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提到农村教师,给人的印象就是生活艰苦,教学水平低,殊不知农村教师在承担教师职业所要求的学校教育的职责外,与城市教师相比,更多的承载了知识分子对农村的社会作用。现在的农村教师在学校的象牙塔内教书育人,对于农村社会发展的关洼与反思不足,而这导致农村教师的社会作用“隐退”。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重现农村教师知识分子精神就是对开放性教师发展的一种回应与呼唤,也是对农村教师特殊的社会作用的肯定。  相似文献   

2.
张济洲 《教育科学》2013,29(1):51-54
农村教育改革之所以陷入困境,其中重要的原因是农村教师之于农村的特殊价值未得以充分发挥。农村教师日益疏离乡村生活,陷入社会身份认同危机和专业主义误区,其公共性和社会功能呈现弱化态势。农村教师身在农村却背离农村。因而必须重构乡村教师与地方社区和谐互动关系,充分发挥乡村教师的公共性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沈晓燕、李长吉在《上海教育科研》2014年第3期撰文指出,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的最重要意义在于提升农村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农村教师在乡村场域中的专业发展。根据对浙江、山东、河北等省份的961位农村教师的调查,农村教师地方性知识的主要来源是"在当地的生活经验""同事、朋友之  相似文献   

4.
心理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倾向。这里就农村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谈点粗浅认识。 1.情感——积极热情、健康稳定。一个农村幼儿园、小学教师,首先必须具有“热爱农村,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己任”的满腔热情,才能产生献身农村教育事业的强大动力。早在1926年陶行知先生就指出:“乡村学校应成为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今天的农村教师必须是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必须为振兴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  相似文献   

5.
<正>教育部、财政部9月13日印发文件,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11月19日上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就有关情况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随着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11月19日《人民网》)义务教育的重点在农村,而农村义务教育的核心则在乡村教师。早年我国曾大力发展乡村学校硬件条件,如增加电脑、体育器材等设备,事实上没有好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陈涛 《中国教工》2010,(8):38-38
笔者是一名乡村教师.近几年发现.农村教师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归纳起来,有以下特点:一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农村教师患病的比较多:二是农村教师中患大病的数量在增多,且年龄趋低.如脑瘤、乳腺癌、胃癌、脑中风等大病的发病率之高,为过去所罕见;  相似文献   

7.
教育部、财政部2013年9月13日印发文件,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2013年9月19日上午,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补助政策逐步实施,农村教师特别是连片特困地区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将高于城镇教师。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凋敝导致中国文化“根”的丧失.农村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与乡土文化处在一个命运共同体中.农村知识分子在乡土文化保存与延续中曾经起着特殊作用.今天,农村教师仍肩负特殊文化使命.培养一支有着正确农村观、热爱乡土文化的农村教师队伍,对乡土文化未来和中国人精神家园守护,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城镇化进程与市场化大潮中,农村教师精神生活正在发生着剧变。有必要基于当前农村教师精神生活缺失的现状,分析导致此现状的各种因素,提出促使农村教师精神生活回归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近期,教育部、财政部印发通知,决定对连片特困地区义务教育乡、村学校和教学点工作的教师给予生活补助。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中央拨付综合奖补资金(以下简称"补助政策")。"补助政策"的实施切入到了我国农村教育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必将对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的提升有重要刺激作用,为农村教学点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教育产生了巨大变化。不过,在农村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农村教师收入少、待遇  相似文献   

11.
美国各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来保障农村教师的生活与发展和改进农村教育。这些政策具有根据农村教师的实际需要、从职前入手、重视经济保障且形式多样和注重实效、充分利用各方资源特别是地方高校等特点。这对我国建立农村教师保障机制的启示有:建立专门的农村教师数据库,充分挖掘地方高校特别是其在农村教师职前教育上的保障作用,建立分层分级的经济保障政策且注重实效等。  相似文献   

12.
在实地调查并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甘肃农村教师面临的经济、生活与文化困境,并指出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是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主要致因。虽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一副消除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病症"的良方,但并非万能,要彻底改善农村教师生存困境,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900名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农村教师工作压力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教师参与培训机会少、培训效果满意度不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依然偏低,工作生活环境满意度不高。为此,应建立健全农村教师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农村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师考评机制,积极培育关爱型学校文化,切实提高农村教师教学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在实地调查并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甘肃农村教师面临的经济、生活与文化困境,并指出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是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主要致因。虽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一副消除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病症"的良方,但并非万能,要彻底改善农村教师生存困境,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突破。  相似文献   

15.
刘雪飞  王建平 《教师》2019,(7):103-105
由于我国城乡经济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较为严重。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农村教师工作单调、获得感不强、晋升空间狭小、社会地位低下等。为了减少农村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需要提高农村教师的地位与待遇、拓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优化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6.
情绪劳动的实质是教师在其专业规范和情绪法则的限制下必须从事的一类情绪管理工作。由于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农村教师成为了典型的情绪劳动者。认识农村教师情绪劳动的积极性和消极性两个方面,正视农村教师的情绪劳动,才能真正从人性化角度考虑如何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促进农村教育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有赖于农村教师持续学习和整体素质的提升。然而,农村教师编制核定、培训经费投入和管理、优质教育资源配置和农村教师培训等制度存在的问题,造成当前农村教师学习时间不足、学习经费短缺、学习引领匮乏、学习取向离农,制约着农村教师素质的提高。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各级政府担当责任,进行制度调整,补偿优质教育资源,优化队伍结构;创新经费保障制度,突出分级管理;倡导乡村文化自觉,构建更新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作为教师实现自我教育的一种有效途径,自我导向学习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不仅能提升农村教师的自主化学习能力,更有助于教师个性化、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教育振兴中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综合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强大助力。文章对自我导向学习概念进行阐述,并进一步阐释了自我导向学习对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结合新时代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现状,通过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方式提出合理的优化提升方案,希望能激发农村教师自我导向学习意识,提升其自我导向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要把农村教育搞上去 ,迫在眉睫的是切实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管理 ,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水平达标、结构合理、数量足够、质量优良、相对稳定”的农村教师队伍 ,但目前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中却存有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如 :1 .中小学教师数量少、质量差。 2 .教师结构不合理。 3 .缺乏教师流动渠道畅通的保障体系。 4.农村中小学无法形成稳定的骨干教师力量。为此 ,在解决农村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工资、福利等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的同时 ,必须加强和改革农村教师队伍的管理 ,使农村教师在…  相似文献   

20.
《师道》2008,(11):62-62
农村教师是由公办教师和一部分代课教师组成的群体。据联合国统计,中国政府用占世界0.78%的基础教育经费,完成了19.81%的适龄儿童的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师功不可没。教育研究人员作为知识分子的一部分,理应成为教育界的良心,充满感情地对待他们,同情他们的不利处境,为他们的利益鼓与呼。但令人遗憾的是。近来出现了部分对农村教师定性不实、感情冷漠、态度生硬、意见草率的言论,一些教育研究人员对农村教师能力、素质持怀疑态度,某些论断很武断地认为:农村教师学历低、素质差、年龄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