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顾春霞 《考试周刊》2010,(14):67-68
语文教学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是朗读。朗读对语文教育有着深刻而重大的影响。在朗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克服“弱化、边缘化朗读”和“朗读机械化、模式化”问题,充分认识朗读的意义,改革评价方式;激发朗读兴趣,丰富朗读形式;优化朗读方法,注重体验感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多年从事教育工作的专家在谈“朗读教学”时指出:“语文教学若不进行朗读示范指导和练习,也就不能算完整的语文教学;若使用朗读流于形式而没有发挥朗读作用,也就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我觉得这话极有道理。在课堂上,教师只要给学生机会,他们是会在自己的琅琅读书卢中展示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语文是有声的艺术,语言不是静寂的字符,学语文就要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朗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是读书量的积累会产生质的飞跃。值得注意的是,朗读,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法宝”,而今几乎失传,更有甚者,认为朗读“出力不讨好”,作为一个语文教育工作者,为语文教学的返璞归真而殚精竭虑,实是责无旁贷的事情。一、为什么要朗读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历代教育界名家谈及语文学习,常常言及“以人为本,加强朗读训练”,“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在年级目标中也多次提到应指导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郜成有 《现代语文》2004,(10):14-14
语感是人对语言的直接感知、领悟和把握。语文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境。在语感培养中.朗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办法,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白见”就是这个道理。学生具备了较高的语言感受能力,也能促进朗读教学工作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读的训练是很不够的,差生的出现许多是由于不重视读造成的。如果会读,要记的就会记住,差生也就会更少。因此,语文教学要充分重视朗读,要唤起学生对朗读的“愉悦”,以教学带朗读,以朗读促效果。  相似文献   

7.
朗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注重课文的朗读,也是语文的传统教法,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方法,甚至会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学习。因此,朗读教学要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8.
鹿敬华 《成才之路》2009,(19):46-46
俗语讲“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白居易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韩愈“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始成大家。由此可见,朗读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实朗读一直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项目,早在《礼记·文王世子》中就有“春诵,夏弦”的读书规定。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9.
朗读是语文积累和语感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然而,当今校园里、课堂上却鲜有琅琅书声,学生也不大愿动嘴了,这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和效率逐渐下降,语文素养也急剧下降。针对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不重视朗读的现状,本文就朗读教学的作用及实施方法提出一些看法.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修养.  相似文献   

10.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教学的现状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法。古人读书,最注重朗读和背诵。“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诗句极形象、极明了地表明了古人对朗读价值的认可。但这种极好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却被严重忽视了。笔者经过观察,发现朗读在当今语文教学中大致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十分明确的要求:“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旬流传千古的名言.总结了古人宝贵的治学经验.包含着我国古代语文教法的精髓。由此可见.朗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这是所有语文教师的共识。特别是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教学改革的展开,朗读教学更显示出其重要性。不但如此,朗读的意义不仅仅只是反映在学习阶段,它对以后一个人精神品质的养成、人格魅力的提升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促进作用。良好的阅读能力,优质的阅读理解,会使一个人受益终生,所以我们的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语言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小学语文,朗读是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叶圣陶说:“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能驾驭文字。”可见朗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是离不开朗读教学的,小学语文的关键是朗读训练。朗读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训练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需有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读和实践     
一、以读为根本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各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要从读的训练入手。在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已形成“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及“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的认识。在现代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仍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手段之一。读 ,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 ;读 ,是调动小学生动眼、动口、动耳、动脑等多种感官的活动 ;读 ,有助于增强语感 ,熏陶思想 ,有…  相似文献   

15.
听、说、读、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几个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环节,“说”在这几个环节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纽带作用。 叶圣陶认为说话是“产生和发表的总枢纽”.他要求人们抓住这个总的枢纽有效地挈起语言教学的其他几个环节。浙江省九年制义务教学教材也要求我们重视“说”的训练。那么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合理充分地运用“说”的作用,使“说”发挥更大的效益呢?我认为,应以“说”为枢纽,在教学中把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一、以“说”为先导,进行阅读教学 (一)突出朗读。朱绍禹说:“朗读是说话的最好形式之一。”朗读…  相似文献   

16.
王天江 《文教资料》2011,(34):70-71
朗读使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使沉默的符号变成意义的表达。朗读教学是语文讲读教学中的传统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方法。如何能够使这一语文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呢?作者从尊重学生朗读表达的多元性、讲究“读”的艺术、增强朗读评价的激励性和有效性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语文标准下.朗读已定位成阅读教学的“热点”。现在语文教学中流行一个字眼叫“语文味”.但是这种“昧”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而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形势,作为一名低段语文教师如何抓住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一门艺术,朗读是架起文本与阅读之间的桥梁,是我国语文学习的传统方法,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是现代语文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课文,多数文质兼美,有着丰富的内涵和深邃的文情,适合朗读。所以,抓好朗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增加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朗读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大独厚的优越性,对于学生识文断字,感受声律,品味语言,领悟思想,揣摩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了“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的教学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朗诵小说或表演剧本的精彩片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如果恰当地、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那么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想和陶冶情操。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使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朗读指导.是我们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