模型,进而提出需要采取通过创建知识价值观的合理收益分配方式,增强图书馆咨询团队内部知识吸收能力,完善知识转移组织支持制度以及创建知识价值观的图书馆文化等措施,创造知识转移的条件,促进图书馆咨询团队知识转移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刘京  周丹  陈兴 《科学学研究》2018,36(2):279-287
加强产学互动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从微观主体--大学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识别了我国产学知识转移的三类渠道--学术参与、商业化和人才转移,构建了一个包括个体特征、组织氛围和外部环境三类因素的产学知识转移概念框架。根据来自四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科研人员产学知识转移参与决策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大学层面对产学知识转移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知识转移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张力  刘新梅 《科学学研究》2011,29(5):756-763
 作为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前哨”产学合作机构,其知识转移究竟是依赖于边界巡视者,还是取决于合作双方的信任和内部的一体化机制。通过对216家“产学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绩效及其相关数据的收集,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机理。结果显示:一体化机制和边界巡视者均能显著影响合作体的知识转移,并且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间有明显的中介作用,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只是一体化机制的前导变量,并不能直接影响合作机构的知识转移。研究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推进了在产业界和学术界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产学合作机构知识转移动力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力  聂鸣 《软科学》2010,24(1):27-31
通过梳理国内外学者对产学合作中知识转移的研究,从产学合作机构的视角提炼出促成知识转移的因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为寻找促成产学之间知识转移的措施提供依据,同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黄菁菁 《软科学》2017,(5):38-42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辽宁省2010~2012年的企业面板数据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偏低,其主要原因在于知识成果转化效率低下;企业R&D能力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非线性且存在"拐点",企业家精神能够影响该"拐点"的位置;企业规模、员工的培训强度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企业战略开放程度和政府资金支持未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朱桂龙  张艺  陈凯华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69-1686
基于一个科学知识图谱视角,以Web of Science所收录的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分析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演化过程。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特征在过去近50年(1966年-2014年)期间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为:研究范围由早期零星式的探索性研究发展到目前规范化的系统性研究,研究视角由早期的线性合作创新模式发展到当前的非线性交互创新模式,研究热点由早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及相互关系的研究扩展到当前的三重螺旋创新模型、技术(知识)转移、产学研合作的影响因素及产学研合作所带来的影响等多样化研究。同时发现,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领域在早期主要受到熊彼特(Schumpter)创新理论和罗格斯(Rogers)创新扩散理论的影响,而当前主要受到官产学三重螺旋创新理论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更加全面地了解产学研合作国际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演化进程,把握该领域的知识基础、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提供了新的参考及依据。  相似文献   

16.
促成衍生公司产生的因素:产学合作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力  聂鸣 《科研管理》2009,30(3):146-153
摘要:产业和学术界之间的知识转移促进了学术方拥有知识的商业化进程,有助于增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成为技术管理研究中较为关注的方面。衍生公司正是技术转移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一种令人满意的结果,而“产学合作”这一组织机构正是衍生行为的温床。本文从产学合作机构的视角,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便利于技术转移和衍生公司产生的各种动因研究,提炼了影响产学合作机构创建衍生公司的关键因素,选用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估计结果进行了讨论,为创造优化的“衍生环境”提供了依据,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朱桂龙  杨小婉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62-1070
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目标属性的不同使得知识披露策略的选择上有所差异,追求独占的企业和追求开放的高校如何寻求一个平衡是本文的关注点。本文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研究企业的四种不同知识披露策略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以专利策略为参照组,研究发现论文策略和专利-论文组合策略更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的提升,而专利策略比保密策略则更能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度的提升。同时还发现,在同一类型的知识披露策略下,研发强度越大的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广度越大,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越小,而处于同一研发强度水平的企业,选择趋于开放的知识披露策略比选择趋于独占的知识披露策略更有助于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本文对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权衡独占和开放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边界巡视者跨界管理对合作机构一体化机制和合作方信任的调节作用,它以216家产学合作机构为实证样本,探讨了边界巡视者、一体化机制、合作各方信任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了跨界管理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边界巡视者在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之间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当跨界管理水平较低时,一体化机制和知识转移呈现正向的关系,当跨界管理水平较高时,两者是负向关系。但是,合作各方的信任对知识转移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与跨界管理一起也没有形成显著的双向调节影响知识转移。结论为进一步研究产学合作体知识转移和知识商业化提供了新视角,厘清产业界和学术界在合作背景下对知识转移相关理论和实践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