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620年英国第一批清教徒移民抵达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普利茅斯。16年后,即1636年,几位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在波士顿建立起了哈佛大学,学校所在地,起名剑桥。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大学,开学时只有9名学生,一座小楼,1位讲师。现在,哈佛大学有13个学院,攻读学位的学生共有18,000人,13,000名哈佛大学扩展教育学院(下称扩展学院)的学生,注册学习一门或多门课程。扩展学院是哈佛大学13个学院之一,专门从事非全日制的夜校教育、继续教育和远距离教育。扩展学院开设了50个学科领域,550多门课程。课程包括了从人类学(Anthropology)到瑞典语(Swedish)的…  相似文献   

2.
19世纪60年代,时任哈佛大学校长艾里奥特认为:"当学生学习他们喜欢的、或具有一定天赋的课程时,他们的心智才会得到最好的发展."①于是,哈佛大学率先在学校课程设置中采用"选修课制",在课程管理上采用"学分制".由于哈佛大学学分制实验的成功,这种模式相继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所采用.此后,为了打破传统的欧洲"七艺"在美国基础课程设置中的统治地位,强调一切学术性科目都具有同等的价值,教育专家们呼吁:中学也应实行学分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又率先在中等教育中使用这种模式.目前在高中阶段实施学分制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以及亚洲的日本、韩国和印度等.  相似文献   

3.
<正>美国哈佛大学有一门关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本科课程"China X",深受学生的喜爱,成为时下哈佛大学最火爆的课程。除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自身吸引学生外,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化系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和哈佛大学历史系及商学院柯伟林(William Kirby)教授以科技手段辅助授课,教学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虽然是大学课程,中美教育文化有很大差异,但是历史教  相似文献   

4.
美国"穷人"也上得起哈佛人们说到哈佛大学,难免要提及哈佛大学学费的昂贵。其实,说哈佛大学学费贵,那是"吓唬"有钱人的。美国著名的私立学校都设有贫寒奖学金,一般中产阶级的中下层家庭都能得到非常丰厚的资助。无论是美国学生还是中国学生,被录取的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大部分都能拿到全额奖学金。所以说,哈佛大学是"富人可能上不起,穷人都上得起的学校"。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选课制的发展及意义 (一)选课制的引进和确立.德国是最早提出了“选课自由”的思想,而选课制的发展和完善是在美国.早在1779年,美国总统华盛顿就提出,大学要实行选课制,要进行课程改革.他主张改变传统的以古典文学为核心的、全部必修的课程结构,增加一些供学生自由选课的实用课程.1825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开始试行选修制,1851年,密执安大学的校长塔蓬在大学中开设工科选修课.1869年哈佛大学校长埃利奥特宣布实行选修制,即允许学生选计划外的课程,打破了统一的计划教学模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6.
美国名校哈佛大学日前宣布,将从2008年秋季开始取消实行了30年的"提前录取"政策,因为这项政策不利于招收贫困生和少数族裔学生,他们还呼吁其他大学也采取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7.
有一年,一个美国小伙子考上了哈佛大学——念工程学。哈佛大学第一年有个核心课程,所谓核心课程,就是新学生进校不是上专业课,而是上全体学生都必须上的公共课。这些课的内容千奇百怪,什么都有,但不管怎样,学校认为这些是任何一个哈佛学生都应涉猎的知识领域。于是这个学生就选了一门课,但选完后他非常后悔。选了什么课?是《中古英文文学...  相似文献   

8.
2012年,哈佛大学改变了原来的政策,积极加入了"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建设大军。借参加"2014哈佛中国教育论坛"之机,笔者之一得以与哈佛大学著名的中国历史学家包弼德(Peter K.Bol)教授深入交流。包弼德教授是哈佛大学分管教学创新的副教务长(Vice Provost for Advances in Learning),曾任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查理斯·卡威尔(Charles H.Carswell)讲座教授,创立了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the Center for Geographic Analysis),并任主任。他代表哈佛大学与中国开展密切合作,主持建设了《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Chinese Historical GIS)和《中国历代人物传记资料库》(Chinese Biographical Database)等大型数据库。包弼德教授也是edX平台ChinaX课程(2012年10月31日上线,https://www.edX.org/course/harvard—university/sw12x/china/920)的主讲教授之一。在本次访谈中,包弼德教授阐述了他如何看待哈佛大学2012午加入edX,介绍了哈佛大学为何新设副教务长;还介绍了目前HarvardX的基本情况、运行、成本以及未来发展,以及对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小规模非公开网络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尝试;最后他以ChinaX这门MOOC为例,介绍了如何通过分析工具对MOOC的学生数据以及课程运营情况进行分析,还对"慕课"的走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是哈佛本科课程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一种通识教育课程,体现着哈佛大学一贯的教育宗旨和理想,在美国也极具典型意义。通过分析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计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方面的特征,总结其成功经验,以期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教育领导博士”学位的创设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秋季,哈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首创"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其目的是为美国基础教育改革培养创新型的教育领导者。"教育领导博士"学位在培养目标、过程设计、课程组合和评价考核等方面都有创新之举,这对我国如何实施教育博士培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世纪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改革及启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2002年10月,哈佛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两年多来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经过艰苦努力取得阶段性成果,核心课程、科学与技术教育、教育国际化、课程教学法等方面都形成了初步构想.本次课程改革在组织设计、分工协调、鼓励参与和民主决策等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出现在了美国的哈佛大学.如果说选课制的出现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那么学分制的应运而生则为规范和测量持有个性化课表的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保障.学分制(credit system)是以选课制和学分积累为核心创制的一种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是对课程设置僵死、修业年限划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程的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七十年代,哈佛大学进行了一次教学改革。这次改革从酝酿到提出初步设想,进行大辩论,直至最后通过,先后经历了九年时间。哈佛大学的历次教学改革,在美国的高等教育改革中,往往都起着先导的作用。这次改革也同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美国被称为“震动着全国的学术大厅”。哈佛大学这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两点:第一,不要只让学生了解事情的真象,而是要着重向学生教授观点、概念和思考方法,使学生学会处理问题。第二,改变原来撒手让学生自由选修课程的做法,取消原来开设的二千六百种课程中很大一部分泛泛的概况课程,另开八十到一百种新课程;对学生选修课程做了必要的限制;要求组成“首尾一致”的教学计划。这两点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都是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所以,美国有人把这次改革报告——《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关于共同基础课的报告》称为是“着力于智力的教育的全国性宣言”。这次改革在美国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的说它的要求太松,有的说它的要求太紧,有的说它限制学生的学术自由,有的说它是“回到基础上去”。领导这次改革的罗索夫斯基则说:“这当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要比我们现在的好得多。”这份报告是两年前华中工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培刚教授向哈佛大学当时经济系主任柏金斯(Dwight Perkins)教授询问而由后者赠送的。张教授早年留学哈佛大学,并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张教授将柏金斯教授赠送的这份报告提供我们翻译发表,特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住宿制和导师制,学院式生活方式一直是哈佛大学的崇高目标。哈佛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经历了模仿起步、中道废弛、改造重振、稳步发展的历程,成为哈佛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的第三课程,第三课程为学生营造一种全方位、全时段的教育氛围和成长环境,成为塑造学生品行和素质的重要影响力量,从而更彻底全面地落实培养全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詹姆斯·布莱恩特·科南特(James Bryant Conant),1893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多尔彻斯特.1910年,他进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学习,1913年获得哈佛大学文学学士学位,1916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919~1933年,他在哈佛大学化学系任教,随后在1933~1953年期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并担任美国科学促进会和教育理事会会长.1941~ 1963年间,曾三任美国教育协会政策委员会成员.1957年和1961年,他接受卡耐基基金会资助,对美国师范学院和公立学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其研究成果对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校教育的改革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07,(29)
在进行了几年的改革之后,最近哈佛大学又确定了一套全新的课程改革指导原则,推出新的必修核心课程包括8个主要科目,如世界社会(包括人类学和国际关系)、伦理学、美国在世界的地位等。这套新原则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支持这一改革的人士说,这  相似文献   

17.
移动媒体技术的运用,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新的平台,转变了传统的课程模式.文章选取哈佛大学教授德迪在美国教育部授权下开发的"增强的现实"作为分析样本,系统阐述了该课程模式的理论基础、教学技术以及教学过程,为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哈佛大学的课程选修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前副校长田长霖教授曾多次指出:哈佛大学最近取消了学分制而采用课题制,要求每个本科生在大学毕业时至少学过八个基本课题,如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数理科学等,每个课题要选两个学期的课程,在此之后才可以选修其它的课程。我们知道,与学分制密切相关的课程选修制在美国的确立和发展,同它在哈佛大学的盛衰是分不开的。因此,了解哈佛大学课程选修制的演进,对我们从某个侧面了解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或许能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世界高等教育范围内课程选修制的发展、改进并逐步推行是在美国,但最早实行选修制的则是德国。1810年,德国著名教育家洪堡(Humboldt)倡导开办的柏林大学正式开学,它以“学  相似文献   

19.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早的高等院校,也是美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虽然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大学在美国民主社会发展中却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被称为一所"国家大学"。也正是因为是一所私立学校,哈佛拥有更多的教育自由,能够更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趋势,以本科生课程改革为主线,因时而变,为美国民主社会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公民和杰出人才,不断出色地完成着自己的国家使命。通过哈佛课程改革探究大学教育自由和国家使命之间的关系,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思考大学与国家应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是住宿制和导师制,学院式生活方式一直是哈佛大学的崇高目标.哈佛大学的住宿制和导师制经历了模仿起步、中道废弛、改造重振、稳步发展的历程,成为哈佛大学本科生必修课程、选修课程之外的第三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